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問題大解救(黃疸,奶蘚,吐奶,鼻塞,打嗝)

黃疸

1

什麼是黃疸?

黃疸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黃疸,另一種是病理性黃疸。大部分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開始在皮膚、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會出現輕度的黃染,而手心和腳心一般不出現黃染,在生後一周到十天會自行消退,在此期間吃奶、睡眠以及生長情況均好,大小便顏色正常,也無其它不適表現,如果查血表明血清總膽紅素濃度正常,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如果在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了黃染現象,血清膽紅素不正常,四肢及或手足心均出現黃染,進展迅速,並且遲遲不退,或稍退後又重現,嗜睡、不肯吃奶、煩躁,甚至出現抽搐等症狀就是病理性黃疸,一定要去醫院救治。

生理性黃疸出現的原因有很多種,主要是因為胎兒氧氣比較缺乏,需要有很多的紅細胞來補償每個紅細胞帶氧量的不足。寶寶出生後,可以直接吸氧,氧氣的供給就充分了,不再需要過多的紅細胞來帶氧,於是這些多餘的紅細胞就被機體破壞,產生了過量的膽紅素。膽紅素要靠肝臟轉化才能排出體外,而新生兒的肝臟功能還不健全,過量的呈黃色的膽紅素就積聚在血中,當超過一定量時,就把皮膚、黏膜和眼白染成黃色了。

2

如何解決寶寶黃疸?

早產兒消退慢:如果寶寶是個早產兒,黃疸的消退一般會慢一些,可能持續3週甚至更長一些,但黃疸應呈逐漸減輕傾向,一般情況好。否則應及時就診

如果寶寶完全採用配方奶粉餵養,生後2週黃疸仍然明顯,應立即就診;

母乳性黃疸不用擔心。母乳喂養的寶寶,如果出生1週後黃疸仍然明顯或繼續加深,但精神好,胃口好,大便黃,體重增長良好,通過檢查沒有異常,一般可以認為是母乳性黃疸。一般停母乳3天後黃疸減退,停5~7天後黃疸明顯消退。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對嬰兒造成不良影響(除非黃疸程度太深)。由於暫停母乳喂養可能給孩子或母親帶來不適,在黃疸不嚴重的前提下,可以繼續母乳喂養下觀察。母乳性黃疸通常在生後2-3個月內完全消退。

奶癬

1

什麼是奶癬?

奶癬即嬰兒濕疹,是嬰兒期的常見問題,多在生後1~2月開始,1~2年內消失。表現為皮膚的小米粒大小紅色丘疹、表面可有小白點,嬰兒可無自覺不適。嚴重者可出現滲出、結痂,甚至繼發感染,嬰兒可能有煩躁不安症狀,甚至影響睡眠和進食。

2

寶寶奶癬部位生長

1、最先出現部位——面頰(小紅疹),再是額、頸、胸部;

2、小紅疹轉變為小水泡,破潰後流水,之後可結成黃色痂皮,反反覆復。

為什麼會有奶癬?奶癬是一種皮膚過敏現象,確切的發病機理尚不清楚,奶癬現像一般提示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1、食物中存在過敏原。配方奶以牛奶為原料,所以人工餵養更容易發生濕疹。母乳喂養在媽媽食用海鮮、牛奶後容易發生;

2、嬰兒存在過敏體質。這類嬰兒更容易發生鼻炎、哮喘等。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對輕度濕疹一般無需處理,注意保持皮膚清潔﹑乾爽,避免搔抓、日曬等刺激,衣服應柔軟、清潔、寬鬆。

如果濕疹明顯,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含皮質激素的軟膏,必要時內服撲爾敏、葡萄糖酸鈣等抗過敏藥。

3

如何護理有奶癬的寶寶

1、用溫清水洗臉、洗澡,保持皮膚清潔;

2、選擇純棉製品內衣;

3、勤給寶寶修剪指甲,避免寶寶抓搔患處;

4、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否則會使奶癬癢感加重。

吐奶

1

吐奶是什麼?

吐奶是新生兒的常見現象,吐奶可因餵養不當所致,也可能由各種疾病引起。

2

吐奶和溢奶的區別

嘔吐是由神經肌肉參與的一系列複雜的興奮反射過程,而溢奶是單純通過物理原理使胃內奶液經食道反流入口腔及口角邊(嬰兒噴門鬆弛,在體位不當、胃部受壓情況下,胃內奶液被動溢出),不屬於真正的嘔吐。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對於外觀健康的新生兒,餵乳次數過頻繁、餵乳量過多、奶方變化或濃度不當、吃奶過急過快、奶液溫度不當、嚥下過多空氣等都有可能導致吐奶。

嬰兒吐奶嚴重,或同時有其他異常,應考慮疾病可能,及時找醫生診治。較大嬰兒的嘔吐可能與感染、腸道疾病等有關。

解決吐奶的辦法

1、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

2、用奶後不要立刻改變抱姿,並讓寶寶打個嗝,這樣不容易引起吐奶;

3、用奶嘴的寶寶:一定要選擇最合適的奶嘴孔,太小容易吸入空氣,太大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兩者都有可能引發吐奶;

4、躺餵,餵完後不要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側臥一會兒,再改為仰臥。

鼻塞

1

寶寶為什麼會鼻塞?

鼻塞不一定就是感冒了,這一條規則特別針對新生兒。新生兒的鼻腔狹小,在鼻黏膜水腫或有分泌物阻塞時特別容易發生鼻塞。如果房間的溫度太低,寶寶鼻塞的症狀會更明顯。不用擔心,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這些鼻塞的情況是由於生理結構引起的,不是病。有的寶寶還常流出少量的鼻涕,乾燥後成了鼻屎,顏色呈淡黃色,這也是屬於正常情況。

應對新生寶寶的鼻痂看到寶寶鼻子裡有鼻痂了,可先用手指輕輕揉擠兩側鼻翼,等到鼻痂稍為鬆脫後再用乾淨的棉籤卷出來。如果鼻痂不容易鬆脫,可先向鼻腔裡滴一滴生理鹽水或涼開水,潤濕後的鼻痂比較容易鬆脫。

2

在日常照看寶寶時應該注意什麼?

1、不暢,如果不影響吸吮的話,您可以試著墊高枕頭,觀察一下行不行。

2、寶鼻塞嚴重時試著轉變寶寶睡眠的體位,症狀會減輕一些。

3、寶吃幾口奶就停一會兒用嘴呼吸一下,或者邊吃奶邊哭,很可能鼻子被鼻涕或鼻痂堵住了,要注意清理。

3

區別鼻塞的異常情況

1、鼻涕很多、顏色澄清,或乾結後鼻屎堵住鼻孔,寶寶只能不停地用嘴呼吸,這時需要考慮可能是傷風感冒了,應該及時去就診。

2、流出的鼻涕有臭味、帶血絲,鼻子腫脹,有可能是鼻子內有異物。

3、生兒鼻塞時間長,用過一些辦法無效,這時要排外新生兒腺樣體肥大。可以請耳鼻喉科醫師會診。

打嗝

1

引起新生兒打嗝的原因?

1、喝了冷風,受了風寒而誘發打嗝;

2、後吃了生冷的奶水或者食物消化不好,容易誘發打嗝;

3、在驚哭之後進食一時哽噎也可誘發打嗝。

2

如何緩減寶寶打嗝?

1、家中的寶寶持續地打嗝一段時間,可以餵寶寶喝一些溫開水,以止住打嗝;

2、天冷的時候可以在衣服外邊放一個暖水袋,消除體內的冷氣;

3、用少量的桔子皮泡開水,有疏暢氣機,化胃濁,理脾氣的作用。

3

日常生活照看中要注意什麼?

1、在寶寶哭的時候不要進食,這樣很容易打嗝;

2、吃奶時要講究正確的姿勢,要注意頭比身子高;

3、母乳喂養時注意避免乳汁流得過快,人工餵奶也要避免太急,奶瓶傾斜45度角,可以讓氣泡跑到奶瓶底端,不會讓寶寶吃進氣泡而打嗝;

4、每次吃完奶,豎著抱起來輕輕地拍著後背,直到打出嗝以後再放下,寶寶的腸胃會比較舒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665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