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媽媽的感悟故事分享』母乳喂養之路--堅持堅持再堅持

棋子傀儡| 2016-04-29| 檢舉

在母乳喂養路上,一路走來,很多年輕媽媽經歷了風風雨雨,收穫了酸甜苦辣,為了寶寶,付出了太多心。准媽媽或正在乳母如果要少走彎路,就要不斷學習靠譜的知識。一位媽媽利於寶寶睡覺的時候,用鍵盤一字一字敲出自己的母乳喂養過程中的體會,讓我們不妨一起了解一下(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

一個"笨媽媽"的母乳喂養之路--堅持堅持再堅持

我覺得自己是個較笨的人,很多事情都要比別人花的時間努力來學習練習才能掌握,我的母乳喂養學習也是不例外。但我覺得自己還是挺幸運的。有個同事是母乳指導,經常一塊上下班,因而在孕前我就開始接觸母乳喂養。在孕期我便開始學習,也下定了決心,要堅持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是件自然又平常的事,但母乳喂養也是需要學習的。總體來說,我的母乳喂養之路還算順利,我的寶寶即將滿六個月,在這六個月,我與寶寶一起成長。很慶幸,除了月子裡寶寶喝過兩三次奶粉,我堅持了純母乳喂養,沒有喂奶粉,沒有喂水,沒有喂輔食。當然也還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也有後悔不已的事。因此,想好好記錄下自己的母乳喂養之路,如果二胎,我可以做的更好。

堅持順產

我堅持能順產就順產,順其自然,能順產對寶寶媽媽都是最好,寶寶是在孕晚期才調整回頭位。在孕期我沒有特地進補,都是吃普通食物,也沒有刻意運動,正常上下班,多走路,做飯洗碗拖地這些照常做。寶寶也很疼愛媽媽,從陣痛見紅到生,三個鐘不到。當中有件比較搞笑的事,去到醫院宮口很快開三公分了,立馬進產房,但進去後產房竟然沒位置,四張產床上躺著生完的,正在生,準備生的媽媽們,那場面真把我嚇到了。然後我就只能在那裡走來走去。也許正因為這樣站著,走著,宮口很快開八公分。躺上產床後反而開得慢了。傳統的分娩姿勢其實不是那麼好。生完寶寶,真的是兩腿發抖。那晚很巧,我吃晚飯吐了,晚上和老公竟然聊天到半夜,要睡時就陣痛了。沒吃沒睡,生完寶寶真的是力氣全用光了。

早接觸早開奶

我被側切,縫針很久很疼。那時孕期學習的早接觸早吸吮忘的一乾二淨,等阿姨抱孩子給我,已經過去應該有一個鐘頭了。而阿姨也是象徵性地讓寶寶嘗試喝奶,沒銜上,不到十分鐘,寶寶就放到產床邊的小床。這真是讓人後悔,我該繼續讓孩子一直趴在我身上的。去到愛嬰區後,我也做的不夠,嘗試喂奶次數少,時間短,以至於在各種寶寶餓了的質疑下,最終還是買了奶粉,給寶寶喂了。產後第二天下午,同事到醫院指導我喂奶,嘗試各種姿勢,我感覺很挫敗,那時覺得怎麼喂奶如此難。雖然不順利,但是經過寶寶多次吸吮,傍晚立馬漲奶了,用吸奶器吸出了二十毫升黃色的初乳,用湯勺喂給了寶寶。那是多麼珍貴的呀。(所謂愛嬰醫院,支持順產,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不讓帶奶粉,其實做的還是不夠。)

奶不夠與家人爭執

回到家後,我的喂養也沒有很順利。在醫院,就已經開始乳 頭皸裂。原本乳 頭就短小不好銜乳,乳 頭皸裂後就更加痛苦。看著別人喂奶很輕鬆自在,我怎麼就如此困難,怎麼抱怎麼躺都覺得彆扭。喂養姿勢不對,銜乳不好,與寶寶配合不夠好,乳 頭皸裂,因此月子裡有挺長一段時間,喂奶都是好辛苦,都是抱著喂,加上寶寶那時經常吐奶,每次一抱就是四十分鐘一個鐘頭,白天夜裡都是。手也因此得了腱鞘炎。戴了好些天的乳 頭保護罩加上乳 頭修復霜,不斷磨合,之後才漸漸適應,雖然到現在,銜乳還是不太好,喂奶後乳 頭還是變形。正確的喂養真的很重要,深銜乳,有效吸吮,正確喂養會發現喂母乳是一件很快樂舒服的事,媽媽舒服寶寶滿足。

因為小月齡寶寶胃容量小,母乳又好消化,夜裡也醒的多,喂奶次數頻繁。我的媽媽,擔心我奶不夠,覺得寶寶吃不飽,又看我很累,想給寶寶加奶粉,我都不讓,我知道越加奶粉奶也會越少,吸的少自然奶也少。有一次我睡覺,我媽媽還是偷偷給寶寶喂了三十毫升奶粉。不可避免,與我媽大吵了一次。但是我覺得自己還是挺幸運,家人還是支持我喂母乳的,都認為母乳是最好的,不會認為母乳沒營養,不會逼我喂米糊,喂水。其實奶並不是越多越好,夠寶寶吃就好。六個月內寶寶奶夠不夠的判斷標準:一看尿量二看生長曲線。

各種焦慮,乳房吸傷

我是焦慮型的人,家人給我支持,反而我自己各種焦慮各種懷疑,擔心奶不夠,覺得寶寶沒吃飽,感覺尿量減少,體重身高增長不夠好,甚至經常質疑自己做媽媽的能力,覺得自己做不好一個媽媽。在這樣焦慮的情況下,我急於知道自己的奶量,而親喂是無法判斷的,我便用吸奶器吸奶來看奶量,其實這是大錯特錯。

吸奶器怎麼也比不上寶寶吸,不能以此來判斷奶量,加上吸奶不正確,我直接用最大檔吸力,結果就是把乳房吸傷,至今還有些淤青,還好做過彩超,醫生說沒事。出了月子後一段時間,突然就不漲奶了,其實是供需平衡了,那時就覺得更加擔憂不夠奶了,無數次產生想加奶粉的念頭,還好,在覺得奶量減少的時候我堅持了多吸勤喂。供需平衡是最好的狀態。有些媽媽每次漲奶都吸奶器,手擠奶排空乳房,結果奶越吸越多,就容易導致堵奶和乳腺炎。(追奶要多吸勤喂,更要喂養姿勢正確,否則,無效吸吮只會浪費時間)

蕁麻疹

與感冒

除了腱鞘炎和乳 頭皸裂,這段時間還有一次蕁麻疹和輕微感冒,我知道可用哺乳期安全用藥,不過也許我比較較真,因此蕁麻疹我沒有用內服藥,只用外擦的,感冒喉嚨痛也是就多喝水戴口罩多休息,照常喂奶。

堅持母乳喂養,不是件特別容易的事,但也沒有特別地艱難。不管怎樣,我這種焦慮型媽媽也還是堅持下來了。在這六個月里,我和寶寶很少分開,我單獨出去也就三四次,最長一次六個鍾,寶寶的事基本親力親為,我也少了逛街,少了外出,少了娛樂。這半年甚至連電腦都沒開過,寫這篇文章也是寶寶睡了,我在旁邊用手機一點點寫。也許有人認為這樣沒了自由,但能陪伴孩子成長,何樂而不為。陪伴孩子一天天成長,看著她天真無邪的笑容,享受孩子現在對我百分百的依戀,這就是我這半年最大的收穫。

總結我的母乳喂養之路,我覺得以下幾點很重要:

1

理念要正確

為何要母乳?母乳好處多多,我覺得母乳是一個母親能給寶寶最好最安全的食物。再說母乳喂養自古以來不都是最自然平常的一件事麼?如今,奶粉廣告鋪天蓋地,多數人都深受影響,認為奶粉對寶寶是最好的,奶粉是更有營養的。其實,奶粉是媽媽無法母乳的一個無奈選擇。當然,也有很多人為了其他各種原因放棄母乳。擔心身材,怕麻煩,怕辛苦等。對於誤以為母乳沒營養而放棄母乳喂養的媽媽們,真可惜。對於奶粉的態度,我覺得母乳喂養大本營的觀點很好。『』反對神化母乳,反對不實宣傳,反對歧視奶粉喂養。"『』母乳喂養最好,配方奶喂養足夠好。"『』純母乳喂養最好,謹慎的混合喂養也是足夠好的選擇。"母乳和配方粉喂養是媽媽權衡利弊後做出自己對寶寶最好的喂養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母乳是奶粉再怎麼模仿都無法比擬和超越的。母乳喂養的好處多得數不清,對寶寶對媽媽都再好不過,經濟又環保。母乳是寶寶六個月前最理想的食物,世衛,我國衛計委,香港衛生署都推薦前六個月純母乳喂養,添加輔食後喂養至兩歲甚至更久。

2

喂養方式很關鍵

正確的喂養要做到:寶寶頭和身體成一條直線,胸貼胸,腹貼腹,下巴貼乳房,除了乳 頭還要含住大部分乳暈,下嘴唇外翻,深銜乳,有效吸吮,媽媽有時可感覺奶陣,有時可聽吞咽聲,喂奶後乳房感覺比喂奶前較柔軟,同時很重要的寶寶與媽媽都要覺得非常舒服。一定要讓寶寶自己銜乳,用乳 頭放在寶寶鼻尖吸引張大嘴巴再銜乳,而不是把乳 頭送進寶寶嘴裡。

3

信心是基礎

我是糾結型焦慮型媽媽,自己常常懷疑奶不夠,但我從不懷疑自己奶不好,每個媽媽的奶都是對寶寶最好的,母乳還會隨著寶寶的需求而改變成分。因此要樹立信心,相信自己可以。保證奶量充足的幾點:愉悅的心情,充足的水分,足夠的休息,良好的飲食,加上寶寶正確吸吮。所謂的下奶食物下奶湯並沒有根據。月子裡,我也沒有吃米酒雞,這讓我的很多親人都無法接受。我也沒有禁止自己不吃這個不吃那個,除了酒精(註:其實咖啡、濃茶也不建議喝),生的東西,基本都可以吃。

4

學習很重要

學習不是人云亦云,要學會分辨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通過靠譜的書籍,網站,醫生等加強學習。美國兒科協會的建議與小區大媽、月嫂、甚至一個醫生的建議,你說哪個更正確,循證育兒很重要。

如今,我即將開始母乳喂養新階段--背奶,希望背奶一切順利,希望我可以自然離乳。在這謝謝支持我的家人,謝謝幫助過我的兩位拇指,謝謝與我一起努力的各位媽媽們,還要謝謝很多走在育兒科普路上的醫生們。母乳喂養需要學習,需要耐心,更需要堅持。走在母乳喂養的路上,有得有失,但收穫的是滿滿的喜悅。只要能給寶寶我認為我能給她最好的,再苦再累也值得我去堅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484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