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忽悠了,臍帶血已「變味」

臍帶血伴隨著新生兒的呱呱墜地而來,被譽為「上帝的禮物」。因為含有大量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近年來,它的用途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和重視。

可是,過度的商業化包裝和運作,卻使得臍帶血的功用偏離了「正道」,自體庫的運作尤其亂象叢生,「變了味道」。

「以自養公」,催生「商業秘密」

臍帶血指的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因為數量較少,過去曾長期廢棄不用。然而,伴隨著白血病等血液類疾病檢出率的增高,含有豐富造血幹細胞的臍帶血進入了專家們的視野,成為暫時替代或部分替代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和骨髓移植治療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正因為此,2001年,當時的衛生部批准在全國10個省市規劃設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截至目前,共有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在內的7個省市的臍血庫取得了有關部門頒發的執業資格許可。

作為一種嘗試性的探索,公共庫接受社會各界的臍帶血捐贈,而自體庫則通過委託者出資的方式,實行有償檢測和代管,自體庫運作產生的利潤,用於反哺公共庫的建設和維護。「公自一體,以自養公」的臍血庫發展政策實行至今。

「中國網事」記者在一家地方血液中心管理人員的幫助下,綜合了中國臍帶血移植協作組會議通報和各臍帶血庫官網的信息,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國7大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的公共庫儲存份數為8.5萬份,共有2850份被用於臨床。

但迄今為止,除了公共庫的數據有跡可查外,不少地方對自體庫的存儲數量和運作情況卻語焉不詳。現有的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共有108份自體庫內保存的臍帶血被運用於臨床,除此之外,即便是業內人士,也無法統計出中國臍帶血自體庫的整體規模。對於這些數據為何沒有公開,一位地方血庫的負責人解釋是:這是企業的「商業秘密」。

「以自養公」所帶來的直接隱患是公共庫發展備受打壓,而自體庫的規模卻急劇擴張。有媒體報道稱,截至去年,北京臍帶血自體庫所儲存的公民自願出資的臍血幹細胞就有近12萬份。這個數字超過了全國所有公共庫臍帶血數量的總和。在全國其他省份,自體庫規模全面超越公共庫已是不爭的事實,在部分地區,自體庫存儲數量甚至是公共庫的數倍之多。

而此前,上海更是有臍帶血庫的工作人員因為看不慣公司的作為而自曝家醜,稱公司為壓縮成本隨意廢棄他人自願捐贈給公共庫的臍帶血;而對自體庫的臍帶血,為了賺錢則在不仔細檢測的基礎上照單全收。在一些地方,為最大程度地搶占市場份額,跨地域采血等事件也時有發生。「這不僅違反了國家部委的相關規定,受運輸和存儲條件的限制,臍帶血的品質也因此難以保證。」這位不願具名的某地血液中心主任說。

利益驅動,噱頭多於實效

「以自養公」的政策為之後的臍帶血宣傳乃至運作所埋下的隱患遠不止此。在各地的臍帶血宣傳中,只見大張旗鼓的自體庫宣傳,而罕有人知曉公共庫的存在。

為獲得足夠的利潤,誇大宣傳在一些地方屢見不鮮。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的產房外,記者看到了臍帶血運營公司放置在一角的黃色宣傳小冊子。翻開宣傳冊,可以看到「自存臍帶血,可以在患上白血病等疾病時確保自救資源」「寶寶本人的生命備份,遺傳性或先天性疾病史家庭的健康保障」等字句。一些產婦手中,還有業務員提供的更為詳盡描述臍帶血的資料,裡面詳盡地摘錄了北京、成都、山東等地關於自體臍帶血治療疾病的案例,甚至引用了一位院士對臍帶血的評價:「自體臍血植入神速,奇效如神。」

看了資料,剛剛喜得貴子的吳先生毫不猶豫地簽署了自存臍帶血的協議。「能治好這麼多病,就當是花錢為孩子未來買一份保險。」浙江的情況並非孤例。在北京,一位姜姓的產婦也在宣傳人員的推薦之下,對臍帶血的功效深信不疑,並簽下了將近2萬元的存儲協議。

事實上,臍帶血絕非一些公司在宣傳中所描述的那樣,它既稱不上是「一生一次錯過不再的寶貴自救資源」,也遠遠達不到「成熟應用於治療重症再生性貧血、部分惡性腫瘤和白血病等多種血液疾病」的程度。不少專家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商家的宣傳噱頭多於實效,「為了商業利益,在相關的宣傳中,一些危險因素可能也沒有被告知。」

浙江省兒童醫院是浙江省收治兒童血液病及相關疾病患者最多的醫院。醫院血液科主任湯永民介紹,作為近10餘年發展起來的一項全新的幹細胞技術,臍帶血目前在臨床上僅僅只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並不是根治惡性血液類疾病的最有效手段。在需要對患者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時,第一選擇是其近親,第二選擇是骨髓庫,「在難以找到配型對象的時候,臍帶血庫才會進入我們的視野」。

少得可憐的臍帶血量是否足夠移植所需,也是醫生們探討的另一個焦點問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血液科主任張曉紅說,臍帶血的總量僅為80—90毫升,而自體庫的保存量一般在50毫升,「如此少的數量對大多數成人而言幾乎沒有效果」。湯永民教授對此也表示贊同。根據臨床經驗,他分析,在大多數情況下,「體重在20公斤以下的兒童使用臍帶血比較合適」。

正本清源,推崇知情選擇

當然,臍帶血的存在絕非一無是處。對部分患者而言,臍血庫可以變廢為寶,對極少數無法找到合適配型血緣的患者而言,臍帶血為他們延長生存時間、增加生存幾率創造了條件。

同時,運用健康孩子的臍帶血為其兄弟及父母治療相關疾病,其配型的成功率也遠高於其他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因此在幹細胞數量足夠的情況下,自存臍帶血對於家人,尤其是有遺傳病史的家庭而言,無疑多了一份保障。

上海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主任高峰說,伴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臍帶血的功用也日益廣泛。「僅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網站上,被批准的幹細胞臨床研究就有80多項。」高峰表示。

最新的研究表明,臍帶血造血幹細胞不僅能用於重建造血、免疫系統,還能重建皮膚、指甲等組織。專家預計,未來,臍帶血可望在帕金森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脊髓損傷等疾病的治療方面發揮作用。

誇大宣傳自不可取,因噎廢食亦非明智選擇。國家衛計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等專家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過分誇大自體臍血保存的作用和完全否定自體保存臍血都是不科學的,臍血庫發展中出現的過度商業化問題值得重視。「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客觀介紹臍帶血的臨床作用,在保證公民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前提下,由『儲戶』自主選擇臍血的儲存方式。」浙江省血液中心主任呂杭軍說。

還有專家認為,從國家層面出台政策,成立國家臍帶血公共庫,像普通血庫建設一樣,將其運營納入國家資金的保障範圍,或是解決目前臍血庫「以自養公」運行尷尬現狀的最佳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747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