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與盜汗
出汗分為兩種,一種是盜汗,有的小孩晚上睡覺的時候出一身汗,醒了就好了,就不出汗了,這叫盜汗,屬陰虛。
另一種是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容易出汗,這種情況叫自汗,屬陽虛。
盜汗的病因就是陰虛了,致病的因素有很多,要是氣陰虧虛的話就有先天不足的因素,也有後天失養的因素,小還的陰虛與腎氣不足有很大關係,這種情況都與調護失當有關,比如說吃一些辛辣的東西,平時又不注意休息,同時大便可能幹燥,這種情況都有可能引起陰虛內熱的表現。
另外一個是心脾積熱型的,有的孩子會發現他沒有陰虛表現,但是他體內有積熱,舌尖是比較紅的,手腳心都比較熱,心比較煩燥,他飲食的結構也是以肉類食物和辛辣、燒烤等高熱量高蛋白食物為主的,這都是與心脾有關係,但沒有陰虛。
診斷的幾個要點:
安靜的狀態下,出汗不止,甚至大汗淋漓,這就是汗症。區分起來很簡單,比如說孩子一玩一鬧出了汗那是正常的,平時他很安靜地坐在那兒或者躺在那兒,他的身體出了很多汗,這種情況就是病態。盜汗是很好鑑別的,等孩子睡醒後摸一摸枕頭,或者他枕過的地方發現濕濕的一片,這就是盜汗。
心脾積熱型
盜汗為主,伴有自汗,孩子出汗的時候是以頸部以上為主,底下就沒有了,這一類通常都是內熱太重的表現,因為火氣是往上走的。用西醫的道理解釋起來很簡單,因為頭部的血液運行是比較豐富的,血液一運行保持一個溫度就不會冷,另外用中醫的眼光看來,頭還有面部是諸陽之匯,所有的陽經都往上跑,都集中在頭,所以陽氣往上一跑,本身脾胃心經里有熱,這種熱氣順著經脈一下就走上來了,就容易頭出汗。
有的孩子手腳心容易出汗,就是手心、腳心都特別熱,那種孩子的表現喜歡手拿著一個涼的東西他就特別舒服。
食療方:
竹茹燈心浮小麥湯
竹茹10克、燈心草5克、浮小麥10克,用3碗水煮開之後再繼續小火慢燉15分鐘,每次喝上半碗,堅持一個星期,每天喝兩次。如合併有便秘的話,可以放一些蘿蔔,再放一些蜂蜜通便,如大便比較粘、比較濕,可以放點薏仁,要是經常口腔潰爛,有些孩子是心脾積熱還有口瘡,要是合併這種情況放一些綠豆、紅豆和薏仁。
陰虛內熱型
陰虛內熱型主要是盜汗,自汗很少見。這種小孩形體比較瘦弱,汗出得比較多,神情萎靡不振,心煩、睡眠少,或者睡覺不安穩,同時要是厲害的話還伴有低熱,口乾舌燥,哭聲沒有力量,手腳心灼熱,或者是見到舌苔,舌苔是比較淡的,有的孩子舌苔一伸出來就像地圖一樣斑駁的,這都是陰虛內熱型的。
食療方:
烏梅浮小麥麥冬湯
烏梅10克、浮小麥10克、麥冬10克,再放上一勺冰糖,這個口味很好喝,酸甜口味,因為酸甘化陰,可以滋補陰液,水3碗,煮開之後小火慢煮15分鐘,每次喝半碗,一天兩次,堅持至少一周,效果非常好。
肺衛不固型
肺氣和胃氣不顧的典型表現是以自汗為主,而不是盜汗,就是白天也容易出汗,有的孩子稍微一活動就一身汗,這種情況都是肺衛不顧的表現,以頭部、肩部出汗明顯,稍微一活動尤其厲害,神疲乏力、面色少華、容易疲乏無力,臉色也不太滋潤,孩子平時特別容易患感冒,抵抗力比較弱。
食療方:
黃芪小麥大棗湯
炙黃芪10克、浮小麥10克、紅棗10枚,水3碗,煮開後繼續煮15分鐘,每次喝半碗,一日三次。
黃芪補氣健脾益肺,大棗安神補氣,浮小麥的功效是止汗,而且益氣固表,把表氣固攝住,讓汗不往外散,而且浮小麥還可以養心,同時可以安神,就是睡眠不好的人用浮小麥、甘草和大棗這三味藥一起來煮水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安神功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3000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