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家長來幫忙

走路是寶寶邁向成長的第一大步,這激動人心的時刻或許還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之後,可是爸爸媽媽們完全可以從現在開始為寶寶走路做好準備!

寶寶學會走路那是成長中的必然階段,可是作為父母完全可以幫助寶寶做好準備。

1、鍛鍊寶寶身體的平衡感。寶寶12個月時,媽媽可以讓寶寶扶著欄杆站好,自己在一旁用玩具引逗寶寶,時其身體往媽媽的方向擺動。當寶寶擺動過來靠近媽媽時,再換到另一邊做相同的動作。

但經過2-3次引導,必須讓寶寶成功拿到玩具,這樣可以表達對寶寶行為的鼓勵和獎勵,讓寶寶有興趣和信心繼續訓練下去。

2、媽媽與寶寶面對面站著,待寶寶站穩後拉著寶寶的雙手,媽媽稍微用力並慢慢地往後退,促使寶寶不由得向前邁步。

這樣練習一段時間後,如果寶寶走的較穩當,可用單手拉住寶寶練習,讓寶寶拉住一個手指進行練習。但媽媽的手必須隨時隨著寶寶身體的前後左右擺動而移動,以免扭傷小胳膊小腿的關節。

幫助寶寶學習走路的方法

1、先要讓寶寶鍛鍊短距離的走路。讓寶寶扶著牆壁站穩,媽媽離開一段距離,用語言、手勢或玩具鼓勵寶寶向前邁步,寶寶可能會有些緊張,往往會走得不太平穩,但很快就能走到媽媽的面前。

2、當寶寶短距離練習完成後,媽媽可以逐漸加長訓練的距離,一點一點讓寶寶練習往前走。如果怕寶寶突然摔倒,影響練習走路的興趣和信心,也可以讓寶寶往前走一步,媽媽就向後退一步,不斷地後退,同樣可以加長行走的距離。

寶寶學走路的注意事項

1、循序漸進。俗語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這些是普遍規律,有的孩子可能早一些、晚一些,因為每個個體是有差異性的,不要急於求成,孩子在練習爬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充分爬行,不要急於扶他練習站立。

爬行對孩子的身體協調性、甚至大腦的發育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待孩子自己有站立慾望後,家長可以適當幫助,1周歲左右可以從扶站慢慢過渡到扶寶寶雙手邁步,逐漸變成扶單手,直到完全獨立。獨立後也需要家長跟隨保護。

2、保護好寶寶,最初練習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保護寶寶。等寶寶步伐靈活之後,才可以撒開手,與寶寶相隔大概幾十厘米。

當寶寶邁出第一步時,要認識到這是非常可喜的一步,代表著寶寶要走向獨立,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給予寶寶鼓勵,這樣可以激發寶寶的信心。

3、要選擇平坦的路面,因為若是在開始學習走路時候,寶寶由於路面不平而摔倒,會挫傷寶寶繼續學走路的積極性,使寶寶害怕走路,不願意離開爸爸媽媽的手。

4、要給予寶寶一定的鼓勵,當寶寶能走幾步的時候,可讓寶寶地上玩球,當球向前滾動時,寶寶自然會有往前追得慾望,這個時候寶寶可能就不會顧及摔倒,當寶寶摔倒的時候,爸爸媽媽要鼓勵寶寶,並讓寶寶勇敢的自己爬起來,這樣可以培養寶寶的堅強意志。

5、慎用學步車。很多家庭都給學步期間的孩子購買了學步車,有的人覺得可以幫助寶寶學走路,有的覺的很省事。其實,過早、過多使用學步車會影響寶寶發育。

孩子的骨骼、肌肉還沒有達到可以走路的時候,就將孩子放入學步車,對孩子的身體無疑是一種壓力。再者,其實使用學步車走路和正常走路用力的部位是不同的,如果習慣了學步車的輔助,孩子獨自走路時,重新調整到腰部用力也是比較麻煩的過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5650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