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交給老人帶到底有多大的影響?這一點是多數人沒想到的

1、

最近有個朋友快生娃了,但是她卻很糾結,因為自己屬於那種在事業上很拼的女人,肯定是不會當全職媽媽的,孩子爸工作也比較忙,所以帶孩子的事免不了是要請老人幫忙的。

但是,作為一個只是女性,她同樣擔心「隔代教養」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她詢問了我的意見。

借著這篇文章我也來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2、

一說起「隔代教養」給人的感覺好像就是中國的特色,其實不是的,甚至在西方的某些國家同樣也存在「隔代教養」的問題,只是在中國這個問題被放得特別大,因為它和婆媳關係總能沾上邊。

「隔代教養」具體指什麼?大抵是指老人帶孩子,具體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老人主動的,有些老人總認為年輕人不靠譜養不好孩子,所以一定要自己來比較放心,這一類以孩子奶奶居多;第二種情況是主動把孩子送到老人手上,或因為工作關係,或因為嫌麻煩等等。

不管是哪種情況下,我的看法都是「隔代教養」是弊大於利的,能不這樣最好就不要這樣了,養孩子這件事畢竟還是要親力親為比較好。

3、

一般來說,談到把孩子交給老人帶首先會想到的是老人的觀念落後,她們用傳統的方法進行養育,很多東西和現在科學所倡導的育兒方法格格不入,更關鍵的是老人還固執,往往不願意接受新的觀點。

這種觀念的落後不僅體現在日常照顧上,比如說穿衣很多、不愛用紙尿褲、追著喂飯、喜歡把尿等等,還表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多數的老人都對孩子溺愛過度,要麼是包辦,要麼是放任,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

這並不是在批判老人,這個也不能怪他們,畢竟在他們的時代這些都是對的,在他們的成長壞境中沒有網絡、沒有信息、更沒有會長爸比寫的科普文章。

從老人的出發點來說都是對孩子的愛,但是有愛不一定就能辦成事,起了善心卻辦了壞事的例子太多了。

4、

其實比老人觀念落後更可怕的是影響親子關係,隨著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發展,親子關係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了。

什麼是親子關係?知乎上有個答案我是比較認同的:

父母的學識、能力和修養的高低大小就像一個水庫里的水量大小,而孩子的天賦大小就像一個下游水田的大小,而親子關係的好壞就像聯繫這二者的水道質量的好壞。

說得誇張一點,親子關係是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未來的。

現在養孩子已經不像幾十年前了,把孩子喂大了就算是完成了任務,現在的孩子不僅需要身體的健康,還需要心理的健康,需要能力的發展等等,要求已經高了不止幾倍了,而良好的親子關係就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能力發展。

孩子需要的安全感、愛、自信心都是以良好的親子關係為紐帶的,只有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愛,孩子才更容易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才不至於產生心理上的扭曲。

很多把孩子交給老人來帶的父母總會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孩子跟自己不那麼親,孩子的最初幾年是和父母建立親密關係最重要的幾年,在這個階段你缺席了,孩子怎麼跟你親?

爺爺奶奶畢竟不是父母,他們給再多的愛都抵不上父母在身邊陪伴,當孩子逐漸進入叛逆期時,如果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為前提,你會發現教育孩子越來越吃力,因為你從沒獲得過孩子的信任,他還不如找奶奶去。

5、

一般談「隔代教養」通常是站在養孩子的角度上來說的,往往忽略了它對家庭關係也會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

除了留守兒童這種很特殊的情況下,「隔代教養」通常是老人和父母一起參與的,也就是說老人只是作為一個參與者,比方說有些人為了這樣那樣的原因請老人來幫著照看,或者老人非要來一起照看。

這個時候很容易就一些小事引發矛盾,你說要用紙尿褲,老人說要用尿布省錢,你說不要把尿,老人說你老公就是這麼長大的。這會給本來就脆弱的婆媳關係造成更大的危機。

還有些父母是為了圖自己輕鬆,把孩子硬塞給老人,這其實同樣會給老人帶來心理負擔,一方面老人已經辛苦大半輩子,到頭來還得綁上孩子,為你的瀟灑買單,另一方面還要承受著照顧不好孩子被埋怨的風險,何其的殘忍。

大多數不能自己帶孩子的理由在我看來都是藉口,只是在為自己想輕鬆一點找些更加合乎情理的藉口。只要你想自己帶孩子就總會找到辦法的,也許艱辛,也許痛苦,但比起給孩子更多的物質,真不如每天都能得到爸媽一個真心的擁抱。

PS:

比起那種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的情況

我更鄙視那些明明有能力卻依然不願意自己帶孩子的父母

你都有膽子生了,為啥就沒膽子養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599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