寶寶剛剛出生,對於年輕的新手爸媽來說,往往是很折磨的。寶寶還小,無法用語言和肢體來表示他想要表達的事情,所以只能以哭鬧來「說話」,但是新手爸媽無法聽懂寶寶的「嬰語」,很多時候都有一種雞同鴨講的感覺,讓新手爸媽筋疲力盡。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能讓新爸新媽脫離「苦海」,和寶寶一起快樂成長呢?只要讀懂「嬰語」,問題迎刃解決。
那麼怎麼解讀新生兒的「嬰語」呢,新爸新媽們,下面就學習下吧。
1、 哭
哭雖然是嬰兒的本能,但也常是嬰兒某種需要或者不舒服的表示。
嬰兒的哭鬧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生理性」哭鬧常見於飢餓、口渴,以及冷、熱、濕、癢、痛引起嬰兒的不適。「病理性」哭鬧是由疾病引起,常見於口腔潰瘍、腹痛、發熱、鼻塞、頭痛、外耳道炎、癤腫等。
一般來說,「生理性」哭鬧的嬰兒一般情況良好,飲食正常,哭聲洪亮,哭鬧間隙期面色、精神正常,當消除因素後哭鬧停止。「病理性」哭鬧的嬰兒哭聲不同尋常,有時尖叫,聲音嘶啞,常突發性劇哭,伴有發熱時精神萎靡,面色蒼白,需去醫院進一步查明原因。寶寶哭鬧,母親要分辨其中的原因,採取不同的安慰方法。
2、吮吸嘴唇
喂食一段時間以後,寶寶一直吮吸自己的嘴唇。當你用手指一碰他的面頰或嘴角,他便馬上把頭轉向你,張開小嘴,嘴裡還做著吸吮的動作,這就說明孩子又餓了。趕急給寶寶喂吃的吧!
3、睡覺時搖頭 寶寶太熱了:如果寶寶睡覺的時候不安穩,小腦袋總是左搖右晃,媽媽一定要摸一摸寶寶的額頭和頸後。如果濕乎乎的有汗,那就說明你給寶寶蓋得或者穿得太多了,寶寶很熱。出了汗頭髮粘在頭皮上很癢,所以寶寶只好搖頭解癢了。
寶寶可能缺鈣:如果房間的溫度很適宜,寶寶的穿戴也不厚,但他還是出汗搖頭,那麼很可能是寶寶缺鈣。
4、 咧嘴笑
表示興奮愉快。一般來說,寶寶的笑來得很快,大人常發現四周並沒什麼變化,寶寶就已經牽動嘴角,笑容驟現了。寶寶笑的時候眼睛有神,兩手會同時活潑的晃動,充分散發童真的魅力。這時父母應報以笑臉,用手輕輕地撫摸嬰兒的面頰,並在他的額部親吻一下,給予鼓勵。
5、 紅臉橫眉
表示要大便。嬰兒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後臉部發紅,有明顯的「內急」反應。這是要大便的信號,父母應立即解決他的「便急」之需。
6、 愛理不理
玩著玩著,寶寶的眼光變得發散,不像剛才開始那麼目光靈活而有神了,對於外界的的反應也不再專注,還時不時的打哈欠,頭轉到一邊不太理采媽媽,這就表示他睏了,想睡覺了。這時,就不要再逗孩子玩耍了。只要給他創造一個安靜而舒適的睡眠環境就好。
7、避開奶 頭或奶嘴
媽媽最怕寶寶餓著,但過量喂食顯然也不是好事。怎麼才能判斷寶寶已經吃飽了呢?其實也很簡單。當寶寶把奶 頭或奶瓶推開,將頭轉一邊,並且一副四肢鬆弛的模樣,多半就已經吃飽了,媽媽就不要再勉強人家吃東西了。
8、 眼神無光,表情呆板
表示寶寶生病了。健康的寶寶眼神總是明亮有神、清澈靈動的。若發現你的寶寶最近眼神黯然呆滯、無光少神,那很可能是身體不適的徵兆,也許他已經患上了疾病。這時最好帶寶寶去看醫生,千萬不要遲疑!
所以說,掌握一門由聲音和動作組成的「嬰語」,即讀懂寶寶的話,是新爸新媽必須學習的一門功課。只要學好了這門功課,你就能聽懂寶寶所說的「嬰語」,育兒就會變成一件簡單而快樂的事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