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頭髮稀稀拉拉,還枯黃沒光澤,怎麼回事?有些寶寶天生頭髮稀疏,然而,對有些小寶寶而言,這些卻是疾病信號!寶寶頭髮生長情況隱藏著寶寶的健康小秘密,爸爸媽媽如何從寶寶的頭髮中了解寶寶的健康信息呢?一起來看看吧。

現象1:頭髮稀疏,軟又少
嬰兒出生時頭髮的多少是因人而異,有的嬰兒頭髮可能長得密密麻麻,但有些可能稀稀拉拉長著兒根,有的甚至一根也不長。胎兒在子宮內發育到5-6個月時,胎毛會慢慢脫落。如果胎毛脫落較少,出生時嬰兒的頭髮就會顯得較多。頭髮又稀又少的嬰幼兒,一般到了1歲前後,頭髮就會慢慢長出來。兩歲後,頭髮就會長得和一般小兒一樣。5-6歲時頭髮就會和其他寶寶一樣濃密而烏黑。所以爸爸媽媽們也不用太過擔心哦。勤洗頭、勤梳頭,可使頭皮得到刺激,促進頭髮生長。保持充足的睡眠和營養,多曬太陽多運動,這些都有助於寶寶頭皮頭髮的生長發育。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寶寶頭髮稀少與疾病有關。如有些寶寶出生時頭髮很多,但幾個月後,枕部頭髮逐漸磨掉、脫落,出現「枕禿」,同時還伴有多汗、煩躁、易激惹、哭鬧等症狀,則很可能是體內維生素D缺乏所致佝僂病的表現;某些微量元素如鋅、鐵缺乏症和遺傳代謝性疾病等也會表現為頭髮稀疏。因此,如果寶寶1歲左右頭髮稀疏的情況仍無明顯改善,應及時做微量元素檢測和其他相關檢查,以便對症治療。
現象2:頭髮發黃,軟又細
寶寶頭髮顏色主要與遺傳有關,如果父母頭髮發黃,也會影響到寶寶。但是,有些寶寶會因為營養不良導致頭髮稀少發黃,尤其是偏食的寶寶或者脾胃不好的寶寶。也可能是寶寶貧血,患貧血的孩子頭髮黃而乾枯、無光澤。
現象3:幾乎不長頭髮
寶寶不長頭髮,光看著就很嚇人了。不過這往往和遺傳有關。父母小時候遲遲不長頭髮,孩子也很可能遵循同樣的規律。但是一歲以後若還是這樣,就得考慮是否是疾病影響了。
寶寶不長頭髮可能因素:1、遺傳;2、營養不良,比如缺鋅缺鐵等都會導致寶寶頭髮稀少發黃生長緩慢。3、生環境惡劣,比如接受了大量的電磁輻射,或者化學物質慢性中毒,比如苯、鉛等中毒。4、常生病。經常感冒發燒或腹瀉的孩子,免疫力低下。貧血也會影響毛髮生長,使毛髮變得脆弱。5、皮膚病。患有濕疹、頭癬,或是細菌性、真菌性皮膚感染,都可能導致毛囊受損、毛髮脫落。

現象4:脫髮
很難想像,小不點般大的奶娃娃也會有脫髮的煩惱,不過這可是件真事兒。奶娃娃們會因為缺鈣、缺鋅而脫髮,貧血以及營養不良也會引起寶寶脫髮。如果是這樣,就要引起爸媽重視了。不過,如果是剛出生的寶寶,寶寶胎毛處於更換期,脫髮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也有部分寶寶會發生局部脫髮現象,比如寶寶後腦勺骨頭突出的地方,橫的一圈掉頭髮,其他部分則不明顯。出去生理上的脫髮,也可能與寶寶睡姿有關。因為寶寶平躺睡覺時,與枕頭摩擦而產生落髮,寶寶頭部出汗後,頭會左右搖擺,自然會對原本就脆弱的後腦勺頭髮產生刺激,造成落髮從而形成枕禿。還有一點,這也可能是佝僂病的表現,家長最好給寶寶檢查體內微量元素含量,看看是否缺鈣。
現象5:頭髮疏密不均
有的寶寶頭髮一邊疏一邊密,兩邊不對稱,這可真讓爸爸媽媽奇怪。頭髮的疏密,與毛囊有關。不同位置的毛囊發育程度不同導致。同時,寶寶的睡姿也影響了汗液分泌,比如喜歡在某一邊側睡的寶寶。
溫馨小提示:想要寶寶健康擁有一頭濃密的頭髮,平時就要做到勤洗、勤梳、勤曬,及時天生頭髮稀疏,也有助於頭皮和頭髮的生長發育。營養充足,多做運動,寶寶健健康康,漂亮頭髮自然就有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033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