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和微博後台,經常有家長詢問關於寶寶語言發展的問題,孩子為什麼「貴人語遲」,孩子為什麼「說話結巴」......來聊聊寶寶的語言發展
語言發展—重視語言準備期、在模仿中練習發聲
寶寶這樣一步一步學會了說話
新生兒:哭泣是新生寶寶與成人交流的重要形式。
4?6周:寶寶已經能辨認出父母的聲音,當你對他微笑說話的時候,他會用咯咯笑聲回應。你要用更多的微笑和話語鼓勵寶寶與你溝通。
2月齡:寶寶會發出一些單音節的元音,如「a/o/u/e」。
4月齡:寶寶除了發出尖叫,已經可以發出輔音中的唇音,如「p/m/b」。
5月齡:寶寶愛以發音作為遊戲,出現元音與輔音結合的發音,如「baba/mama/papa」等。
6?7月齡:很多跡象表明,寶寶已經開始明白你說的話了。你可以給寶寶唱歌、念兒歌、有節奏地對他說話。
7?8月齡:寶寶發出的音節清晰可辨,能理解「不」的意思。
8 ?9 月齡:寶寶能發更多的音,能有意識地稱呼父母,會很留意大人之間的對話。
9?10月齡:寶寶能聽懂簡單命令,明白揮手表示再見,拱手表示謝謝,伸出食指表示1。
10?11月齡:寶寶可以聽懂「洗澡」「喝水」和「吃飯」等簡單詞語,能按指令做動作,能說一些帶有確切意思的字了。寶寶每學會一個新詞,你都應該好好稱讚他,帶他重複這個詞,寶寶喜歡你的讚美,他會樂於一遍遍重複這個詞,以獲得你的讚美。
11?12月齡:寶寶會主動發音,會3個以上稱呼,會學動物叫聲。
1歲?1歲半:寶寶理解語言的能力發展迅速,開始說一些不完整的單詞句,即用一個單詞表達比詞語原意更加豐富的內容,比如「飯飯」可以表示「我要吃飯」,也可以表示「這是飯飯」。
1歲半?2歲:寶寶能說由2個或3個詞語組合的「電報句」,比如「媽媽抱抱」。
2?3 歲:寶寶可以說一些完整句子,開始嘗試說一些簡單的復合句。很喜歡學習新的詞語,形容詞、連接詞、代詞也逐漸增多。他會提許多問題,既是為了讓你不停地與他說話,也是為了滿足好奇心。
3?4歲:寶寶的詞彙量增加迅速,可以正確使用「我」和「你」等代詞。儘管寶寶的發音可能還有點含混不清,但說話的流利程度和與人交流的自信心卻在不斷提高。
4?5歲:寶寶可能會喜歡吹牛,愛講誇張的故事,還會和想像中的朋友對話,還會發明一些新單詞,也許會從他人那裡學會髒話,甚至可能會用語言威脅他人。
父母是寶寶的第一任語言老師
嬰幼兒的語言發展與家長的教育和關注分不開。性別在語言發展過程中也有一定影響,女孩一般比男孩早說話。
寶寶對身體語言的掌握情況,直接影響語言發育
善用身體語言表達意願的寶寶隨後的語言發展會更快,性格也會更開朗。寶寶能學會多少身體語言,要看家長是否經常用身體語言和寶寶交流。
父母是寶寶最好的語言教練
你可以一邊給寶寶洗澡、撫觸、換尿布、喂奶……一邊用清晰而緩慢的聲音說明正在進行的日常活動;常常對寶寶唱兒歌念童謠,並鼓勵他跟著哼唱;隨時告訴他所看到的任何東西;通過誇張的表情和手勢幫助寶寶理解字詞的意思;和他一起讀故事看圖片;當他的發音聽起來像一個字時,你應該馬上鼓勵他跟你重複這個字,並誇獎他真棒。
與寶寶對話時使用成人語言
讓寶寶能聽到正確說法並掌握,要儘量保持語速緩慢、發音清晰且表述直接;要用心聽寶寶講話,對他說的內容表示感興趣;不要打斷他,並努力搞明白他說的是什麼,當你回應他的話時,使用成人語言。
給寶寶找個同齡的語言老師
讓寶寶和同齡寶寶(尤其是語言發展好的同齡寶寶)一起玩耍,是提高寶寶語言能力不錯的方法。
電視不會教寶寶說話
語言是在互動中掌握的,電視無法與寶寶互動。
經常給寶寶讀故事書
經常給寶寶讀故事書,並解釋故事書中出現的生詞,寶寶通常會很喜歡一次又一次聽同一個故事,而且會在這過程中明白越來越複雜的敘述方式。
TIPS :「貴人語遲」
開始說話時間的早晚其實與寶寶日後的語言發展並沒有太大關係。但如果寶寶語言發展的情況與大部分寶寶比有明顯落後,就需要考慮以下原因:
1.聽力障礙
如果新生兒在聽力篩查中發現有聽力問題,一定要及時診療。
2.智力問題或社交障礙
如果寶寶除了語言發展之外,運動發展以及情緒和社交發展都有明顯落後,需要請醫生協助診斷。
3. 缺乏語言學習的環境
一些1歲多的寶寶動作以及情緒和社交都很正常,也沒有什麼疾病,唯獨語言發展的情況明顯落後,最為常見的原因是語言環境不好。這些寶寶的主要照看者通常是老人和保姆,因為老人通常不重視與寶寶說話交流,保姆沒有耐心與寶寶說話交流,寶寶很少有學習語言的機會。另外有些照看者與寶寶說話的語速太快,寶寶也無法理解和學習語言。
如果是缺乏語言學習的環境,父母們可以嘗試多陪陪寶寶,多與寶寶慢慢地說話交流,寶寶的語言發展很快能跟上同齡的寶寶。
如果是生活在雙語環境中的孩子,家長使用各自的母語與寶寶說話交流,多數情況下不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
TIPS :寶寶口吃怎麼辦
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常會為寶寶說話晚、說話不流利而感到緊張萬分,尤其是當家族中有出現語言障礙的親人時,家長們更會為寶寶的語言發展感到莫名憂慮。
當學齡前兒童發生口吃問題時,多數家長會本能地立即去糾正——採用自以為會有幫助,而實際上對寶寶的語言發展可能造成很糟糕影響的做法——經常提醒(甚至是嚴厲提醒)寶寶「慢慢說」「別重複」「再說一遍」「說話前深呼吸」, 等等。
其實,在生命早期的某個階段里,口吃幾乎是不能避免的,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會在學齡前期經歷一段「說話不流利」的時光,尤其是兩三歲的寶寶,他們經常會把一個音或者一個詞重複說很多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寶寶的認知發展比他的語言發展要快。
學齡前兒童口吃通常是階段性的,屬於正常現象,少則幾周,多則兩三個月,當寶寶的語言發展進步了,這樣的情況就會自動消失。家長企圖用「糾正」的方法來改變,其實是不恰當的。
寶寶的小腦袋裡裝滿了好多有趣的事情,可是他所掌握的語言還不足以把這些事情表達清楚,當他集中注意力在思考如何用語言表達時,根本注意不到自己把一個音或者一個詞重複說了很多遍,依然顯得非常輕鬆自在,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問題」。當他在成人的一再提醒下意識到「這是個問題」的時候,就會開始試圖努力停止重複說話,痛苦地與自己「做鬥爭」,甚至會因為覺得自己說話方式不對,而產生壓力和焦慮,開始變得拒絕說話……這才是導致真正口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寶寶突然出現口吃現象,家長不要表現出不耐煩和焦躁,要給他一個沒有壓力的語言溝通環境,給寶寶充足的時間去表達,不打斷,不提問,不提出要求,不引導寶寶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說話方式上,避免給他施加交際壓力,還要繼續儘可能多地與寶寶對話交流。如果你覺得寶寶說話太快了,那麼首先要放慢自己的語速,這樣寶寶的語速自然也會慢下來。
如果寶寶的口吃現象一直持續,或者你懷疑這個現象不是短暫的,請儘早求助於醫生,必要時請語言治療師和心理醫生協助你一起參與寶寶的語言教育和治療。
爸爸媽媽請帶著這樣的心態:
人體的生長發育是指從受精卵開始直到在形態上和功能上完全成熟為成人的過程,是連續的生物過程,量和質有機關聯的動態變化。作為一個連續的階段性的過程,生長發育有一定的規律順序。儘管你可以在適當的時間裡,採取適當的方法,刺激寶寶的生長發育,但總體來說不可能跳過某一個階段而直接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生長發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天和後天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男孩女孩有各自的生長發育時間表;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速度不一樣,有的寶寶發育較快,有的寶寶發育較慢;生長發育的各方面也不均衡,某些方面發育較快,而某些方面發育較慢。
觀察寶寶生長發育的情況,應該多做縱向連續了解,少做橫向比較。假如你發現寶寶某項生長發育的指標較標準略有超前,那恭喜你,寶寶在這階段該項發育暫時領先於部分寶寶;假如你發現寶寶某項生長發育的指標較標準稍微延後,那也不必太過擔憂,每個人都有他擅長的和不太擅長的事,而且,某一方面發展迅速通常會導致另一方面發展相對落後,千萬不要給寶寶施加太多的壓力。
評價寶寶生長發育的快慢,不僅要對每個單項做評估,也應對整體做評估。絕大多數寶寶的生長發育都在正常範圍內,只有很小一部分寶寶會在各個方面都顯示出嚴重滯後,這常常提示可能有某種疾病或者生理性缺陷,應及時就醫診療。
微博、微信或微訪談,都只是給大家補充一些醫院以外的養護知識,不能代替醫院就診,在此提醒家長,如果無法自行處理或對寶寶的病情拿捏不准,請及時就醫!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皆為原創,任何媒體使用請與我取得聯繫。未經授權而刊登的任何媒體,我們將追究其法律責任。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