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6歲前幼兒如何掌握寬容和規則建立的均衡點?

Chai Ku ...| 2016-05-21| 檢舉

孩子教育的問題一直都是父母的心病,孩子6歲之前的教育至關重要,都說孩子三歲就可以看老,孩子的啟蒙一定要趁早,關於孩子掌握寬容和規則建立父母該如何做?

事件回述:寶寶坐在BB凳吃飯,筷子沒拿好掉下桌子,然後寶寶開始神情緊張,不說話。我準備去撿筷子,寶寶說"不撿不撿",然後會哭鬧。 一會兒,洗好的筷子給他,他就直接拿到扔下桌子,然後開始大哭。之前寶寶在BB凳扔東西我們就告訴他不能這樣,多次發生後,我們開始給予一些小懲罰,罰 站。罰站的時候繼續給他講不能扔東西,不需要的可以給媽媽,如果是不小心掉的東西,媽媽不會生氣之類的。在這個過程中,有好幾次是外婆在家,外婆的態度就 認為不能讓寶寶哭就行了。

還有類似的事件:爸爸在家裡拍球,沒控制好球就砸到了他的小車。爸爸馬上給寶寶道歉了。但寶寶就去撿起車用力的扔出去,掉地上了繼續撿繼續扔。媽媽就問他怎麼了,他也不說話繼續扔。我就抱他在懷裡,安慰安慰,過了一會兒情緒才好。寶寶差不多2歲了,一直母乳喂養,寶寶在情緒不高的時候就會要求喝奶安慰一下。我也會在他喝奶的時候繼續告訴他為什麼爸爸媽媽認為這樣不好。

然而給予的這些耐心總是收效甚微,我在想,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對給寶寶帶來了心理傷害?

首先,2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會拿筷子?對一個2歲的孩子來說,拿筷子這件事難度高、挫折感大,你覺得他能不生氣能不難過嗎?當孩子面對無力承擔或處理的挫折感與情緒時,他的方式就以哭、鬧、亂發脾氣等等的方式呈現。

建議媽媽這麼處理:

1、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2、當孩子亂丟東西時,告訴他,自己丟的東西要自己撿,讓孩子自己下來把東西撿起來。當孩子耍賴而哭鬧時...請家長要堅持等他情緒發泄完,仍舊要求他「自己把丟掉的東西」撿回來或拿回來。請記得這不是遊戲,這是一個規則。

3、罰站或任何形式的處罰,前提都是要建立規則。因此,把家中規則訂出來,讓孩子知道這些規則要求什麼。

4、家庭成員對孩子的管教方式要同步。如果孩子有不恰當行為,家長必須管教約束,並非一味的安撫和道歉。

5、2歲左右是否喝母奶,這件事可以請醫生來建議,但從行為角度來說,這是不恰當的。有如孩子犯錯之後逃回舒適圈尋求安慰,對他而言這是他想得到的,對孩子的行為改正沒有幫助。更恰當的方式應該是,在孩子有好的行為時,給予他鼓勵加強,媽媽可以思考一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878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