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得知道,狼吞虎咽的孩子比不肯吃飯更需要注意

幸福分享| 2016-04-21| 檢舉

孩子吃飯一直就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一個問題,孩子挑食,不肯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會通過各種方法讓孩子進食。

有的孩子不一樣,他們不僅喜歡吃飯,而且喜歡大口吃飯。這些家長往往心中竊喜,我們常常會聽到家長告訴孩子「張大嘴,這一口飯大!值得表揚」。

孩子吃飯的態度卻是值得表揚,但是孩子大口吃飯真的好嗎?家長需要注意了! 父母往往有這樣一個誤區,那就是孩子不吃飯,很苦惱,孩子狼吞虎咽的時候,心中竊喜,還喜歡表揚孩子,這樣看似正常的舉動,卻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孩子狼吞虎咽,會對孩子造成下面幾個影響:

1. 孩子吃飯過快,容易導致過度肥胖。 孩子狼吞虎咽,主要因為面對食物的誘惑,控制力差,看見好吃的,就大快朵頤。有的父母可能認為,孩子吃得香是因為孩子體內缺乏相應的營養,對孩子無度的吃也不加阻擋,食物攝入過多,過多的熱量貯存在體內,客觀上造成孩子肥胖。要想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狼吞虎咽,不要飢不擇食,三下五除二。

2. 孩子吃飯過快,容易發生意外。 吃飯細嚼慢嚥,不僅可以使孩子保持正常的身材,同時還可因孩子太小避免發生噎住嗆著等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新聞報導,報導孩子因為吃飯發生噎著或者嗆著的事情,教會孩子細嚼慢嚥可以保證孩子的安全。

3. 孩子吃飯過快,影響孩子腸胃功能。 孩子吃飯如果速度過快,不細嚼慢嚥,食物在口腔的分解不夠,進入孩子的腸胃時,會增加腸胃的消化負擔,讓孩子本就脆弱的腸胃消化分解不足的食物,久而久之,孩子的腸胃就會發生問題,一旦腸胃發生問題,孩子的健康就可想而知了。

4. 孩子吃飯過快,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 孩子狼吞虎咽,容易形成不正常的就餐習慣,一旦習慣養成,孩子就會表現出「不斯文」的樣子,給人一種粗魯的感覺,孩子和朋友一起進餐,容易引起他人嘲笑,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 狼吞虎咽的孩子受到打擊之後,可能會變得不願意進食,怎麼改掉孩子狼吞虎咽的毛病,又不打消孩子的積極性呢?

(1.) 制定科學的飲食方式 可以通過分餐和加餐的方式讓孩子在定量的同時保證營養的供給;分餐:吃飯的時候給每個人用小盤子分一下各自的飯菜,這樣孩子不會因為看見桌面上喜歡吃的食物被大家分吃形成無形的壓力,時間長了孩子有可能養成定量的習慣慢下來;加餐:兩餐之間讓他吃少量的可以充飢的健康零食,孩子們長的快,都說「半大小子餓死老子」,正是能吃長身體的階段,到吃飯的時候餓極了也可能這樣。

(2.)提供輕鬆的就餐環境 吃飯的時候需要安靜、輕鬆的環境。不要在飯桌上批評和指責孩子,也不可一邊吃飯一邊講故事或看電視,更不要逼孩子快吃、多吃,或者催促孩子快吃,許偌吃完了可以出去玩。這樣轉移了孩子進餐的注意力,弱化了孩子進餐的興趣,容易使孩子狼吞虎咽地完成吃飯的任務。很多孩子可能是幼兒園養成的習慣,要找合適的時候給孩子講,我們是在家裡吃飯,細嚼慢嚥有助於消化,讓身體健康,爸爸媽媽不會因為你吃的慢催促你,只要你是認真在吃飯就可以。

(3.) 家長科學引導教育 最好將飯、菜分開盛教會孩子一口飯一口菜,飯菜在口中多嚼幾下。飯桌上,家長可以用誘導性語言幫助孩子有滋有味地咀嚼,如「寶寶,細細嚼,越嚼越香味道好。」讓孩子充分享受到飯菜的美味。也可以和孩子探討食物的味道,如米飯嚼著會覺得很香,饅頭嚼久了會有甜味,孩子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會自己慢慢咀嚼、體會。 只要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培養孩子的吃飯方式,慢慢地你會發現我們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變得斯文起來了,吃飯的時候不再狼吞虎咽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354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