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這樣如廁,他好你也輕鬆

老人們常常這樣說: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大。在中文語境中,就跟「含辛茹苦撫養孩子長大」是一個意思。天哪,舊時的媽媽們真的把孩子的屎尿問題看得太重大了。

有多少年輕媽媽,在孩子生下來的頭幾個月,為孩子的把尿問題跟婆婆打過拉鋸戰?我小區有個媽媽就是。寶寶剛滿月,婆婆就慌著把尿。每次把,孩子哭天嗆地,媽媽看孩子小臉憋得通紅,那個心疼啊,可這位奶奶也真有恆心,哪怕十幾分鐘,反正不把出尿誓不罷休。

這位奶奶遇到我媽還強勢灌輸:「寶寶把尿要堅持,早訓練早好,等以後你就省心了!」我滴個天啊,寶寶和你有多大仇?難不成是年輕時被孩子的屎尿折騰怕了?

到底那麼早給孩子把尿好不好,扒了扒各種留言,總的來說反對呼聲比較強烈。

其實,上一輩父母堅持把尿是有時代原因的。在那些日子裡,孩子越早斷奶正常三餐,越早獨立上廁所,媽媽就越顯稱職,哪家孩子四五歲還尿褲子,媽媽准臉紅。而且,那個時代沒有紙尿褲啊,都是手洗尿布,一天換洗個十幾片,哪個父母不是被折騰怕了。

專家建議,寶貝最早18個月訓練排泄。理由是:大部分寶貝18~24個月時,控制排泄的肌肉才成熟。建議推遲不搶早,原因很明顯:較晚接受訓練的寶貝比早早接受訓練的寶貝學得快。

訓練如廁,是需要循序漸進的。你需要關注寶寶在這個過程中發出的一些信號。

1.寶寶能走路了,也可以獨自坐一段時間。

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摘下紙尿褲了。建議買個寶寶坐便椅,你的任務是如何吸引他坐上去。可以針對自家寶寶的個性,比如愛美的寶寶,買個漂亮的坐便椅很重要;怕麻煩的寶寶,就買個樣式簡單方便的。我家寶寶就屬於後者。

如果寶寶還不會表達,你就需要根據平時的觀察,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讓他坐上去。一般來說,便便一天一次就好。

2.能夠發出關於「尿尿」「便便」的表達。

這個時候家長會感到輕鬆一點了。每次寶寶給出相關表達,比如「噓噓」「嗯嗯」時,你需要迅速反應,帶他去坐便椅那裡。

建議把坐便椅放在固定的地方,不一定是衛生間,原則是離寶寶活動區要近,就算大人一時來不及,他也能自己過去。

3.寶寶能自己把褲子拉下來或提上去。

寶寶都是先會拉下褲子。到了這個階段,家長會覺得又輕鬆一點了,他說要便或尿時,你只需用手指向坐便椅,口頭說下:去那裡尿。完了幫他擦下屁屁,順便把褲子提上來就可以了。

4.寶寶開始嫌棄坐便椅了。

用慣了坐便椅之後,家長覺得,這個真好用啊!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寶寶已經坐得不舒服了!——他的小屁屁變大了一圈,有時候寶寶站起來,坐便椅還會粘這屁股跟上來。這時候當然也不能直接用衛生間的座便器。怎麼辦呢?

考慮給他買個坐便梯吧。我家孩子4歲的時候,細心的爸爸在網上淘的這個,後來也確實受到孩子的歡迎。我們放在衛生間裡,孩子要便便了,自己順手就拉過來搭在座便器上,然後自己脫褲子踩上去。連他自己都夸:這個真好用啊!

以上解決了白天的排泄問題,晚上怎麼辦?讓孩子睡得香香的下床自己尿?太殘忍了吧!我來說下我家的這個方法,後來孩子都愛上它了。

起初也為夜尿問題頭疼。2歲時白天摘掉紙尿褲,但保留了晚上的用量。因為那麼小的孩子,生理控制沒那麼好,不可能一夜無尿。可後來再大一點,睡前上紙尿褲時,我看他太痛苦了,說什麼都不要,我說算了,不上就不上。然後滿屋子找,孩子爸問我找什麼,我說類似礦泉水瓶一樣的容器,但瓶口要大點。

然後細心的孩子他爸從廚房給我翻出來,就是一圓柱形保鮮盒。我說太棒了,就它!晚上叫起一次,大人一手扶著孩子,一手拿著這個給他端尿,一人搞定。而且,眯著眼睛就夠用了!然後呢,接滿一瓶,往床邊一放,早晨再倒都行啊!後來,寶貝去哪裡小住都要替他隨身帶著,簡直成了活寶貝。

給愛孩子的父母提個醒:

如廁訓練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重點觀察自家寶寶需要,千萬不要和別家同齡孩子比較。

注意寶寶的情緒,在訓練過程中多誇獎。寶寶最在意你的態度,告訴他,你覺得他做得有多棒,千萬不要因為哪一點沒做好就變成責怪的語氣。

要經常提醒寶寶如廁,孩子玩投入了忘了說要尿是很正常的。家長應該在他參與某項活動之前,提醒他去尿尿。

晚上不要讓寶寶喝太多水,睡前一定記得帶寶寶去一次衛生間。

幫助寶寶養成上完廁所後洗手的習慣。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0010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