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訓練幫助孩子學習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大小便,訓練孩子戒用尿片,對於家長來說,可謂須具備智慧、耐性及不可推辭的天職。
配合生心理發展
根據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處醫護人員指引,家長應選擇一個合適的日子開始訓練,持之以恆地去進行如廁訓練和給與孩子鼓勵,切勿因小孩尿牀而打打罵罵,期間應以平常心不斷嘗試,因總有一天可毋須因尿濕而替小孩更換衣物。訓練成功的條件是須配合孩子心理及生理上的發展,切勿以為愈早訓練愈好。如果孩子發育尚未成熟,過早的訓練會構成親子關係緊張。甚至會因為孩子經常未能成功地如廁,而造成挫敗感。一般孩子在歲半至兩歲間在行為上會表現出準備就緒,例如可保持尿片乾爽最少兩小時或午睡期間沒有尿濕;大便的時間變得有規律;能用表情、動作或說話向家長表示有尿意或便急;對上廁所感興趣;會因尿片弄髒了而感不安等等。此外,選擇較暖的日子進行訓練,可減少孩子因經常脫褲或尿濕而著涼的機會。
給機會模仿
父母做足準備可助孩子輕易「戒片」,例如讓孩子每天攝取充足的水分和纖維,使排泄暢通,有助孩童習慣如廁的意欲,而足夠的水分亦可增加孩子練習如廁的機會。為孩子預備合適的便盆,便盆底部必須平穩,邊緣平滑,坐起來舒適。男孩子用的便盆,前端最好有防濺瀉的圍擋。若選用坐廁,便要加上兒童廁板和腳踏,讓孩子坐得安穩。把便盆放在固定的地方,讓他試著坐上便盆,亦可玩假裝如廁的遊戲來作練習。另外,可以讓孩子跟父母或兄姊一起上廁所,給他機會去模仿。
迎合生活習慣
訓練初期,父母應在旁陪伴,有需要時給予協助。日間可考慮讓孩子不包尿片而改穿寬鬆和較易脫下的學習褲,讓他們感受褲子濕了後不舒服的感覺。此外,不必堅持男孩子站立小便,開始時坐下小便會容易一些。根據孩子的排泄規律,安排他們在這些時間上廁所,漸漸地把如廁的時間與其日常生活配合,例如安排在起牀後、飯後或入睡前上廁所。家長要耐心地引導孩子,若能在便盆內大小便,就要稱讚及鼓勵。假使坐上數分鐘仍未能成功,亦要稱讚他們能在便盆上待上了一會。即使已完成如廁訓練,孩子當然也會偶有「失手」的時候。父母毋須太緊張,只要以平和的態度替其清理,跟他們重溫如廁的程序便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3638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