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過敏症的寶寶人數逐年攀升,看著家中寶貝為過敏症所苦的模樣,爸爸媽媽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在季節交替之際,許多過敏症狀因季節轉換更趨嚴重,如何對抗惱人的過敏症,父母一定要知道!
寶寶常見過敏表征
因發炎的位置不同,所以會產生不同的過敏症狀。以下針對常見的呼吸道、皮膚以及腸胃道過敏,進行詳細介紹。
1呼吸道
呼吸道包含了從鼻子往下一直到肺部的部位,而上呼吸道是指鼻子以下,聲帶以上。呼吸道過敏是指上、下呼吸道都有過敏的反應。上呼吸道最常見的過敏即鼻子過敏,其具體症狀是流鼻水、打噴嚏、鼻子癢和鼻塞,此症狀會時好時壞。此外,鼻子過敏的人70%~80%會並發眼睛過敏,因此常見鼻子過敏的寶寶會去揉眼睛,兩者是有相關性的。
上呼吸道過敏會在溫差變化大或是遇到過敏原時變得更嚴重,例如早上剛起床、晚上睡覺、忽然進出於溫度急劇變化的室內室外,或換季時節特別嚴重。下呼吸道過敏是指氣管過敏,即俗稱的「氣喘」,顧名思義,大家會以為有個「喘」字就一定會喘,但其實過敏是一種發炎反應,並不一定以喘的形式出現。此外,氣喘是指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反應,這樣的疾病需要時間的累積才會表現,通常是在寶寶三四歲時反映出來(但也有可能更早就出現),在這一階段的症狀是反覆咳嗽並且有痰,醫師必須先做氣喘鑑別診斷,才能做出正確的判別。
2皮膚
皮膚方面的過敏,最常見的就是異位性皮膚炎,是指發炎反應的位置在皮膚,其過敏表現是皮膚乾乾粗粗的,病人會有反覆瘙癢的症狀,該症狀明顯的特徵在於典型的皮膚位置分布。一歲以下的嬰幼兒多發於面部,一兩歲以上的孩子則好發於四肢的伸側(如肘關節、膝關節處)。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要素有四項:一是皮膚會癢;二是有典型的位置(如嬰幼兒是在臉上);三是症狀並非一次性發作,而是反反覆復地發作;四是該病患有過敏的家族遺傳史,或是病人本身除了皮膚過敏外,並有其他部位的過敏表現,如氣管或鼻子。若以上四項要素中具備三項者,則可能會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
3腸胃道
一般來說,人體會對食物的過敏原產生耐受性,因人體的作用機制是只要身體沒接觸過的,會自動把它當作過敏物質而產生髮炎反應。而較小的孩子產生耐受性的身體機制尚未成熟,而他們的腸道也還未成熟,因此,越小的寶寶越容易產生腸胃道過敏,所以才會要求到6個月大時再添加輔食。總的來說,太早給予寶寶身體無法接受的蛋白質,反而有害無益。
腸胃道過敏的具體症狀包含:哭鬧不安、拉肚子,較嚴重者會有血便(因無法消化吸收食物),例如對牛奶蛋白過敏產生的血便,孩子會肚子脹且有腹絞痛的症狀,這都是腸胃道過敏的具體表現。
居家預防過敏照護重點
居家照護關鍵在於預防,也就是減少產生髮炎的機率。一般來說,過敏原主要分成兩大類,一是進入食物腸胃道,二是從呼吸道進入。以下分別就飲食和居家清潔重點,幫寶寶做好防敏的第一關。
飲食選擇重點
在食物方面,若是能喂母乳是最好的,萬一家族史有非常明顯的過敏症狀,而媽媽又無法全母乳哺喂寶寶,建議選擇水解蛋白奶粉。很多人認為喝了水解蛋白奶粉的寶寶會長不好,因為營養不夠,其實不然,它的營養價值跟嬰兒奶粉是一樣的。一般性的預防可以選擇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但針對很嚴重的寶寶,如血便的牛奶蛋白過敏寶寶,就需選用治療性奶粉,也就是使用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在輔食添加方面,若真的擔心過敏的產生或有疑慮時,可以在寶寶一歲以後再添加高致敏類食物如蛋白或帶殼海鮮類食物。
若有懷疑的食物,可以先觀察一陣子,不必急著列入禁止食用的食物名單,除非真的是很嚴重的過敏反應。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做「寶寶飲食日記」,一有懷疑就趕緊記錄下來,並且隔兩周再試一次,倘若吃了兩三天後都沒有過敏症狀,應該就沒問題了。
居家清潔重點
最常見的呼吸道過敏原莫過於塵蟎,幾乎九成以上的人對塵蟎有過敏反應。其實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塵蟎,它會躲在有孔洞的地方,例如棉被、枕頭、窗簾、地毯、沙發等都是它的藏身之處。想要避免因塵蟎造成的過敏疾病,建議媽咪從孕期開始就要將家中整理成不利塵蟎成長的環境,不過並不需要做到完全無菌的狀態,儘量兩周一次,以55℃的熱水清洗家中所有織品,而無法清洗的用品,則儘量避免使用。
此外,像蟑螂、貓狗寵物都是家中常見過敏原,除定期清潔居家環境外,也要定期幫寵物洗澡和清理毛屑。
(本文由好孕媽媽獨家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5700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