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有對孩子動氣發火的時候。儘管自己覺得這樣做都是為了教育孩子,但是發過火之後十有八九都會後悔,質疑是不是還有不發火也能教育孩子的其他方法,同時又為自己的無能和控制不住脾氣而陷入自我厭惡,孩子模仿力很強,無時無刻都在吸收新的資訊,家長的行為,對於小孩的成長非常重要。
常常家長等孩子睡著了,看著他的小臉忍不住反省自己是否態度太過了,看到別人的溫柔媽媽覺得自己很無能,討厭愛生氣的自己,但內心裡也恨惹自己生氣的孩子。
根據調查,父母對孩子發火的最多四位原因為:
1、孩子不聽話
2、孩子不遵守約定
3、太吵鬧
4、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
比如好幾次催促了孩子寫作業,以為他在老老實實的寫作業,卻發現他在背著你悄悄打遊戲;說好了到了幾點就回家,等到時間了他卻絲毫沒有回家的意思;早上出門前,不管催促多少遍孩子就是不肯做準備;自己忙得不可開交,孩子卻在那兒悠閒的玩著遊戲,看見他就一肚子氣,忍不住發火;家長越忙,孩子卻越纏著要你陪他玩等等等等。
衝孩子發火會讓孩子抱有恐懼感,失去對你的信任,即使被咆哮也未必明白你發火的原因,這樣根本達不到教育效果,發火的家長心生罪惡感,失去教育孩子的自信,對孩子生氣發火時大喊大叫對雙方都有百害而無一利。那麼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有效果的教育孩子呢。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感覺到自己要發火的時候,提醒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心理狀態,不馬上轉移到行動。
1、客觀自覺意識到自己在生氣
對自己的心理沒有客觀認識,就會直接導致憤怒情緒爆發。
2、為了不把怒火噴瀉到孩子身上,製造一個「緩衝」
時間上的緩衝:感覺到憤怒的時候,在腦子裡慢慢從一數到十,讓自己冷靜下來
空間上的緩衝:迅速離開要發火的對象,哪怕是很短的時間,盡量讓自己冷靜
3、不責怪感覺到憤怒的自己
發火的根本原因還是來自於自己作為家長想要教育好孩子的責任感,所以不要過分自責。配偶應該在另一半對孩子發火的時候傾聽他/她的話,幫助他/她冷靜下來,在愛人與孩子中間充當協助與調節角色。
不發火如何讓孩子聽話
1、批評行動,不否定人格
「你這樣做就如何如何」聽到孩子耳朵裡,就變成了對自己人格以及存在的全部否定,有傷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告訴他這樣做不對,讓他注意自己錯誤的行為。
2、看著孩子的眼睛,簡短的表述
批評孩子時不能隔著遠距離吼,而是到他跟前製止他的行動,看著他的眼睛用簡短的語言傳達你的意見。批評的時間越長,雙方都越痛苦,所以要盡量言簡意賅,說到要點。當然當孩子做危險的事情要立刻製止。
3、用肯定代替否定
只對孩子說「不許如何如何」有時候並不能達到教育效果,因為孩子還是不知道該具體如何做。比如用「要好好坐著」的正面要求代替「不許站起來」,用「弟弟哭起來了就叫媽媽」代替「不許欺負弟弟」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4、主語多用「我」,不用「你」
很多父母批評孩子時愛用「為什麼你不如何如何做」的主語為「你」的批判時語句。而專家指出使用主語為「我」的希望時語句能夠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比如用「我希望你如何如何做」來代替「為什麼你不如何如何做」,能夠減輕孩子被批評時的沉重心理負擔,父母也能表達自己的心情。
憤怒的聲音越大,不一定越能夠傳達到你的本意,對自己的孩子是如此,對別人也是如此。只要努力,憤怒就一定能夠得到控制和減輕。當你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憤怒的時候,就一定能夠更成功的與人溝通。小孩在什麼樣子的環境下長長就容易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有時候在做些不妥當的行為時,記得先想想會不會影響到小孩喔!!!想要有個體貼懂事的小孩,就先從自己的身教開始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9243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