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認為,掙錢養家和管理錢財從來都是大人的事,孩子能懂什麼,他們離這些還遠著呢;再說,理財教育是大學階段的學習內容,與幼時的家庭教育無關。但美國家長卻告訴我們:理財教育要從小開始,從家庭教育開始。
財商教育首先要教會孩子認識錢幣和價值
在美國,教孩子認錢從三四歲就開始了。兒子多多上Preschool的時候,幼兒園就開始教他們認美分和它們對應的價值了。上了學前班,錢幣的學習就和數學融合起來了。除了硬幣,平常買東西的時候也可以給孩子介紹一下紙幣,比如一塊錢相當於多少硬幣,50塊錢怎麼用10元和20元的鈔票組合起來。這不僅讓孩子認識錢的價值,還可以同時學習數學,一舉兩得。
讓孩子了解賺錢的辦法
有空的時候帶孩子去你工作的地方,讓孩子把爸爸媽媽工作和賺錢聯繫在一起,慢慢地,孩子就知道爸爸媽媽白天上班是為了賺錢來供給家中的生活需要。
當孩子做了額外的家務活,付給他們報酬。注意:這裡指的是額外的家務活,而不是日常孩子本應該幫忙的家務。比如,上周末多多幫我洗車,這就不屬於擦桌子收碗筷之類的日常家務,所以我給了他50美分作為報酬。
讓孩子學習儲蓄
多多現在五歲了,懂得錢和它的用途。我覺得是開始給他零用錢的時候了,讓他從中學習儲蓄、管理、花銷。看了一些文章,給孩子零用錢大概有兩個基本原則。
1.不要把零用錢和日常家務掛鉤。家務活是孩子應盡的責任,是義務。除非像我上面提到的,孩子做了額外的家務活,可以給予報酬。
2.給多少零用錢?專家建議,根據孩子年齡,每星期的零用錢是孩子年齡十倍。比如多多五歲,那我每星期給他$50,一個月150塊錢。
多多現在買玩具只買樂高的積木,能不能買是要根據每個月的積分表而定的,達到了一定的積分才能買。除了靠積分表買的玩具,我規定再想買別的就要用他自己存的錢。
周六的時候,他買了一小盒星球大戰的積木,買的時候我就跟他說了,這個我先替他付錢,回家要用他存錢罐中的錢還給我。
周日我們把他存錢罐里的錢清點了一下,他的Spend(零花)存錢罐有將近20塊,我全部拿走了。小人一看我把他錢都拿走了,馬上嘴一癟,眼淚就下來了,那個委屈呀。不過原則還是要堅持。為了緩解小人的情緒,我跟他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周給他零用錢,於是遞過$50。小人仍然感覺我對他不公平,但現實如此,不想接受也只能接受了。我感覺一旦動了真格,孩子才會懂得珍惜,買什麼東西之前都要三思了。
以後,我們還計劃每月一結帳,對每個月存的錢、花的錢有個概念。
讓孩子有計劃地花錢
1.去超市購物的時候,給他們一點錢,讓他們學習自由支配。比如給他60塊錢,他可以買任何他想要的東西,但不能超過30塊錢。這樣給孩子自由支配錢的權利,把用錢的主導權交給孩子,當孩子有機會支配錢的時候,她們反而會更加珍惜。
2.當孩子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又不能買的時候,告訴孩子這樣東西的價錢,並且幫著孩子一起計劃怎樣存錢來購買。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有計劃地消費,而且要通過努力和等待才能得到的東西會讓他們更加懂得珍惜。
3.跟孩子一起制訂購物清單。
4.在買大件東西的時候,跟孩子分享你的購物策略和計劃:是否要貨比三家,要不要等到減價的時候,等等。
對小孩子來說,家長的教育重在理財的基礎,比如比較價格、提前計劃、存錢的重要性,等等。財商的教育和培養是和平日的生活緊密相關的,要在生活中尋找機會,把孩子的理財教育落實於生活中。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