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國大概99%的老人都會說的一句話:
你們小時候沒那麼多講究,還不是好好的!
(我可能只是倖存者)
或者我都生養了好幾個了,還不比你有經驗?
(有,大都是錯誤經驗!)
或者說就會相信網上的,書上的,那些都是騙人的!
(有本事你別信電視里的啊!)
甚至還會說醫生說的話不能信!
(那您老怎麼生病了還去醫院,不自己配點藥?)
這些話可真是能把人嗆到內出血,你還不知該怎麼反駁,因為說輕了不管用,說重了傷感情!
但是我們不能讓他們把這句話當成反科學,反現代發明的有力武器,所以,必須研究研究該怎樣反駁。
其實一位著名的兒科醫生對這句話早已做了很好的解答,他說:「在現代醫學發展起來之前,我們大家都只是倖存者,而並非活得好好的!」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不良行為會立即導致惡果。
比如嫌棄尿布濕而選擇把尿,可能3歲之前你都感覺不到有什麼不妥,也沒發現有啥傷害性的事件發生,畢竟造成脊椎傷害這個事件是個小機率事件。
但是等到3歲你娃上幼兒園後不停的尿褲子,5歲之後還每晚尿床的話,你才知道孩子的括約肌得不到鍛鍊,沒有自主排便意識,會憋不住尿,會尿急尿頻。那時再恢復起來是很慢的一個過程了。
再比如給稀飯裡面加糖,從小吃鹽太多,這些一時半會兒真看不出來危害,但是時間一長,你就該頭疼了。
有很多小孩子長大後的一些行為習慣難以糾正過來,就是敗在了那句:「沒那麼多講究!」
其次,我們是為了把孩子養好,而不僅僅是養大。
記得朋友圈裡曾流傳一篇文章,叫做《別用養豬的方式喂養你的孩子》,我覺得很多80後都是被用養豬的方式養大的,因為那個時候父母根本沒有科學育兒的意識,不僅僅是忙,我們現在也忙啊,但並不妨礙我們忙中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啊。
在我們農村,父母那一輩,雖然兄弟姐妹很多,但是成活率很低。正是因為現代醫學的發明,才使得5歲以下的孩子死亡率降低了很多很多。
所以,為什麼條件好了還非得用老方法養孩子呢?比如我就很不明白我婆婆放著好好的配方奶粉不給孩子喝,硬是覺得米糊比較有營養。甚至回到農村,看見很多奶奶給3個月的娃娃就開始喂輔食!
有時候我們作為晚輩沒辦法說,卻只能將老一輩自以為正確的方法帶給我們的傷害埋藏到心底。然而只是我們不說,並不代表就對,而他們至今尚不自知!
最後,個例並不代表整體。
我婆婆帶娃是很粗的,本身她自己就是一個很勤勞的人,但卻不是一個細緻的人。她也常說老公和小姑子小時候幾乎天天肚子疼,讓她很頭疼。
可是轉過頭來,還是用自己粗放的喂養方式喂我的孩子。她總是以我老公現在很高很壯,甚至很胖為自豪。
但是,個體並不能代表整體,有的孩子面對粗放式的喂養,可能只是會腸胃不好,再嚴重點得腸炎,有的孩子卻經不起這種傷害。
如果你因為「沒那麼多講究」讓孩子成了機率事件中的那一小部分,後悔來得及嗎?難道因為別人闖紅燈沒事,我們就要天天去闖紅燈?再說小時候也沒霧霾,沒各種添加劑,沒各種病毒啊!如今不多講究能行嗎?
人類在進步,科學在發展,觀念卻總是難以得到改變,知識庫存更難以得到更新,既然我們講究多一點能把孩子養的更好,為什麼要不講究呢?既然你的老經驗沒能讓你成為專家,為什麼不聽聽知名兒科專家的呢?你見過的案例能比人家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