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產後要坐月子,還得好好做,不能碰涼水,不能外出,甚至不讓洗頭,要不然就會容易得月子病,到底為什麼坐月子呢,為什麼會得月子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什麼是坐月子?
坐月子是指產婦在生產過後,需要和孩子在屋內呆著,因為不能外出,只能坐或者躺在床上,時間為一個月,所以稱之為「坐月子」。坐月子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稱之為「月內」,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為產後必須的儀式性行為。
二、為什麼要坐月子?
從社會學和醫學的角度來看,「坐月子「是協助產婦順利渡過人生生理和心理轉折的關鍵時期。現代醫學認為產後女性的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各個系統都需要調整和恢復;中醫認為產後女性的身體處在」血不足,氣亦虛「的狀態。
婦女產後,因妊娠引起的身體變化及分娩引起的體力損失、出血等症狀,產婦需要6週時間才能恢復正常的身體狀態,這段時間稱為產褥期。如此期間調理不當,就有可能會產生月子病。分娩時如產婦妊娠末期患有陰 道炎、臨產前不久洗過盆浴或有性交史,或產婦所用物品特別是會陰墊不清潔,或助產人員無菌操作觀念不強,陰 道檢查次數過多等情況,易引起產褥感染。分娩後,產婦的子宮頸、陰 道和外陰都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傷,特別是子宮腔內胎盤附著處不可避免地留下較大的創面,這給致病菌引發產後感染提供了途徑。此外,由於某些異常的妊娠和分娩情況,如貧血、早破膜、產後出血等,可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也給產後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創造了條件。
1.亡津失血,由於分娩用力、出汗和產傷或失血過多,使陰血驟虛,加之產後調養不慎,以致亡津失血,陽氣浮散。
2.瘀血內阻,產後元氣虧虛,氣血無力,氣滯血虛;或產後百脈空虛,易感外邪,寒邪乘虛入體,血為寒凝,以導致惡露不暢,留而成瘀;或複因產前即有氣鬱血滯,以致瘀血內阻;或因產後餘血濁液生瘀滯,或胞衣殘留或感染邪毒,均可導致瘀血內阻,敗血為患。
3.外感六淫或飲食房勞所傷,產後氣血俱傷,元氣受損,正氣減弱,即所謂「產後百脈空虛」,因身體虛弱,稍有感觸,或產時、產後調理不慎,均可導致臟腑功能失常,變生百病。
總之,月子病以「虛」、「瘀」為主,故有「產後多虛多瘀」之說。
鑑於以上原因,產婦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應該好好坐月子,如果不好好坐月子,那就會出現月子病,什麼是月子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三、月子病有哪些表現
1.婦女在月子裡筋骨腠理之門大開,氣血虛弱,內外空虛,不慎風寒濕邪侵入,臨床常見渾身怕冷、怕風、出虛汗,關節疼痛,遇冷遇風疼痛加重,好著衣,嚴重的患者甚至熱天穿棉衣,中醫理論認為「寒邪入骨」。
2.情緒抑鬱,容易引起肝氣鬱結,導致氣血不暢,氣血受滯容易失去營養,不慎風邪可以侵入,其臨床症狀是:怕冷、怕風、關節疼痛,此外還伴有麻木、抽搐、脹痛等因素。
3.婦女在月子裡過多房事可傷陰、傷精,陰精兩虧導致筋骨空虛,風邪乘虛侵入。它的臨床症狀是:除渾身怕冷、怕風,關節疼痛之外,主要是渾身沉重,無力,腰酸、困、疼,不耐疲勞,部分患者伴有風濕與類風濕症狀。
四、月子期間如何調節自己身體
依女性體質屬性及其適用食物分析如下:
1、寒性體質
特性:面色蒼白,怕冷或四肢冰冷,口淡不渴,大便稀軟,頻尿量多色淡,痰涎清,涕清稀,舌苔白,易感冒。
適用食物:這種體質的產婦腸胃虛寒、手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應吃較為溫補的食物,如麻油雞、燒酒雞、四物湯、四物雞或十全大補湯等,原則上不能太油,以免腹瀉。食用溫補的食物或藥補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氣血雙補的目的,而且筋骨較不易扭傷,腰背也較不會酸痛。
忌食:寒涼蔬果,如西瓜、木瓜、葡萄柚、柚子、梨子、楊桃、橘子、蕃茄、香瓜、哈密瓜等。
宜食:荔枝、龍眼、蘋果、草莓、櫻桃、葡萄。
2、熱性體質
特性:面紅目赤,怕熱,四肢或手足心熱,口乾或口苦,大便乾硬或便秘,痰涕黃稠,尿量少色黃赤味臭,舌苔黃或乾,舌質紅赤,易口破,皮膚易長痘瘡或痔瘡等症。
適用食物:不宜多吃麻油雞;煮麻油雞時,姜及麻油用量要減少,酒也少用。宜用食物來滋補,例如山藥雞、黑糯米、魚湯、排骨湯等,蔬菜類可選絲瓜、冬瓜、蓮藕等較為降火,或吃青菜豆腐湯,以降低火氣。腰酸的人用炒杜仲五錢煮豬腰湯即可,才不會上火。
不宜多吃:荔枝、龍眼、蘋果。
少量吃些:柳橙、草莓、櫻桃、葡萄。
3、中性體質
特性:不熱不寒,不特別口乾,無特殊常發作之疾病。
適用食物:飲食上較容易選擇,可以食補與藥補交叉食用,沒有什麼特別問題。如果補了之後口乾、口苦或長痘子,就停一下藥補,吃些上述較降火的蔬菜,也可喝一小杯不冰的純柳丁汁或純葡萄汁。
坐月子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痛苦。可是與懷孕相比,還是會輕鬆一點;為了以後的好身體,新媽媽也應該忍一忍,不要任性,不要感覺沒有必要遵循守舊。只要過了這一個月,身體恢復了,寶寶情況穩定了,新媽媽就可以放心帶著寶寶的外出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