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一刀豎一刀,你以為剖宮產是切西瓜?

棋子傀儡| 2016-05-15| 檢舉

試試,關注一下真的會懷孕誒!

圖片來自網絡

日在國外社交網站上,一張英國產婦剖腹產後的震撼照片引起了大家的興趣,畫面中,剛出生的嬰兒趴睡在母親的大腿上,頭頂則正對母親剖腹產傷口處。當然,今天我們不討論母愛是(ken)否(ding)偉大,只是單純來聊聊「怎麼切」這個技術活兒。

在開切之前,小編知道大家又要開撕了,關於順好還是切好這個問題已經不需要再贅述,小編相信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媽媽會優先考慮對寶寶更好的順產,但如果實在不具備順產條件而選擇剖宮產,也請不要過多去指責什麼,畢竟,母子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對吧?

好,繼續回到切這個問題上來。

很多大大皮在生之前都會問醫生是橫切好還是豎切好?

醫生會告訴你橫切比較美觀,豎切比較快,多用於緊急情況。

然而,剖宮產真的不是切西瓜那麼簡單啊!

到底要挨幾刀呢?

剖宮產的原理是先在孕媽媽的肚皮下方劃開約15公分左右的傷口,再依序切開皮下脂肪、肌膜、腹肌、腹膜層、子宮肌肉層,最後是劃開羊水腔,然後娩出胎兒。在取出胎盤後,再依序縫合以上各層,最後再以可吸收的細線縫合腹部皮膚。而大大皮們關心的剖腹傷口指的就是醫師劃的第一刀。

肚皮傷口分為兩種:

橫切傷口

傷口高度約在恥骨聯合上方3~4公分,傷口長度大約10~15公分。皮膚、皮下組織、筋膜都是橫切,但是到了腹直肌則在中線處縱剖而進入腹腔內。

縱切傷口

傷口介於肚臍與恥骨聯合之間的正中線,傷口長度大約15公分。橫切是以色列人開創的一手術方式,主要是利於術後早期拔尿管、切口因重力的作用壓力較小利於康復等等。

剖宮產的最後一刀就是切開子宮,切開子宮的方式可分為四種:

傳統直切(classical)、T形法(T-shape)、下段直切(Low-vertical)、下段橫切(Low-transverse)。目前以下段橫切為最普遍且安全的方式,第一和第二種方法是在緊急時才會採用。

圖片來自網絡

橫切與豎切只是手術切口選擇的問題。不管橫切與豎切,醫生都建議再次妊娠需在1~2年以後,因為剖腹產手術刀口處是結締組織,缺乏彈力,過早的懷孕,新鮮的瘢痕容易在妊娠末期或分娩過程中脹破,造成腹腔大出血甚至威脅生命。

圖片來自網絡

橫剖豎剖哪個好?

從美觀和感受上,橫剖當然是最好的選擇啦!恢復快,刀口不明顯,痛苦小,開完刀也不影響穿比基尼。但是,如果寶寶個頭較大,橫剖後拉開的術野會不夠大,不利寶寶的取出;或者有些媽媽胎盤附著在腹部的位置,橫剖還有造成胎盤內大動脈破裂後大出血的危險。此時,就需要縱剖,縱剖的原理是在肚子正中,肚臍往下豎著剌開一刀口子,由於縱剖的口子牽拉自由度比橫剖大,所以更適合個體大的寶寶取出。

胖紙們請注意!

小編懷孕前就是個胖紙,曾經還幻想著如果有朝一日剖宮產,醫生劃開肚皮的時候能否順便取走我的脂肪,從而實現華麗轉身,後來被醫生無情鄙視並否決了。身材較胖的孕媽媽因為皮下組織豐厚,所以醫生一般會建議採用縱剖的方式。因此,如果在孕前就已經投身微胖界的媽媽們,合理飲食加適當健身很重要!不僅幫助你成功備孕、懷孕,在生產的時候也可以讓你有更多的選擇。當然,因為各種其他原因而選擇縱剖的媽媽們也不要難過,當你見到寶寶的那一刻,你會知道疤痕什麼的都是浮雲,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7677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