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是寶寶常見的現象,但作為家長要找准孩子出汗多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的給予寶寶恰當的處理,夲人根據多年的生活經驗和臨床醫學經驗,究其原因分為生理原因和病理原因。
一、生理原因:
1、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小兒活潑好動,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後也不得安寧,所以入睡後頭頸部也可出汗。
2、家長往往習慣於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
3、有些活潑好動的孩子,白天運動量大,產生的熱量多,機體沒有能力將多餘的熱量通過出汗散發出去,熱量積聚在寶寶體內,寶寶晚間體溫可達38℃左右。寶寶入睡後,產生的熱量減少,交感神經敏感性減弱,身體便通過出汗散發多餘熱量,以維持機體正常體溫。
4、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等高熱量食物也會引起出汗。是因為小兒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主要是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
5、夏天天氣悶熱,臥室通風不良,寶寶更容易出汗。
生理出汗的特點是:大多是白天活動過度,晚上入睡後多汗,常發生在入睡後的半小時內,主要見於頭、頸部以上,尤其是以額部為多,胸背部也可出汗。但只要進入深睡,出汗就會逐漸減少。隨著寶寶神經系統逐漸發育完善,這種出汗的現象就會好轉。
二、病理原因:
1、好多疾病都可引起出汗多,如營養不良、活動性佝僂病、活動性結核、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但在出汗的同時,還會出現原發病的明顯症狀。 這幾種疾病中 最常見的是活動性佝僂病。
2、身體內存在神經系統疾病:如果是局部性出汗或半身性出汗,多是由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但同時還伴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多種表現。
3、身體發燒時,使用退熱藥物後引起全身出汗,以使體溫降下來。
三、應對措施:
1、寶寶出汗大多為生理性出汗,尤其是環境溫度增高,媽咪沒有及時給寶寶減少衣服,或寶寶劇烈活動、奔跑、跳躍、玩耍時。因此,只要寶寶沒有其他不舒服,出汗比大人多是正常現象,媽咪不必驚慌失措,更不能擅自給寶寶使用藥物,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2、由於佝僂病是嬰兒的多發病,不少寶寶的出汗即是因它而致,所以在除外以上提到的原因後,寶寶多汗時應注意寶寶是否缺少戶外活動?有沒有及時添加維生素D製劑?尤其是人工喂養的寶寶。同時觀察是否伴有夜啼、夜驚、煩躁、腦後枕部頭髮脫落等症狀。若有以上情況應請醫生進行診察。
3、寶寶多汗時,應注意身體有無活動性結核,觀察寶寶是否與結核病患者有接觸,是否出現午後低熱、消瘦等症狀;由於內分泌疾病引起的多汗較為少見,如果是糖尿病會伴有多飲、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狀。如有可疑情況及早就醫,明確多汗的病因。
4、寶寶多汗時,應注意衣著或被褥薄厚要適宜,並隨環境溫度變化及時穿脫。當內衣被汗濕後,一定要及時更換,以免受涼感冒。
5、多汗的寶寶多喝溫熱白開水,補充身體失去的水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