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黑,叫白天不懂夜的黑;
有一種抓狂,叫天黑了娃還不睡覺;
有一種崩潰,叫夜深了娃仍在哭鬧!
如果沒有當過媽媽,恐怕你永遠也不會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體驗。可以說,每一位媽媽都有一段關於哄睡的辛酸血淚史。
在夜深人靜的夜晚,幫主也曾打著哈欠、紅著眼睛,拿出十二萬分的耐心哄娃睡覺。你若睡著,整個世界都清靜了;你若不睡,老娘接近奔潰~~
很多寶寶晚上總不肯乖乖睡覺,這讓新手媽媽們束手無策。
好像自帶感應器,人一走就醒
有時已經一動不動睡著十分鐘了,人一走就醒,哪怕動靜再輕……彷彿自帶感應器。遇到這種現象,一定要和寶寶打好招呼,需要告知這是正常聲音,比如解釋到安心睡覺,媽媽起身而已,沒有走遠。有媽媽說孩子對聲音特敏感,有時候翻身,床發出很輕微的聲音就醒了,所以只好憋著不翻身.....
一放就醒
「抱手上睡很熟,一放床就醒」是小月齡寶寶的普遍現象,盡量放床睡。3個月內的嬰兒,入睡先進入的是20分鐘左右的淺睡眠,所以如果在成人懷中入睡,此時挪動到床上比較容易醒。一般等過20分鐘後的深睡眠再放或直接在床上入睡,減少放下的步驟能夠有所緩解。三個月後,入睡會先進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現象會有好轉噢。
放下時也不要偷偷摸摸, 有時候小心翼翼反而不如放鬆些坦然告之「媽媽要把寶貝放在床上睡啦」,嬰兒有了準備就不容易受到驚嚇。
此外,嬰兒淺睡眠比例高,而淺睡眠期間睜眼睛動兩下甚至哭兩聲,都是正常現象,不要誤會為已經醒了,寶媽這時候可以選擇繼續拍睡,千萬不要忙著開燈,急忙把寶寶抱起,哄哄寶寶就會繼續進入夢鄉的噢~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這是媽媽們嘴裡柔聲唱的,聖母的光輝普照大地;「你個小兔崽子,你到底睡不睡啊」,幫主不會告訴你,聖母內心有時也會闖進小惡魔,分分鐘把娃扔出去的心都有了。
許多年輕的父母,凡事順著寶寶,寶寶愛什麼時間睡就什麼時間睡,想睡多長時間就睡多長時間。哄寶寶睡覺還要抱在懷裡又拍又搖,結果養成了寶寶不良的睡眠習慣。
培養嬰兒良好的睡眠習慣,幫主建議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寶寶一犯困就應哄他入睡
當寶寶剛開始犯困就立即哄寶寶入睡的話,那麼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了,寶寶通常很快就能進入睡眠狀態。哪些跡象表明寶寶犯睏了呢?當寶寶眼神不那麼亮了,眼皮也有點聳拉了,看你的時候也不那麼專注了,胳膊和腿都不怎麼動了,吸吮的動作變弱變緩了……這些跡象無不在提醒你:麻麻,我想睡覺了。
2、讓寶寶分清白天和黑夜
在寶寶2周大的時候,你就可以讓寶寶分清白天和黑夜了。寶寶白天醒著的時候,盡量多和寶寶一起玩耍,讓TA的房間有充足的光線,保持日常的生活噪音,比如電話鈴聲和洗衣機運轉聲音;晚上寶寶醒來吃奶時,不要與寶寶玩,要把房間內的光線調暗,並保持四周安靜,不久寶寶就會意識到,晚上是睡覺的時間了噢。
3、讓寶寶自己入睡
等寶寶長到6-8週時,可以在TA睏倦但還清醒的時候,把TA放在床上,讓TA有機會自己入睡,要注意盡量不要搖晃著讓寶寶入睡,或者是邊吃奶邊入睡。
4、撫觸幫助睡眠品質
新生兒常有睡眠週期不固定、夜晚容易驚醒的情況,經各項醫學研究發現,這些困擾都可以藉由嬰兒撫觸和按摩獲得有效的改善。因為通過對嬰兒的觸摸,可刺激血液中「褪黑激素」濃度升高,幫助嬰兒建立睡眠週期,調節日夜週期性韻律。
幫主說
科學地去照顧寶寶,父母就能夠有更多充足的時間去補覺,其實科學育兒是能夠讓爸爸媽媽在寶寶和生活中取得一個很好的平衡,不會說為了養個娃讓自己過度勞累,只要掌握其中要點就能夠讓寶寶健康成長同時很好的養成獨立的個性,爸爸媽媽也不會太辛苦導致身體體質下降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