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讓孩子注意衛生才能保證身體健康。但近日有兒科醫生表示,孩子這4大身體部位不宜過度清洗,有時候越髒,說不定孩子身體會越健康。看看分別是哪些身體部位?
耳朵
孩子有耳垢不用掏,可以通過說話或者咀嚼,耳垢會慢慢被推出耳道,所以孩子出生後基本上無需清理耳垢的。清理了耳垢反而有危害,因為耳垢的一個實際功能就是能對耳朵起到潤滑作用,就像 眼淚能潤滑眼睛一樣,避免耳朵發乾發癢。 另外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環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禦外部的細菌侵襲。把耳屎掏了,等於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線,任由細菌侵入耳道和鼓膜,會引起慢性炎症。
鼻孔
耳鼻喉醫生表示,如果經常給寶寶挖鼻,很容易造成局部損傷,破壞鼻腔的正常防衛功能,容易著涼感冒。事實上,鼻涕鼻屎可以防止鼻腔黏膜乾燥,濕潤的鼻腔環境能夠粘住由空氣中吸入的灰塵、花粉、微生物,作為一道屏障,以免外界的刺激引致寶寶呼吸道的感染。所以不建議媽媽經常清理,當孩子鼻孔如果鼻屎較多並影響了呼吸,媽媽可以擠點母乳到寶寶鼻腔,鼻屎會自動脫落,媽媽絕對不能用指甲挖。
肚臍眼
肚臍是腹壁最薄的地方,其下沒有皮下脂肪,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用力摳、刮肚臍,或 清洗過頻繁會使病菌侵入,不僅會對腹腔內的內臟造成刺激,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等不適。另外,有的肚臍眼泥粘得很緊,過於用力,還可能會摳破皮膚,造成發炎。媽媽可用花生油輕輕擦擦拭將久積的污垢去掉,適度清潔即可,不用天天清洗。
下體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私處都是通過酸性環境來保持健康,尤其是女孩子,如果天天使用肥皂或者清洗劑清洗,會破壞酸鹼平衡,更容易被細菌感染。另外,經常頻繁清洗,孩子的私處容易乾燥,會傷害孩子嬌嫩的皮膚。所以清洗孩子的私處的正確做法,一般使用清水清洗,偶爾使用一下肥皂即可。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