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抱不睡?這個絕招,拯救寶媽的胳膊

在此之前,我也被這個問題困擾過,因為經常有家長來諮詢我這個問題,我也搜遍了度娘,問遍了專家,翻遍了育兒書籍,概括起來就是這麼幾種說法。

安全感不足說,意思是寶寶的安全感缺失,所以需要更多撫慰,結論就是孩子要求抱就抱著吧。畢竟不能讓孩子長時間哭鬧,有的孩子就是能連續哭鬧幾個小時。

營養缺乏說,最多的是可能缺鈣。所以,建議孩子補充魚肝油或者直接補鈣。這個看起來就有點兒遠了,缺鈣的症狀是睡不踏實,容易驚厥。這和根本放不下,還是有點兒不一樣吧!

身體不適說,身體不適的原因就比較多了,比如腸絞痛等等,這種原因下就是給孩子多做撫觸,多多安慰孩子。

結論也就是兩個,一個是不讓放下就不放下,家長辛苦點兒。一個是和孩子比毅力,我就等到你哭了,哭沒勁兒了,自己就睡著了。

這兩種辦法,雖說都有點兒不徹底,但是總算是對一部分孩子管用。

但是很顯然,第一個方法,根本沒解決家長的痛,雖然孩子的確得到了保護。第二個方法其實就有點兒火中取栗的意思了,這個尺度很難把握呀,搞不好,對孩子的傷害更大,那就得不償失了呀!

之前,我一般也是這樣給家長建議的,直到最近看到一個美國睡眠大師的演講,才發現原來這個事情還有第三種解決辦法。

寶寶之所以哭鬧排除生理原因以外,主要就是因為對環境感到恐慌,所以特別渴望能夠有一個安全的,舒適的環境。

那麼對於寶寶來說什麼樣的環境是安全和舒適的哪?

答案是子宮。

寶寶在子宮裡面生活了10個月,出生才不到1個月,子宮裡面的記憶占據寶寶全部體驗的10/11,你想想寶寶當然會渴望回到子宮那樣的環境裡面去了。

所以,結論就是為寶寶創造一個類似於子宮的睡眠環境,寶寶就會條件反射的感到安全,感到舒適,進入正常的獨立睡眠就會水到渠成!

怎樣才能營造出子宮一樣的環境哪?

首先,給孩子一個自己的房間,拉上遮光的窗簾,關上門,模擬出子宮裡面黑暗的環境。

然後,儘量包裹好孩子,把孩子放進嬰兒床,但請注意,不是像大人一樣睡在正中間,而是放在一個斜邊上,頭和腳都能抵在床邊上,模擬出寶寶子宮裡團縮的狀態。

再來,把寶寶的小手放交叉放在胸口,大人用手輕輕抵住孩子的小手,發出噓噓的聲音。過不到1分鐘,寶寶就進入夢鄉了。

看起來有點兒神奇吧!實踐出真知,趕快拿回去練練吧!

特別提醒,最佳的訓練時機就在寶寶出生的第三周、第四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947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