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現孩子偷拿家裡的錢,你會怎麼辦?
棍棒教育、說服教育,還是其它?
打怕打狠了孩子反而起了叛逆心,說服又怕效果不強孩子不長記性……
來看看這位媽媽的做法,不按理出牌卻很有效!
飛飛第一次偷錢,是從媽媽的衣服口袋裡,悄悄拿走了20塊錢。
那一年,飛飛6歲半,讀一年級。拿到錢後,他花了3塊錢買了一根喜歡的冰淇淋,那是當時孩子們眼裡最奢侈的消費品。
花了10塊錢買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聖鬥士玩具,放在書包裡面帶回家,卻被媽媽發現了。
媽媽先是大吃一驚,覺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溫良恭儉讓,怎麼孩子就學會偷錢了呢?
經過一番思考,媽媽取消了飛飛現有的零花錢,並告訴飛飛,每周會在書房的某個地方放上5元,你找到後就是你的,沒找到就沒零花錢了。
其實飛飛自從偷錢之後,心情就很忐忑,已經做好了被發現後挨打的準備。
然而媽媽的行為,讓本來「偷錢被媽媽打」的劇情,換成了飛飛通過自己的努力,合理從媽媽那裡賺錢的遊戲……
最初幾個星期,飛飛完全找不到錢在哪裡。
家裡書房很大,裡面東西太多,有好幾個裝滿了書的書架,飛飛找累了,就在書房裡坐一會兒,翻一翻書架上的書,讀一讀有趣的故事,休息一會兒再起來找。
漸漸地,飛飛摸清了媽媽的套路,對藏匿地點熟了,基本周一就能找到錢。但後來,飛飛找到的就不僅僅只是錢了,他可能找到一個望遠鏡,找到很多關於科技的書,找到了爺爺的字畫,聽媽媽講了爺爺年輕時候的勵志故事……
在這個遊戲里,飛飛學到了很多很多。
這位睿智的媽媽明白,我們總是特別在乎自己努力得到的東西,所以她讓孩子去尋找錢,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孩子才會覺得錢來之不易。
孩子偷錢,父母須堅守兩大原則
一、不給孩子「貼標籤」
育兒心理學有句話:「你說孩子是怎樣的人,孩子就會成為你所說的那種人。 」
面對孩子的偷錢行為,切忌採用「審問犯人「的方式來「提問」孩子,或者強逼孩子認錯,建議先用比較和緩的方式去點醒他們,讓他們知道父母清楚他們犯錯誤了。
二、正確引導孩子的慾望
如果簡單粗暴地以「抓犯人」方式解決,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是好人,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在質問前最好能冷靜分析孩子偷錢的原因,才能找到杜絕此項行為的方法。
如果孩子是為了買某種東西而偷錢,而且比較合理,父母可以儘可能的滿足。
如果孩子要求不合理,父母要尊重並正確引導孩子的慾望。
比如告訴孩子,每個人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想要,但這是不可能的;或多跟孩子保持交流,看看他想要什麼,告訴他怎樣才能得到它。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