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孩子早熟,但有的熟在無私,善良,懂得用自己勤勞的小手去幫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然而有的孩子卻只學會了自私和冷漠,一副惡習纏身的態勢,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最直接的老師,如果父母用很強的功利心教育子女,那對於孩子將是一種無情的鞭策,後果可想而知。
之前住的小區旁是一所小學,每天上下班時間都能看到熙熙攘攘的家長和學生,記得有一次下班回家看到這麼驚人的一幕:一位年輕的媽媽在校門口輕輕推搡著兒子,看起來好像做錯什麼事,媽媽正在責怪教導她,表情很激動,好像在為兒子打抱不平,而一旁的孩子卻只能無聲地抽泣,看來是受欺負了,特別的委屈。可走近一聽,對話讓人啼笑皆非。
媽媽:「你怎麼都不聽話呢,叫你在學校不能吃虧,你以為老師在誇你嗎,你都吃虧了啊寶貝,同學和老師都在笑話你呢」
孩子:「可是老師讓我們要向孔融一樣學會讓梨,無論在學校吃什麼都要挑最小最少的拿,這樣別的同學才能吃多點。」
媽媽:「哎喲。傻不傻啊寶貝,那都是書上的東西,怎麼可以相提並論呢?時代不同了,大家讀書都要交錢的,你這樣會吃虧的寶貝,記住下次要吃最多的,聽到沒有?」
孩子:「可是。。。」
媽媽:「可是什麼?!你愛媽媽還是愛老師?」
孩子猶豫了一下,委屈著說愛媽媽,眼眶裡透露著不情願的淚光,低著頭走進了學校,而媽媽雖然搖著頭,卻略顯滿意的揚長而去。
看似教育上很平凡的一幕,卻震驚了從事教育十餘年的我,我看到的不是一個被扶上正軌的背影,那是一個被歪曲的軀殼,孩子進去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萌芽卻把殘忍的扼殺在校門外,踐踏者竟然是一位偏私的家長,這是多麼可悲可泣的教育啊,難以想像,這個孩子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兒。
我的擔憂大過於氣氛,其實大家都深知現在中國人素質教育這一塊抓的不夠理想,但是中國本身就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和優良傳統的禮儀之邦,謙讓無私向來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美德,可如今隨著社會風氣的惡化,我們都忘了老祖宗的嚴謹教導,甚至加害於下一代,毀的不只是下一代,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繁榮的未來,人文教育做不好,說什麼都是扯淡!而這又怨誰呢?家長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從細節上來看,家長們爭強好勝,偏愛自己的孩子,怕受委屈這個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導中卻帶著道德變質的成分,他們認為把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讓給其他有需要的人,是一種「弱智」的舉動,認為這是在吃虧,簡直無稽之談!上千年過去了,中國之所以能一直長期穩定的發展並積澱著濃厚的文化傳統,很大程度來源於父母的優良教育,影響一代接一代,可如今用來教育孩子懂的仁愛謙讓的傳統美德卻被幾句強詞奪理的鞭策之語毀於一旦!做家長的都不想讓孩子吃虧,但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吃點虧少拿一份,其實並不會造成什麼大後果,反而因為父母歪曲的偏護和不服氣,讓無辜的孩子從此有了「不能吃虧,挑最大的吃」這樣惡性循環的核心意識。
又有一次聽我一教師朋友講她一次開會的見聞,大家在討論某一次學校春遊集體包車出行時,老師因為高溫酷熱幾近昏倒急需位置休息,但沒有學生肯讓座的事。後來得到的學生的反饋是這樣的:「我媽媽說我交了50塊錢的旅遊費,肯定就是包括車費的,老師沒座位是因為她沒有交錢,不關我的事。」
小細節反應大問題,在我看來,讓梨的小故事和讓座的小動作反應的恰恰是禮讓仁愛的大道理,這是關乎能不能「正確長大」的大環節,孩子就是一塊準備開荒的空地,可塑性非常強,家長種什麼,收穫的就是什麼,種下希望的種子,長出的一定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洲;同樣道理,種下自私缺德的毒瘤,同樣會結出無情的惡果,作為家長,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近幾年,不少八零後甚至九零後搖身一變已為人父母,本該是年輕有修養的一代,教育下一代更該充滿活力,科學和日漸成熟化,可是道德的引導卻始終是一個痛點,也許,年輕的父母你會覺得孩子是屬於你自己的,是每家每戶自己的事,管教好壞無關他人,簡而言之就是「不礙著你就好了,怎麼管教是我們家的事!」可是大家疏忽了一點,他們終究要長大成人,對於整個中華民族來說,他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接班人,孩子未來的命運和素質的啟蒙是需要父母擔當重任的,嚴重些講,民族的未來命運是由父母決定的,這一點毫不誇張!
年輕的家長們,請開始正式自己的行為習慣,您的思維模式將影響著下一代,如果我們一再的漫不經心,過渡的溺愛,無形中將買下自私的伏筆,終將使我們自身食其惡果,我們的民族也許將會因為道德的日漸敗壞而走向衰敗,到時成為了千古罪人,遭後人唾棄,必將追悔莫及。所以我們要正式自己的問題,教育自己的孩子懂得忍讓,大愛,無私,禮貌等等,用嶄新的思想觀念去引導孩子走向健康積極的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4278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