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咬指甲,媽媽要注意了!

有天,王女士心血來潮的幫孩子剪指甲,可是拿起孩子的手一看,發現孩子的指甲被啃的不忍直視,幾個手指甲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咬的只剩一點了。有時候,孩子愛用嘴咬指甲,咬的讓人觸目驚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孩子為什麼愛咬指甲?

咬指甲(nailbitting)是指兒童反覆出現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為。有的也可表現為咬腳趾甲。常見於10~18歲兒童,但也可早至4歲發病。國外報道大約50%的兒童在某一時期會出現這種行為,但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衝下降。至18歲仍有23%的人咬指甲。雖然在5~10歲這個年齡組內,發病率無顯著性的性別差異,但在這個年齡組以上,則男性咬指甲更為常見。在30歲以上的男性中有10%的比例有這種習性障礙。咬指甲常有家庭傾向。

心理學家認為,咬指甲的原因同吸吮手指一樣,往往反映一種心理情緒,如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感、或者環境的改變等,比如孩子入托、入園時因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而緊張,就容易誘發此症。就像大人們在情緒不佳、緊張不安時,也會採取一些措施,例如傾訴、寫日記等方式讓自己的緊張心情得以緩解。然而孩子由於無法用語言來正確表達自己的心理狀態,一些孩子便會在心理不安、不滿或緊張時,通過吸吮手指、咬指甲等方式來緩解自己的情緒。具有內向、敏感、焦慮等性格特點的孩子容易患此症。當父母或老師發現孩子咬手指甲時,不要馬上斥責或批評孩子,否則會使得孩子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很可能使孩子的咬指甲的現象更加嚴重。

二、咬指甲的危害

1.孩子表現為反覆咬指甲。輕者僅啃咬指甲,嚴重者可將每個指甲咬壞,甚至咬壞指甲周圍的皮膚,少數小兒還咬腳趾甲,反覆咬指甲可能致使手指浮腫、牙齒閉合不良和感染疾病。

2.部分兒童常伴有其他行為問題,如睡眠障礙、多動、焦慮、緊張不安、抽動障礙、吸吮手指、挖鼻孔等。

3.對學習和工作產生內心緊張、壓力、憂慮或煩躁的症候。這些行為本身雖然不能直接妨礙人的學習和工作,但卻可能是妨礙人學習和工作的自卑感、敵對感、或個人內心的某種別的情緒狀態的表現。

三、如何糾正孩子咬指甲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不良習慣可採用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法。以耐心說服和鼓勵為主,要循循善誘,平時多給予孩子心理上的關注,消除造成孩子緊張的因素。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多交朋友。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常修剪指甲,對大一點兒的孩子,可通過講道理告訴他們咬指甲的危害。

心理療法主要採用行為限制和正面引導。所謂行為限制,即當幼兒咬指甲時,父母應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從嘴裡移開,並用微笑、點頭或誇獎的口吻表示贊允,通過一件有意義的事或玩具,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正面引導,則是對合作的年長兒講清道理,使其意識到咬指甲是一種行為偏離和咬指甲的危害性,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可以糾正的。同時鼓勵患兒多參加集體活動和戶外鍛鍊,發揮自己的潛能,促進身心健康發育。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有一個過程,年齡越小,越好糾正,所以,家長發現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時就要儘早矯治。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千萬不可體罰,不可大聲訓斥,不要粗暴地強行將孩子的手指從嘴邊拉開,這樣可能會在潛意識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829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