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大人總是告訴我們,小孩晚上不能剪指甲,因為晚上魂魄都會集中在指甲上,一旦剪了,容易掉魂。掉魂的孩子會精力不集中,發燒,一般還需要家長帶著去叫魂,把丟了的魂魄撿回來。所以家長不讓孩子剪指甲。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我們不斷長大,這種不讓孩子晚上剪指甲的迷信我們也慢慢不再相信了。不過反觀家長生活的年代,仔細分析老人之所以不讓晚上剪指甲,還是存在一定道理的。
1.生活條件差,晚上能見度低;
燈泡的發明也就一二百年的歷史,在燈泡發明之前,人們用著蠟燭和油燈,其照明程度可想而知,晚上視線較差,如果剪指甲,很容易誤傷孩子的小手;
2.孩子指甲比較脆弱,沒有合適的工具
孩子的指甲比著大人本身就軟且小。指甲剪是在上世界30年代美國人發明的,以前人們都是用剪刀或者磨指甲的工具來幫助孩子剪指甲,其操作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晚上剪,孩子本身指甲的脆弱加上工具的不順手,可能會發生意外;
3.剪指甲處理不當易引發意外
灰指甲主要是真菌感染造成的,在潮濕的環境中易滋生細菌,而剪指甲的工具一般多用於其他途徑,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沾染部分真菌,晚上在剪指甲的時候,能見度低,感染和出意外的可能性大,一旦發生意外,孩子哭鬧生病都是家長煩心的。
綜合以上三點,所以古代人不讓晚上剪指甲似乎有著那麼一些道理。不過作為父母,修剪指甲一直是父母比較頭疼的一件事,那麼我們家長應該如何幫孩子修剪指甲呢?
1.清洗修剪工具
指甲剪長期暴漏在戶外,接觸過多人的指甲,其中可能含有很多細菌和真菌,媽媽在幫孩子剪指甲之前一定要用酒精或者碘酒洗滌消毒,孩子身體抵抗力較差,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做好細菌抵擋工作。
2.學習正確修剪姿勢
讓寶寶平躺床上,媽媽支靠在床邊,握住寶寶靠近你這邊的小手,要求最好能同方向、同角度,這樣不容易剪得過深而傷到寶寶。媽媽坐著,把寶寶抱在身上,使其背靠媽媽,然後也是同方向地握住寶寶的一隻小手。媽媽採用握手的方式,重點捏住其中一個指頭剪,剪好一個換一個。最好不要同時抓住一排指甲剪,以免寶寶突然一排手指一起動起來,力大不易控制,而且也容易讓剪刀誤傷其他指甲。
3.避免留下尖角
修圓的工作。兩次修剪過後可能會把指甲剪出尖角,務必要把這些尖角再修剪圓滑,避免此尖角長後成為抓傷寶寶的「兇器」。媽媽可用自己的手指沿寶寶的小指甲邊摸一圈,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尖角就及時清除。
4.不能過於修剪
指甲兩側的角不能剪得太深,否則長出來的指甲容易嵌入軟組織內,成為「嵌甲」。嵌甲會損傷指甲周圍的皮膚,造成皮下組織的化膿性 感染,引發甲溝炎或其他炎症。
5.肉刺及污垢的清理
肉刺千萬不能直接用手拔除,以免拉扯過多,傷及周圍皮膚組織應用消毒後的指甲剪把肉刺齊跟剪斷,如果剪之後出現傷口,可用適量碘酒幫孩子消毒;對於一些藏在指甲里的污垢,最好在修剪後用清洗的方式來清理,不宜使用堅硬物來挑。
孩子的小手是孩子用來認識世界的一個工具,孩子總喜歡抓著東西往嘴裡塞。爸爸媽媽一定要時刻保持孩子小手的清潔,同時也要為孩子適當的修剪指甲,一方面避免指甲藏污納垢,同時防止孩子被自己的指甲劃傷。關於寶寶剪指甲,你有哪些小妙招,來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