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這個稱呼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無數家長看完都後悔了!

棋子傀儡| 2016-04-30| 檢舉

公交車上,一位媽媽不停稱呼自己十幾歲的男兒子「寶貝」,「寶貝渴的話媽媽這裡有水」「寶貝快到在站了」....周圍的乘客都一臉尷尬,而被稱呼的男生也滿臉通紅,一到站就急忙拉著媽媽下車了。

這種事情並不少見,之前有調查顯示,至少30%的父母會稱呼孩子「寶貝」「寶寶」直至高中甚至大學。不少孩子對這個稱呼是抗拒的,小時候還無所謂,但長大後,家長再當著外人的面喊自己「寶貝」,總是會有些難堪的。

事實上,在孩子三歲以後,家長就要停止喊孩子「寶貝」,應該稱呼學名。姓名是自己身份的象徵,孩子在三歲之前,由於語言及心理發育都不完全,稱呼「寶貝」或名字疊詞,可以增加親子感情,顯得更親昵。但在三歲之後,應稱呼孩子學名,這是在承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對他的尊重。

孩子在三歲後開始上幼兒園,名字已經有了社交功能。而「寶貝」這個稱呼就像一個標籤,在否定孩子的成長。不僅如此,還會造成孩子依賴性強,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媽寶」,他們缺乏獨立意識,沒有自主選擇意識。而且孩子也大都不喜歡家長這樣稱呼自己,尤其是當著自己同伴的面,會傷及自尊,引發抗拒心理。

所以在三歲之後,若有外人在,家長應儘量稱呼孩子學名,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情感滿足而傷害到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503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