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請月嫂的准媽媽看看了,看完收藏

懷胎十月熬到頭以為結束了,誰想到腰疼 頭痛 怕風怕冷關節痛…各種症狀就出現了;新媽媽照顧寶寶的同時也別忘了關愛自己。坐月子對新媽媽的健康非常重要,尤其對預防月子病,更是時刻都不能放鬆。

常見月子病--產褥熱

如果新媽媽在生下小寶寶後出現發燒的症狀,通常發生在產後24小時到產後10天就成為產褥熱。產褥熱感染嚴重的話將影響新媽媽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預防措施:

多休息:新媽媽一定要保證充足的休息,如果身體吃不消,就把照顧寶寶的任務交給家人,這樣才能早日恢復體力

多喝水:補充水分對於已經發生產褥熱或排尿不暢的新媽媽而言非常重要

清潔衛生:產後惡露會持續一段時間,新媽媽要勤換衛生護墊和內褲,尤其會陰部有傷口的新媽媽。要防止感染

傷口乾燥:剖宮產的新媽媽一開始可以用熱毛巾擦拭身體,等7-10天再洗澡(只能淋浴),以減少傷口發炎的可能;要保證傷口乾燥清潔。

常見月子病子--宮脫垂

有些媽媽產後會感到小腹下墜或腰疼,這是由於子宮韌帶和盆底肌肉在分娩後變鬆弛使得子宮位置發生變化,子宮沿著引導方向往下移動,造成子宮脫垂。

預防措施:

不要久站:新媽媽要充分休息,在床上時多換換臥床體位。下地後不要長久站立,儘量避免下蹲動作,提重的東西請家人幫忙,不要過早跑步,走遠路。

小心便秘: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因為便秘或慢性咳嗽等會使腹壓變大。

常見月子--病乳腺炎

產後1-4周是急性乳腺炎的多發期,由於乳汁排通不暢乳汁淤積在乳房內,造成了細菌感染,新媽媽會出現乳房疼痛、發燒等症狀。

預防措施:

保持乳汁暢通:產後及早開奶,讓寶寶多多吸允,如果寶寶吃不完,可用吸奶器把多餘的奶水洗出來。哺乳前可熱敷乳房,這樣能促進乳汁通暢;晚上睡覺時注意不要壓迫乳房。

防止乳 頭破裂:乳 頭皸裂既容易乳汁淤積,又有可能因為傷口而發生細菌感染。如果乳 頭被寶寶吸破可用乳汁塗抹於乳 頭上,嚴重時要暫停哺乳24-48小時。

注意飲食:新媽媽要少吃油刺激性的食物,如蔥姜蒜等。不要盲目的為了催奶而猛喝下奶湯,新媽媽一定要了解做月子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排 清除廢血(惡露)、廢水、廢氣及陳舊廢物

第二階段——調 著重腰骨復原骨盆腔復舊,促進新陳代謝,預防腰酸背痛

第三階段——補 補充營養、恢復體力

第四階段——養 健體修身、美容養顏(進一步調整產後的健康狀況,凈化機體、增強免疫力)。

常見月子病--尿瀦留

有些新媽媽產後由於害怕傷口痛而不敢排尿,或者產程太長壓迫膀胱,造成產後排尿虛弱無力,使膀胱發脹,排尿時點點滴滴很不通暢,這就是尿瀦留。

預防措施:

活動一下:如果身體沒問題,自然分娩的新媽媽在產後起床活動一下,能促進小便的排出

熱敷一下:可以在小便前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放在腰腹部熱敷半個小時促進排尿。

常見月子病--腰疼

新媽媽的骨盆韌帶在剛生完孩子 的一段時間內尚處於鬆弛狀態中,腹部肌肉也變得軟弱無力,子宮仍未完全復位,這個時候如果不注意,猛然彎腰拾撿東西,或者久蹲、久坐,新媽媽都會感到腰部酸痛。

預防措施:

正確喂奶:喂奶姿勢不當是造成產後腰疼的原因之一,要給寶寶喂奶一定要注正確,多備些柔軟靠墊,或哺乳枕之類的用品。

少彎腰:把一些經常要拿的東西,如尿布、奶粉等放在一個觸手可及之處,高度要適合,不要經常彎腰;掃地、拖地等彎腰乾的活,最好讓其他家人負責。

補鈣:新媽媽要注意補鈣,避免骨質酥鬆而引起腰疼。平時多吃些牛奶、胡蘿蔔、米糠等富含維生素C、D的食物。

適當運動:新媽媽可以在保健醫生的指導下做加強腰肌和腹肌的運動,增強腰椎的穩定性。

常見月子病--媽媽手

產後身體虛弱,用吸奶器吸奶或一些家務在平時看起來很輕鬆的小事,在月子期間如果不注意的話,就會感到手指發麻、疼痛。麻痛點多發生於從拇指到中指一半的位置。主要是因為過度使用手腕及拇指部位所造成手腕兩條肌腱發炎。與運氣血液循環慢、水腫,致腕管內壓力增加,正中神經受到壓迫發生的腕管綜合徵有所差別。

預防措施:

避免肌肉損傷:產後做一些適當的運動和家務對身體有促進作用,但要注意時間不要太長。同時產後新媽媽身體虛弱,風邪乘虛而入,容易致使手指和腕部的肌腱和神經損傷。不要對著吹空調,也不要有對流風。無論是使用吸奶器還是換尿布,當你的手腕部出現酸脹感時,一定要立即停下來休息。

注意保暖:新媽媽月子裡注意手部保暖,不要碰冷水,也不要用冷水刷牙,避免寒冷刺激。

更多、更全面的的育兒心經、親子知識、父母課堂等資訊!關注「愛寶寶育兒親子教育」,讓您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少走一點彎路!,公眾號搜索「aibaobao1982」(長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130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