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nterest
作者 Gilian Forrester 是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的心理學高級講師
編譯 七君
當孩子從小嬰兒開始逐漸長大的時候,他們在完成某些任務時會對某個手產生特別的偏好,尤其是在畫畫或者寫字的時候。孩子的「利手」(handedness)會分成三種情況,左利手,右利手或是兩者的混合。
孩子產生「利手」的時間和能夠用語言流利交流的時間差不多,都在4歲左右。接著利手就會伴隨孩子一生。
利手和大腦偏側化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孩子的利手和他們大腦的組織結構以及功能有一定的關係。
大腦的左右半球分別控制另一半身體的運動。但是,左右半球對某些特定行為的控制並不是均等的,這就會讓某個手更適應於完成某種特定的任務。對某些特定任務來說,某個半球相較於另一個半球的優勢被稱為大腦偏側化(cerebral lateralisation)。
大腦偏側化不僅僅體現在利手上。大多數人的大腦右半球也是應對危險的主要部位。也就是說,如果危險(比如威脅性的人臉或是表情)出現在我們的左手邊(左視野中),我們的反應速度會更快。
圖片來源:blogspot
科學家認為,造成大腦偏側化的原因很清楚。首先,讓一個腦半球控制某個任務可以降低兩個半球因同時處理而產生衝突的可能性。而且這樣還能讓不同的心理過程,比如語言和注意同時在兩個腦半球中平行操作。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大腦的左半球是言語的優勢區域。而左半球控制語言的區域也同時控制手的動作。
結果就是,大多數人(大約90%)都是右利手。他們使用工具(比如筆)和做手勢的時候都習慣用右手。進化心理學家猜測,這是因為工具的使用和手勢在人類語言進化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一個理論認為,由於視覺是我們的第一感官,人類的交流最初是以手勢的形式出現的。當我們能夠以更加複雜的方式使用工具時,釋放雙手來操作工具,並用言語進行交談就會更加有效率。因此,製造和使用工具時手部井然有序的動作也為大腦發展出語法做好了準備。
為了獲得語言這樣的複雜能力,孩子必須首先發展出基本的感覺和運動能力。發展心理學家指出,精細的運動能力(如操縱物體,打手勢)為接下來語言系統的發育打下了基礎。
左撇子和右撇子都是正常的
20世紀中早期,科學家們曾認為左利手是一種發育過程中的異常現象。他們把左利手和許多發育不良聯繫在一起,比如語言障礙,心理健康疾病等。在那個年代,許多左撇子的孩子被迫用右手寫字,因為家長和教育者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把左撇子的孩子變得「正常」。
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利手並不是一個非左即右的屬性,每個人都處在一個完全右利手和完全左利手的連續體上的某處。
當嬰兒開始發育出運動能力時,他們可能會平均地使用左手和右手來做簡單的動作,比如抓握物體。這是因為兩隻手都能容易地解決較為簡單的任務。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更複雜的任務需要調用大腦左半球的精細處理能力,所以許多孩子用右手寫字。
隨著孩子習慣於用右手處理逐漸複雜的任務,通過時間慢慢發育起來的能力就會讓孩子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右利手。觀察孩子在進行複雜運動(如寫字)時的利手可以告訴我們許多他們大腦左右半球如何精細分工的信息。
圖片來源:about
自閉症和利手
最近研究發現,那些強右利手或是強左利手的孩子的大腦偏側化較為成熟,語言發展也比較好。而那些還是同時使用左右手的孩子(沒有形成優勢利手)的言語和運動技能發育較為落後。
沒有優勢利手的人(或者說雙利手,雙撇子)大概占人群的3%到4%左右。但是在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孩子中,這個比率高達17%到47%。患有 ASD 的孩子大約在7個月左右就會顯示出運動機能異常。這也意味著,ASD 在生命的早年就可能影響一些高級認知功能,比如語言的發展。
我的研究發現,嬰兒的利手是語言發展障礙風險的標誌。如果能夠在嬰兒時期就能檢測出患上 ASD 的風險的話,這對孩子的治療和干預都十分有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3442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