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智力低下對孩子對家庭都是非常殘酷的。可是我們無法改變現狀,只能及早的採取措施挽救,家長朋友日常生活一定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做到及時發現病症及時治療。

比如,孩子不怎麼苦惱、自主活動少、面部表情少,不少家長都認為是孩子好帶,其實不然,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多觀察寶寶,以免因自己對智力低下症狀的不了解而耽誤了寶寶的較好治療時期。
【專家解析:孩子智力低下的症狀有哪些?】

1。不會笑或很晚才會笑。正常的孩子在兩個月時就會對著周圍的人笑,4個月時以及能放聲大笑。但是智力低下的孩子一般3個月才會笑,6個月還很少笑,甚至有的患兒到1週歲還不會笑。》》智力低下會遺傳嗎?點擊在線諮詢

2。眼睛功能發育不全。一般來說1個月的嬰兒就會用眼睛注意周圍環境,再大一點就會轉動眼球,跟蹤他有興趣的事物。但是智力低下的嬰兒則對周圍的人或事物常常表現為無動於衷,絲毫沒有興趣。

3。對聲音反應很小甚至沒有反應。患兒對周圍的聲響常常特別敏感,會害怕很大的噪音或者打雷之類的巨響。但是智力低下的患兒對外界的聲音沒有絲毫反應,顯得特別的安靜呆板,表面看是老實,實則反應過低。這也常常是智力障礙的徵兆。

4。平時哭聲少或特別愛哭鬧。寶寶都會經常哭,餓的時候哭,尿濕的時候也哭。但是智力低下的患兒哭聲少,或者特別愛哭鬧。有時患兒只有尖叫或哭聲虛弱無力,對於外界刺激不易哭或難以引起哭。

5。餵養困難。母親母乳時,患兒表現出吞咽困難,或者難以自主吸奶。咀嚼晚,吃固體食物不易嚥下並且常常出現嘔吐也是智障的徵兆。1歲以內小兒流涎可以說是正常現象,但1週歲後還淌口水便要想到智力障礙的可能。

6。動作不夠靈活,顯得笨拙。一般的嬰兒在出生3~5個月就會開始玩弄手指,但是智力低下的孩子到6個月後仍不會玩手,有的智力低下患兒甚至到了2~3歲還喜歡將玩具往嘴裡放。寶寶動作幼稚,等到學會走路後兩腳還是相互亂踢。無目的活動較多,大人也不清楚寶寶的意圖。

7。注意力不集中,對外界環境麻木,漠不關心。外界的環境和事物無法引起孩子的注意,雖有興趣但難以長期維持,並且總給人一種反應遲鈍的感覺。
【智力低下的危害】
久治不愈導致腦癱和癲癇,早發現早治療是較好途徑
專家提示:智力低下如果得不到有效診斷及治療,發展到後期,會出現學習跟不上,學業成績差,不會與人交往,社會適應困難的症狀,多數患兒有單純的認知障礙。後期病情加重,越重並發的疾病越多,常見的伴發症狀是腦癱和癲癇發作,也可伴有視覺或聽覺障礙,語言缺陷、學習障礙、交往困難、精神和行為異常,特別是孤獨症等。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上述症狀,務必及早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