囟門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出現這五種異常媽媽要注意了

寶寶在出生時由於骨化不完全,頭頂額部有一個菱形未閉的凹陷,像一個沒有骨質的「天窗」,醫學上稱為「囟門」, 也叫前囟門。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前囟門大約為1.5×2厘米大小,從表面看上去,前囟門平坦或稍稍有些凹陷。在出生後的數月里,前囟門會隨著頭圍的逐漸增大而略微增大。

寶寶6個月後,由於顱骨逐漸發生骨化,囟門就會漸漸變小。1歲~1歲半時,前囟門就基本上閉合了。

正常嬰兒坐位時,囟門略微凹陷。沿顱縫向後還有一個後囟,正常發育的小兒出生時,後囟基本閉合,即使未閉,生後3個月也會自動閉合。寶寶的囟門出現以下情況時,家長要格外注意。

一、囟門鼓起

寶寶的前囟門正常是平的,如果突然間鼓起來,尤其是在寶寶哭鬧時,用手摸上去,囟門還有緊繃繃的感覺,同時寶寶還伴有發燒、嘔吐,甚至抽搐的情況,表明寶寶的顱內壓力增高了。顱內壓力增高不能等閒視之,可能是由於顱內感染所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於各種腦膜炎、腦炎等疾病引起的症狀。

二、囟門飽滿

1.如果發現寶寶的前囟門逐漸變得飽滿,就要警惕有可能是顱內長了腫瘤,或是硬膜下有積液、積膿、積血等,一定要到權威醫院去確診。

2.如果寶寶長時間服用大劑量的魚肝油、維生素A或四環素等藥物,也可以使寶寶的前囟門飽滿。但是在停用維生素A及四環素後,前囟門會逐漸變得平坦。

三、囟門凹陷

1.如果寶寶的囟門在短時間內凹陷下去,最常見的原因是寶寶的身體內缺水,如腹瀉後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前囟門由此凹陷下去。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儘快請兒科專業醫生為寶寶補充液體,以防脫水。

2.由於喂養不當或疾病的影響導致寶寶營養不良、消瘦,寶寶的的前囟門也經常會表現出凹陷的現象。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膳食,及時治療疾病,寶寶的營養跟上了,此現象就會消失。

四、囟門早閉

1.如果寶寶出現囟門早閉時,必須注意測量寶寶的頭圍大小。如果頭圍大小低於正常值,可能會有腦部的發育不良,遇到此類情況不要有僥倖心理,這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儘快診斷清楚,以利寶寶的生長發育。

2.有些身體正常的寶寶,在5~6個月時,前囟門也僅剩下指尖大小,似乎有要關閉的可能,其實並未骨化。

五、囟門遲閉

1.寶寶的囟門遲閉,主要是指寶寶已經過了18個月,但前囟門還未關閉,臨床上多見於佝僂病、呆小病的患者。

2. 有的寶寶囟門遲閉,有可能是腦積水或其他原因所致的顱內壓增高引起的表現。

小小的囟門,學問多多。最簡單的方法是定期測量頭圍,每個月或每兩個月檢查頭圍的增長速度,並與正常的寶寶做比較。如果寶寶頭圍的發育正常,並在隨後的3~4個月後還能繼續保持,即使囟門偏小一些,通常也不會影響發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004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