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是靠透過聽覺、視覺,來學習與人溝通
Photo/baby.gyozi.net ,責編/Judy
嬰幼兒簡易居家聽力反應辨認評估方法
嬰幼兒需透過聽覺和視覺,來學習溝通。若聽覺出了問題,會嚴重影響語言的學習外, 還會影響到認知、情緒、社會適應等各層面的發展。
「先天性聽力障礙」是新生兒最常出現的先天性障礙之一,研究指出聽覺障礙的兒童,有其他障礙的比例,相當高,因此聽覺的評估絕對不可輕忽。若能及早發現、及早療育,障礙程度可降到最低。
本文將進一步讓爸媽了解,簡易的居家正常聽力反應評估、專業聽力檢查。
2個月大至1 歲至2歲大嬰幼兒,居家聽力評估方法
出生至2個月大
有無聽力篩檢 巨大的聲響;會使孩子有驚嚇的反應(如:用力關門聲、拍手聲) 淺睡時會被大聲的說話聲、噪音干擾而扭動身體
3 個月至6個月大
當你對他說話時,他會偶爾發出咿咿唔唔聲音或眼神的接觸 在餵奶時;會因突發的聲音而停止吸奶 哭鬧時聽見媽媽的聲音,會安靜下來 對一些環境中的聲音表現出興趣(如:電鈴聲、狗叫聲、電視聲等)
7 個月大至12個月大
開始牙牙學語,例如ㄇㄚ、ㄅㄚ、ㄉㄚ等,並自得其樂 喜歡玩會發出聲音的玩具 開始對自己的名字會有回應、並了解「不可以」和「掰掰」的意思 當你從背後叫他,他會轉向你或有咿咿唔唔的聲音
1 歲至2歲大
可以說簡單的單字(如:爸爸、媽媽) 可以了解簡單的指示(如:給我) 兩歲左右時;能夠重複你所說的話、片語(如:不要、沒有了)或是短句子(如:爸爸去上班)
以上指標僅供家長參考,確診還是需要專業的聽力檢查。持續觀察之後,若每個階段無以上反應多於3項以上,建議讓您的孩子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專業聽力檢查。
特約醫療機構做新生兒聽力篩檢,由政府補助
101年3月15日起,至「新生兒聽力篩檢特約醫療機構」篩檢,檢查費用由政府補助。及早發現「感覺神經性聽損」及「感音性聽損」,及早接受療育。若篩檢仍無法確定聽力是否正常,建議尋求醫師,做進一步的專業聽力檢查。
嬰幼兒專業聽力檢查
依檢查性質分為:行為聽力檢查及電氣生理檢查。無法單靠一項聽力檢查結果確診,疑似個案則需多次評估、交叉檢驗、定期追蹤才能正確的診斷。
兒童聽力正常與否無法由觀察得知,必需依賴上列的檢查才能判斷
聽知覺粗略分成聽得到、聽得清晰、聽得懂三個層次,須分別仔細評估,幾乎不可能一次完成。一般的幼兒聽力檢查,多著重在聽力閾值的確認上,但聽覺靈敏度正常,不表示聽知覺發展正常,依醫生評估後,若需要可再做進一步的檢測。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