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雖然是良性 但也會奪走孩子性命

有些新生兒皮膚上會帶有特殊的「記號」,這些「記號」有可能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胎記,但也有可能是血管瘤!

聽到「瘤」這個字,很多家長都會感到害怕。那麼,到底什麼是血管瘤?會不會危及寶寶生命?本期《健健康康成長記》,袋鼠麻麻特邀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皮膚科劉曉依帶您了解:血管瘤。

嬰兒血管瘤:是一種什麼病?

血管瘤是因為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所致,按照所在皮膚深淺的不同,可分為:淺表、深部和混合血管瘤。

淺表血管瘤:血管瘤顏色呈鮮紅色,以前稱作草莓狀血管瘤。

深部血管瘤:表現為皮下青紫色腫塊,以前稱作海綿狀血管瘤。

混合血管瘤:表現為邊界不清的深在損害基礎上淺表性鮮紅血管斑。

(關於血管瘤的更多詳細介紹,請點擊查看!寶寶身上的這種「胎記」是病!得治)

看到寶寶光滑細膩的皮膚上長了一個甚至多個瘤,多數家長都會感到擔心,尤其是這個瘤還長得挺快。其實,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如果在寶寶出生後的6個月內,血管瘤長的比較快,家長一般不用太擔心,因為這是血管瘤的快速增長期,一般持續時間約為6~12個月。到寶寶1歲以後,部分血管瘤會開始退化,生長速度開始變緩,可持續數年,甚至5~10年。

血管瘤:暗藏兇險的良性腫瘤

既然是良性腫瘤,那是不是就沒必要治療了呢?

不是的。雖然這個病可以自然消退,但約有40%的孩子會留下永久的痕跡:如瘢痕、萎縮、皮膚顏色改變等,而越早治療對於疾病的預後是越好的。就算是不做治療,也要做好動態隨診,因為目前看似正常的血管瘤,也有可能突然快速增長。動態隨診可以讓專科醫生及時了解瘤體變化情況,避免延誤治療時機。6個月之內的寶寶,需要每個月來醫院就診;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兩個月就診一次;1歲以上的寶寶,3個月來看一次即可。

另外,血管瘤不但會發生在頭、面、頸部等皮膚表面,粘膜、肌肉、肝臟、和顱內等部位也可發生。如果血管瘤影響了寶寶的容貌或者壓迫內臟甚至危及生命,那就必須要儘快治療了。

總結起來,這幾種情況的血管瘤比較危險:

●出現在眼瞼、口唇、口腔、咽喉、外生殖器等重要部位者;

●短期內迅速長大者;

●已經發生出血、潰瘍、感染等併發症者;

●巨大血管瘤合併動-靜脈瘺者;

●嬰兒有凝血機制紊亂者等。

血管瘤該如何治療?

1、治療前做好評估

劉曉依表示,血管瘤在治療前,評估很重要!醫生要對患兒的年齡、瘤體發生的部位、瘤體的大小及對周圍組織的影響一一進行評估,充分評估後才能選擇治療方案。

評估血管瘤的檢查包括:

1)B超:

對多發性的血管瘤還需做肝臟B超,以排除肝臟血管瘤;

2)核磁共振:

對一些重要部位如頭面部、骶尾部和深在型進行檢查,以充分評估瘤體的範圍、深度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3)血小板檢查:

大面積迅速增長的、多發的血管瘤還需要做血小板檢查,因為此類血管瘤可能伴有血小板減少和凝血障礙。

2、選擇最佳合適的治療方案

目前血管瘤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外用藥物、雷射治療,口服藥物治療,手術切除,注射治療等。

1)雷射治療

雷射是目前較常採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比較高。其原理是根據雷射的選擇性光熱效應,使血液中氧合血紅蛋白吸收光能產生熱量,紅細胞被破壞形成血栓,造成血管損傷,從而達到治療血管瘤的目的。可適用於淺表性血管瘤,及部分更深部位血管瘤。

2)外用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目前常用的是β受體阻滯劑類外用製劑,適用於淺表性血管瘤。

3)口服藥物治療

對於一些特殊部位如,眼周、氣道旁、鼻部,或快速增長的血管瘤,可考慮口服藥物治療,現在最常用的藥物是是普萘洛爾或糖皮質激素。

4)手術切除

用手術的方式切除病灶組織,並進行植皮手術,達到治療血管瘤的目的。

5)注射治療

採取注射激素和硬化劑等藥物,達到抑制和使局部皮膚硬化停止生長,血管瘤逐步退化。

Tips:患有血管瘤的寶寶需要勤剪指甲,以免他將血管瘤抓破。此外,家長還要注意保持血管瘤表面清潔乾燥,以免汗液浸濕血管瘤表皮,發生破潰。

袋鼠麻麻有話說:

大多數血管瘤只是會影響寶寶的外表容貌,但也有一些會影響到身體功能,甚至威脅寶寶的生命。所以對待血管瘤,既不能一味恐慌,也不能放任不管,做好動態觀察,積極配合治療,才是家長們需要重視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300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