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五大誤區,你對比一下是否中招?

通常人們會覺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經驗一定是有道理的。然而事實是,傳統的未必可靠,經驗的也未必正確。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傳統坐月子的很多做法不僅對產婦健康無益,甚至還會帶來潛在的危害。

誤區一:坐月子是一個月

坐月子不是一個月,而是42天。新媽媽自寶寶出生,胎盤娩出到全身器官(除乳腺)恢復至正常狀態,大約需要65周左右,這42天稱為產褥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坐月子。

誤區二:分娩後必須臥床休息

分娩後自認為急需臥床休息,因此產後一直不下床,為寶寶喂奶也選擇躺位。其實分娩後不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都需要早期下床活動,以防止下肢血液循環不暢,造成下肢靜脈栓塞,甚至肺栓塞。長期不下床活動,下肢肌肉還可能產生萎縮,對今後正常生活造成麻煩。因此,分娩後提倡早期下床活動,一周後即可做產後形體恢復操,積極地鍛鍊不僅有助於子宮的復舊,還能促進盆底、會陰肌肉彈性的恢復,對產後性生活的恢復有益。

誤區三:月子裡不可以刷牙

有些老人說:「產後不能刷牙。」這是不對的,產後不刷牙,口腔不衛生,容易引起口腔疾病。如牙齦炎、牙周炎。過去有人出現過產後掉牙現象,並不是因為刷牙造成的,恰恰相反,是因為不刷牙、機體內缺鈣所致。產後最初幾天刷牙可以用溫水及軟毛牙刷刷牙。

誤區四:月子裡不能開窗戶,以免受風受涼。

坐月子的傳統觀念很多,怕風怕涼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還是由於想當年老人們年輕時的經驗,經驗並不錯,但是時代不同了,當時的條件與現在相比,已經有了天壤之別,那時以為產婦得了病,傳下來就成了受風受涼的結果,目前家裡暖氣空調俱全,無論什麼氣候都沒有問題,只是避免對流風直接吹,就不會出現受風受涼造成的產後疾病。而且,產後家裡客人多,空氣流通不好,更應該及時通風換氣,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誤區 五:月子裡不可以洗澡

產婦由於出汗多,應該勤洗澡、勤換內衣、內褲。自然分娩的產婦如果沒有刀口,產後稍微恢復體力就可以洗澡。剖宮產的產婦受傷口影響,需要拆線的產婦大約2周後才可以洗澡;包埋傷口的產婦10天左右可以洗澡。洗澡時水溫、室溫要適宜,切不可洗盆浴,洗澡後要將頭髮擦乾,注意保暖。

科學做法:

產婦坐月子期間,必須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天氣太熱,可以開空調、電扇,但不要對著人吹。

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換衣,防止產後感染。

新媽媽的衣服要寬鬆,不要太緊。

房間需要有陽光照射。

更多、更全面的的育兒心經、親子知識、父母課堂等資訊!關注「愛寶寶育兒親子教育」,讓您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少走一點彎路!,公眾號搜索「aibaobao1982」(長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129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