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從出生斷臍到滿月,稱為新生兒期,這是從依賴母親內環境逐步過渡到獨立生活在外環境的特殊時期.在這個時期.許多器官和組織尚末發療成熟,新陳代謝旺盛,吸收、排泄都比較快,抵抗力低.容易生病.對藥物反應敏感性強。在器宮中神經系統、肝、腎持別嬌嫩。許多藥物常通過神經系統發揮作用.而大多數西藥需通過肝臟解毒,腎臟排泄。新生兒肝、腎功能不足,解毒功能差,用藥不當極易發生積蓄中毒,所以給新生兒服藥要慎之又慎,應根據新生兒的生理特點用藥。
給新生兒用藥應注意下列幾點。
1.乳母需慎用的藥
乳母服藥對新生兒有一定影響,應注意哪些藥物能通過母乳影響新生兒。影響最大是乳中藥物濃度高於乳母血中藥濃度,如四環素、紅黴素、林可黴素等;其次.乳中的藥濃度與乳母血中藥濃度相似,如麥角胺、苯巴比妥、異煙肼、六、氯丙嗪、碘化物、苯妥英鈉、乙胺嘧啶等;再次是乳中的藥濃度於乳母血中藥濃度,如可待因、咖啡因、青黴素、水楊酸鹽、保泰松等.對於,如可待因、咖啡在乳中量小,但因哺乳量大,新生兒又對這類藥物特別敏感,還是易引起中毒,以不用為好。
2.用藥要注意新生兒的特點
新生兒處於多變化期,器官及組織發育素不完全.所以應注意特點用藥,如新生兒體內脂肪含少.對脂溶性藥物不易結合而易發生中毒.因此維生素A—類藥物不宜用量過大;新生兒體內蛋白不高.所以藥物蛋白結合率低,對蛋白結合率高且毒性大的藥物,如笨妥英鈉砬減少用量;新生
兒體液量要比成人大--倍,所以對水溶性藥物如苯妥英鈉,若以千克計算比成人大一倍才能達到有效血濃度;有些藥物易透過新生兒血腦屏障引起嚴重的核黃疸.致使發生腦癱等嚴重後遺症,這些藥物有磺胺類、阿斯匹林、氯黴素、消炎痛、西地蘭等,所以在禁用之列;新生兒腎排泄功能低下,由腎排泄的藥如呋喃類藥要少用;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對某些藥物感受性差,必須加大劑量才能達到效果。
3.容易引起中毒的藥要慎用
一些容易引起新生兒中毒的藥物如小兒退熱片、APC等易致新生兒青紫症、貧血、便血、吐血,最好不用,如萬不得已非用不可,劑量需小.用藥時間要短。某些藥物可引起晚朗毒性,如四環素可引起以後的黃斑牙;氯黴素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新黴素、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可引起耳聾.均要經過一段時期才表現出來。由於藥物對新生兒副作用較大,應儘量少用藥。平時注意護理,避免生病,如果生了病,有了發熱,儘量用物理降溫,或加用淸熱解毒中藥,副作用小,療效也不錯,如用金銀花5克,連翹5克,荊芥5克,防風5克,板藍根5克,蘆根10克,生甘草1.5克,煎湯30毫升,分3次服用。又如寶寶腹瀉可用煨葛根5克,黃芩3克,茯苓10克,訶子3克,山藥10克煎湯30-50毫升,分3次服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167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