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別讓抗生素殺了你的孩子!而幫兇就是無知的父母們!

安安是爸爸媽媽40多歲時才生的孩子,取名叫安安,就是希望孩子一生平平安安。

每當安安生病時爸爸媽媽就心疼的要命,恨不得自己去替孩子難受。只要孩子感冒發燒甚至只是咳嗽,安安的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盡快好起來,就會給孩子吃消炎藥。

在安安的媽媽心裡,消炎藥就是靈丹妙藥,孩子每次吃完就能很快就好起來。

去年8月份的一天,8歲的安安又感冒流鼻涕,媽媽又像往常一樣給他吃了一些感冒藥和消炎藥,未見好轉,過了一周後病情突然加重,安安持續高燒不退,還感染了肺炎。

被送往醫院後,連經驗豐富的醫生都束手無策,消炎藥、點滴輸液,最高級別的抗生素聯合用藥都起不了一點效果,醫生和父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孩子器官衰竭,最後死去。

屍檢報告表明,安安感染了不少於兩種以上的耐藥菌,即超級細菌。曾有專家說,中國不會出現超級細菌,即使出現,也不可能在普通人中傳染。但是……

中國平均每年已經有8萬人死於抗生素濫用!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現有數據發現,我國已成抗生素的使用大國。在各種抗生素濫用人群中,兒童佔了一定比例。權威專家由此提醒,相較成人,抗生素濫用對兒童的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把好「抗生素關」,應成為兒童科學用藥的重點。

去年我回山東老家,順便去一個醫務室拿點小藥,看到滿屋子的叔叔、大爺,阿姨、奶奶的都在那裡輸液,了解後才知道,他們是每年習慣性的沒病也要先輸點液預防著,當時我很驚訝,可是他們那種不以為然的表情讓我明白這可能是很多小地方的普遍現象。

抗生素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濫用」的藥物。然而說到「濫用」,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其中的含義。

實際上,凡是超時、超量、不對症使用或未嚴格規範使用抗生素,都屬於濫用。一旦發生以上情況,就可能給患者帶來「四重危害」。

第一重:毒副作用

「是藥三分毒」,應嚴格遵照醫囑服藥,切不可盼復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藥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藥,如氟哌酸)的藥量,否則很可能損傷神經系統、腎臟、血液系統。尤其是對肝腎功能出現異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需要強調的是,一般來說,輕度上呼吸道感染選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卻選擇了靜脈輸液,這無形中也增加了出現副作用的風險。

第二重:過敏反應

多發生在具有特異性體質的人身上,其表現以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

青黴素、鏈黴素都可能引發,其中青黴素最常見也更為嚴重。過敏反應嚴重時可能致命。

第三重:二重感染

當用抗菌藥物抑製或殺死敏感的細菌後,有些不敏感的細菌或黴菌卻繼續生長繁殖,造成新的感染,這就是「二重感染」。

這在長期濫用抗菌藥物的病人中很多見。因此治療困難,病死率高。

第四重:耐藥

大量使用抗生素無疑是對致病菌抗藥能力的「鍛煉」,在絕大多數普通細菌被殺滅的同時,原先並不佔優勢的具有抗藥性的致病菌卻存留了下來,並大量繁衍。

而且由於藥物長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產生變異、成為耐藥菌株。

這種耐藥性既會被其他細菌所獲得,也會遺傳給下一代。「超級細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藥物濫用催生出來的。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很可能使人類面臨感染時無藥可用的境地。

1.抗生素是什麼?

抗生素是幫助寶寶抵抗細菌感染的藥物,主要是通過消滅寶寶體內的細菌起作用;寶寶常用的抗生素劑型包括沖劑,片劑和針劑。

對嚴重細菌感染的寶寶,抗生素是有益的,甚至可以挽救寶寶的性命;但如果沒有指徵的經常應用抗生素,就會造成寶寶對抗生素耐藥,甚至嚴重感染時無藥可用。

2.什麼情況下抗生素是有用的?

抗生素能幫助寶寶抵抗細菌感染,常見的細菌感染包括:

●咽喉炎(一部分為細菌感染引起);

●肺炎(細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泌尿道感染(多由細菌感染引起)。

3.什麼情況下抗生素無用的?

因抗生素對病毒感染無任何作用,所以下述情況盡量不要用抗生素:

●普遍感冒-因為感冒時病毒感染造成的;

●流行性 感冒-因為流感也是流感病毒造成的;

●喉嚨痛-因為喉嚨痛通常也是病毒感染造成的;

●急性支氣管炎或毛細支氣管-因為大多也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腹瀉-因為腹瀉通常是病毒感染或飲食不當引起的。

儘管抗生素對病毒感染是無效的,但家長們往往相信是有用的,因為在病毒感染時給寶寶吃抗生素發現症狀好轉,而事實上吃與不吃抗生素均會好轉。

4.如果沒有指徵的亂用抗生素的危害有哪些?

●抗生素的副作用:噁心,嘔吐和腹瀉甚至腹痛;

●抗生素造成的過敏:應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寶寶過敏,輕度過敏會造成皮疹及瘙癢等不適,嚴重過敏會危及寶寶生命;

●過度應用抗生素會造成抗生素耐藥:隨著頻繁應用抗生素,細菌也會變得越來越耐藥,所以一些耐藥菌的感染的寶寶需要住院治療,甚至要用較多的抗生素才能控制感染,嚴重的甚至無藥可用而造成寶寶死於感染。

5.什麼情況需要給寶寶應用抗生素?

因上述原因,所以應用家長給寶寶應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要自作主張給寶寶吃抗生素,給寶寶吃抗生素之前最好諮詢下專業的兒科醫生,醫生會根據寶寶的疾病情況,實驗室檢查(血液,大便或尿液)給寶寶應用合適的抗生素。

其實就兒童而言,感染大部分是病毒引起的,即大部分情況下寶寶生病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

6.如何減少寶寶抗生素耐藥?

●當醫生認為寶寶沒必要吃抗生素時不要要求醫生給寶寶開抗生素;

●如果醫生已經給寶寶開了抗生素,最好是按醫囑服用,不要隨意減藥或停藥;

●盡量不要給寶寶吃成人用的抗生素。

兒童濫用抗生素危害大

帶孩子看病時,有些家長會對醫生說,「開點消炎藥!」

抗生素以前被稱為抗菌素,它不僅能殺滅細菌,而且對黴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等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通俗地講,抗生素就是用於治療各種非病毒感染的藥物,但抗生素不是萬能藥,在臨床使用中已經顯現了許多副作用,尤其是兒童更要慎重使用。」

濫用抗生素對兒童的危害主要有三點:一是造成耐藥性,導致一旦得病抗生素越用越多,甚至會加速基因變異;

其次,抗生素會影響腸道菌群,導致一些腸道疾病甚至營養不良;

還有就是會導致缺乏維生素K,而維生素K是凝血因子,缺乏會導致易出血以及出血不止。

謹遵醫囑嚴格使用抗生素

孩子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需要由醫生確定。

通常由細菌、支原體感染需用抗生素,而對於大部分病毒性,如兒童上呼吸道感染、嬰幼兒腹瀉常見病原菌感染,抗生素幾乎沒有作用。

像一般的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涕,仍以病毒感染佔大多數,因此,切不可孩子得病即用抗生素。

必須使用抗生素時,應首選口服劑型,其次是肌注,最後才是靜脈點滴。

此外,藥物劑量通常是由醫生根據診斷、病情、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得出。

家長應嚴格按時給患兒用藥,切記不能隨意更改。

用天然食物可代替抗生素殺菌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杜金行表示,自然界的很多天然食物,也有抗病毒、殺菌和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可以通過飲食調整,讓孩子遠離藥物。

大蒜是公認的天然抗生素,具有奇強的抗菌消炎作用。

和大蒜相似的「食物抗生素」還包括蔥、薑等。

不過這些畢竟是食物,沒有經過提純,在劑量上也不好控制,所以它們不可能取代真正的藥物,直接治療疾病。但適當食用預防疾病,效果還是不錯的。

為什麼兒童最容易中抗生素的招?

兒童在器官生理功能上發育不成熟,尤其是新生兒,因此最需避免或慎用主要經肝臟代謝和經腎臟排泄的毒性較大的抗生素。

在兒童藥物性腎損害中,大約有近五成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是由藥物引起的。

監測數據顯示,由抗生素引發的不良反應,症狀為皮膚瘙癢、過敏性皮疹及過敏性休克等變態反應的佔67%,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系統反應的佔8%。

還可能產生頭痛、頭昏、心悸、胸悶等不良反應。

濫用抗生素還會傷害寶寶的耳朵。

來自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的數字顯示: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佔總體聾啞兒童的比例高達30%至40%,而一些發達國家只有0.9 %的比例。

抗生素使用原則:能吃藥就別打針,能打針就別輸液

使用抗生素應遵循以下原則: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用一種就不用兩種;能吃藥就別打針,能打針就別輸液;輕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聯合使用抗生素。

像感冒、嬰幼兒秋冬季腹瀉、嬰幼兒哮喘這類疾病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在治療中要盡量避免濫用抗生素。

對兒童有危害的抗生素

從目前用藥的情況來看,很多家長習慣於用抗生素治療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兒童的肝腎發育尚不完善,因此許多抗生素對兒童的影響尤其明顯。

氨基糖甙類:氨基糖甙類包括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鏈黴素等。

這類藥物主要對聽神經和腎臟有一定毒性作用,注射此類藥物後可引起耳聾和腎臟損害,尤其在長期大劑量用藥時容易發生,年齡越小,發生的機率越大,因此,應當嚴把用藥指徵,非病情必需時,不要輕易選用這類藥物,且劑量不宜過大,療程不宜太長。

大環內酯類:大環內酯類藥包括紅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等。

這類藥對肝臟有較大的毒性作用。兒童長時間或大劑量使用大環內酯類藥,可發生肝功能衰竭等病症,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醯胺醇類:醯胺醇類藥包括氯黴素、甲碸黴素等。這類藥的毒性較大,目前臨床已經很少應用。兒童使用醯胺醇類藥物後,可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灰嬰綜合徵等病症。

喹諾酮類藥:喹諾酮類藥包括諾氟沙星(氟哌酸)、環丙沙星(環丙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羅沙星(多氟哌酸)等。此類藥物可引起兒童關節軟骨損害,影響骨骼生長發育,因此,不宜用於14歲以下的兒童。

磺胺類:如復方新諾明和磺胺嘧啶等。

這類藥物主要經腎臟排泄,對腎臟具有一定的刺激和毒性作用,如果在服用這類藥物期間,不注意多喝水,很容易使磺胺藥物在尿中結晶折出堵塞腎小管,損害腎臟,造成尿量減少或無尿。

因此,在服此類藥物時要多喝水或同時服用小蘇打鹼化尿液,使結晶溶解,以減少這種副作用的發生。此外,磺胺類藥物還可引起粒細胞減少,故嬰幼兒在慎用這類藥物,新生兒禁用。

四環素類:包括四環素,強力黴素和米諾黴素。

四環素類藥物被人體吸收以後,會和血液中的磷酸鈣結合,沉積在生長階段的骨骼和牙齒上,影響骨骼的正常生長,使牙釉質發育不良、牙齒變黃,並容易形成齲齒,故小兒應忌服這類藥物。

專家提醒,正確使用抗生素要從以下四點做起: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能用一種藥就不聯合用幾種藥;能口服的不要靜脈注射。

在這個基礎上,家長還需要做到不自行胡亂在醫藥超市購買抗生素類藥物,如果孩子出現感染應盡量到醫院查明原因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072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