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女士生了個可愛的寶寶,出生時各項指標都正常,大傢伙欣喜不已。但寶寶第三天的時候,突然出現了黃疸,經醫生檢查,孩子的膽紅素已超標,建議給孩子做抽血檢查,如有必要,還要照藍光救治。

冉女士和家人非常訝異,前兩天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這樣?而且只是黃疸而已,為什麼要弄得這麼嚴重?
婆婆如是說:「黃疸而已,孩子都是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過幾天就會好的了,醫生想坑錢也不用這樣吧!」夫妻倆之前也聽過孩子黃疸的問題,都說隨著孩子長大就會自動消除的,便也拒絕治療。
但當天寶寶的膽紅素指標卻越發升高,醫生通知說孩子情況不大樂觀,必須要抽血化驗,積極治療。但是家人卻依然覺得沒必要花那些錢去做檢查,並且在第四天辦了出院手續。
寶寶出生的第五天,冉女士一早起來看到孩子皮膚灰黃、呼吸微弱,害怕不已地急忙抱著孩子去醫院。
但遺憾,為時已晚,孩子到達醫院的時候,已經停止呼吸,心跳也停止了,經醫生全力搶救,還是無力回天。才出生5天的寶寶,不幸夭折了。
在場所有人都陷入一片痛惜之中,而冉女士一家的後悔、自責和悲痛濃得化不開。
我相信很多人也有跟冉女士家人一樣,聽說過孩子黃疸會自動消除。但你「聽說」了卻有真正了解嗎?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發生膽紅素代謝紊亂,致使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進而使皮膚、粘膜、眼球等處出現異常黃色的現象,稱為新生兒黃疸。大約6成的足月兒和8成的早產兒,會出現黃疸現象。此病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Vs病理性黃疸
的確,生理性黃疸一般會自行消除,不必過於擔心。但前提是我們要確認好寶寶的黃疸是生理性,並非病理性的。
新生兒出現黃疸的原因
生理性黃疸:
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紅細胞生成過多,而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所以胎兒出生後,膽紅素生成約為成人的兩倍,過高。同時,新生兒肝臟功能還不成熟,對膽紅素的代謝能力受到限制。生成多,代謝慢,造成了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因原因不同分幾類。
1、母乳性黃疸
這是一種特殊的病理性黃疸。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抑制了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使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發生黃疸。
提示: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影響寶寶健康,無發燒和食欲不振的症狀。如果在生理性黃疸高峰過去後,黃疸仍然加重,也無其他症狀指示,則停止母乳喂養,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6-10天內全部消失。期間暫時用牛奶代替,待好轉後可以繼續母乳喂養。
2、溶血性黃疸
此類黃疸由親子血型不同而產生,一般在新生後一天內發生症狀,隨時間推移,病情日趨嚴重。若母親是O型血,寶寶是A型或B型血,發生溶血性黃疸幾率會較高,病情也較嚴重。
3、感染性黃疸
此類黃疸多由於肝細胞被細菌或病毒所感染,代謝能力下降所致。其中,病毒感染大多發生於子宮內,以巨細胞病毒和B肝病毒最為多見,細菌感染則容易產生敗血症黃疸。
4、阻塞性黃疸
一般情況下,如果新生兒膽道出現了畸形發育,如膽道阻塞等,則會出現此類黃疸。
5、藥物性黃疸
新生兒使用VK3、VK34,或新生黴素等藥物,均有可能引發此類黃疸。
6、遺傳等其他因素
新生兒黃疸怎麼護理
1、 判斷患病程度。可以自己觀察黃染範圍和深淺進行判斷,但最好結合醫生的意見。
2、 留意糞便顏色。如果糞便呈陶土色,身體變黃,則可能是阻塞性黃疸,要及時就醫。
3、 充分飲水。保證新生兒每天有6-8次的排尿,這樣有助於膽紅素的排出。
4、 光線照射。除了接受藍光治療外,自然光也有利於痊癒,因為自然光也含有紫外線。
5、 注意衛生。保證皮膚清潔,避免破損感染。
注意
如果黃疸遲遲不褪,加重或反覆發作,或出現食欲不振、精神不佳、體溫波動,驚覺抽搐等現象,需馬上就醫。根據醫生建議採取藍光治療、換血治療或白蛋白療法等進行救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0706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