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多想被你看見!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的心聲!

媽媽,我多想被你看見!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的心聲!

分享到Google+

在孩子的生命早期(0-2歲), 給予孩子及時、敏銳的回應, 是一個母親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當孩子通過哭、鬧、或語言來呼喚父母的時候, 我們能夠做到及時地給與孩子回應, 哪怕是一個簡單的應答「哎」。

如此, 讓孩子知道, 他們是被關注著的、值得愛的!這對於孩子將來成長過程中自尊、自信和自我價值感的建立, 都是極為有利的。 而那些生命早期, 尤其是2歲以前未能夠得到母親這般敏銳回應的孩子, 安全感方面, 多多少少都會存在問題。

比如小編的一位女性朋友, 她跟母親一直不親。 她的母親是個嚴肅、苛責的人。 為了取悅母親, 她一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工作中, 一定要做到很好才行。 生活中做一件事, 往往也要反復檢查。 她不能出錯, 出錯了等待她的就是批評、指責, 是母親冰冷的臉,

以及不被愛的絕境。

也因此, 她習慣性地控制著自己生活中所能夠控制的一切。 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一樣忍不住去掌控一切。 於是, 親子衝突不斷。 於是, 她一直忙於應對, 疲憊不堪。

她就像個能夠搞定一切的鐵人媽媽一樣, 始終努力撐著, 企圖讓她的生活按照她所計劃的進展。 唯有當事情照她所想、朝著盡可能完美的方向前進之時, 她才覺得開心。

就好像她所做的一切, 都只不過是為了讓別人看見。 就好像, 她的生命不過是為了別人而活。 可是, 她的身體出問題了。

我問過她:

如果拋開別人的眼光, 你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子?

她停了半天, 回我:

我想不到。 我覺得很空。 好像荒蕪一片。

我繼續問:

那如果, 就待在那個荒蕪裡,

什麼感覺?

她說:

嗓子裡很堵。 肝部疼。 後背發冷。

我們可以從心身醫學的角度, 梳理她的表述。 這些本該用嘴表達的內容, 全部被壓抑了下來, 只能用身體表達了:

嗓子堵, 也許是內心的需求無法表達。

肝部疼痛, 也許是積累多年的憤怒、委屈。

背後發冷, 是因為背後沒人。

最重要的那個人, 最該給她心靈滋養的那個人, 卻一直站在她的對面批評指責她。 沒有人給她情感上的支持。 ……

所有這些, 都在表達同一個訴求:

媽媽, 我多想被你看見!

我在你眼中, 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你愛我, 我才覺得自己是值得愛的。

你陪我,我才覺得自己有價值。

你給我的「看見」,才能照亮我的生命,我才有勇氣去克服重重困難做自己,我才能夠真正地幸福、快樂!

所 以,天下所有媽媽們,如果愛你的孩子,請蹲下來,去看一看,聽一聽,你的孩子內心渴求著什麼。如果你做不到,如果你和孩子之間衝突不斷,請停止責備孩子, 停止尋找孩子身上的「問題」。看一看自己的內心。是否你的內心還住著一個焦慮、憂鬱的、恐懼的、甚至憤怒的小孩,以至於你缺乏能量,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 反倒要孩子來滿足、順從自己。

如果你仍然不知從何下手,那麼下面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陪伴孩子,並看見孩子。

1、給孩子做自己的權利

孩子健康長大,是建立在他們的需求被滿足的基礎上。除了生理需求,孩子的智力成長和心理需求同樣需要被大人「看見」。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可見,孩子是在與父母的親密關係中學會愛的。

請多抱抱你的孩子,多對他們說:「我愛你。」

孩 子需要自己的探索空間,這是他們學習的途徑——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是獲得自我的成長。所以,請不要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太滿。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曾指出,自 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孩 子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力量,這是孩子形成獨立自我的關鍵。所以,請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給孩子選擇權。給孩子相應的自由,表明我們信賴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 因此更加尊敬我們。在大人允許的範疇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氛圍。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 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 T 恤?」做選擇並讓孩子擔負義務,這些雖是日常的行為,但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至關重要,可以幫孩子以更有力量的姿勢走向這個世界。

2、學會接納孩子的一切

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他們自己的煩惱。他們會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會發脾氣,會大哭,會看起來有些無理取鬧,這些都是孩子發出的信號。做父母的,要能夠放下身段,聆聽孩子到底想要表達什麼,並給予恰當的回應。

沒 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被理解了。要想當個更好的傾聽者,父母們就不能只是用耳朵,更要用心。當孩子對你說話時,請儘量停下手邊正在做 的事情。孩子說話時,不要中途打斷他,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上學的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都是 最佳的傾聽時刻。當然,你隨時隨地都能與你的孩子進行這樣的互動。

傾聽的過程中,請幫助孩子確認他們的各種情感(尤其是消極的),並接納 孩子的各種情緒狀態。當父母否定孩子的感覺時,孩子會感到孤獨、失望,隨之而來的就會是行為問題。只有當孩子的情緒、情感被接納,他心裡舒服了,他的行為 才會良好發展。所以當孩子大哭時,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給予孩子擁抱或目光安撫,並且說:「你很傷心,因為……」

不論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大還是小,均請盡可能立即去傾聽,而不要讓孩子等你有了空閑時間再說。立即傾聽孩子說話,可使父母多一次懂得孩子、靠近孩子的機會,也可獲得孩子的信賴。

最後,記得要放棄完美主義。父母在傾聽孩子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現孩子們「無法讓人接受」的一面,記得不要忙著糾正。請給孩子自己成長的時間,你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和接納。

3、確保專門的親子時間

父母再忙,也應該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在工作之餘,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跟孩子一起做遊戲。帶孩子出門,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父母全程都要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撐者和陪同者。

陪 伴過程中,請傳達正面信息,少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多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因為負面的口吻只會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於孩子的負面行為上,而孩子仍然不知道 好的行為是什麼,自己應當做什麼。孩子將腳抬到桌子上,消極的說法是「腳能放桌子上嗎?這是放腳的地方嗎?」積極的說法是「請把腳放下去,桌子是我們吃東 西的地方哦!」

傳達積極信息的另外一點,就是多關注孩子的優點,不要總盯住孩子的缺點。也許有父母會說,我的孩子真的跟別人家的孩子沒法比,就是一無是處啊!不是孩子沒有優點,是父母沒有發現。

需要提醒的是,陪伴孩子不僅僅是媽媽們的事兒,爸爸在孩子成長中也十分重要。爸爸不僅是孩子的監護人、物質提供者,更需要成為積極的參與者。

如果你對照後,發現自己有很多不符合的地方,請不要焦慮。你的發現就是轉變的契機。請記住,沒有完美父母,但我們可以通過更智慧的愛,滋養出更美好的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438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