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菜時用水技巧
1炒肉絲、肉塊
加少許水,炒出的肉鮮嫩得多。
2炒、煮蔬菜時
加開水,若加冷水會使菜變老變硬不好吃。
3炒藕絲時
邊炒邊加些水,可防止藕絲變黑。
4炒雞蛋時
一個雞蛋加一湯匙溫水攪勻,而且炒出的蛋不老,量多,鬆軟可口。
5豆腐下鍋前
先在開水裡浸漬一刻鐘,可清除泔水味。
6燉魚
用冷水燉魚無腥味,並應一次加足水,若中途加水,會沖淡原汁的鮮味。
7蒸魚或蒸肉
用開水,使魚或肉外部突然遇到高溫蒸氣而立即收縮,內部鮮汁不外流,熟後味道鮮美,有光澤。
8熬骨頭湯時
中途切莫加冷水,以免湯的溫度突然下降導致蛋白質和脂肪迅速凝固變性,影響營養和味道。
9煎荷包蛋時
在蛋即將凝固之際,可澆上一湯匙冷開水,使蛋熟後又黃又嫩,色味俱佳。
10熬豬油時
先在鍋內放少量水,再將切好的豬肉放入,這樣熬出來的豬油,色晶亮而無雜質。
二、做菜時用鹽技巧
1加入麵粉或大米
找塊乾淨的紗布(一定要消過毒的哦,食品級的最好啦),包上兩茶匙的生粉或者麵粉、大米都行,放在「鹽湯」里攪拌煮一下,鹽分就會被吸收進去,湯自然就變淡了,如此,一鍋好湯可以出鍋了。
2加入水煮雞蛋
雞蛋很吸鹽的,平時我們炒雞蛋的時候,菜是甜的,但是雞蛋就已經很咸了,所以,用煮熟的雞蛋放在鍋里吸一會也能讓湯味變淡,尤其是蛋黃的吸鹽效果更好。
3加入馬鈴薯
馬鈴薯能吸鹽分,且不會損壞湯的原味,因此若是湯太咸,可以把馬鈴薯去皮切成片,然後一片一片的往鍋里放,放一片等一分鐘,嚐嚐湯味,如不行繼續放第二片,直到湯的鹹度適宜,記住馬鈴薯片不要切得太薄了,免得煮爛就撈不出來。
4加入糖
可以放一塊糖進去,等一開始溶化就可取出,糖也能吸去多餘的鹽分。同樣,如果一次不成,可進行第二次、第三次。
5加入番茄或豆腐
做菜或做湯時,如果放太多鹽,不妨放入適量番茄或者豆腐,也可減輕鹹味。
6加入香醋
鹽放多了的湯中加入適量的香醋,要以個人口味而定。
小貼士:
辣椒放太多了。一不小心炒菜的時候辣椒放多了,整個口味都要變重起來怎麼辦?你可以嘗試這把一隻雞蛋打進去一起炒,能夠很好的緩解其中的辣味。
太苦了。如果你炒苦瓜的時候忘記提前飛水苦瓜一下,你會發現炒了之後會特別的苦。這時候,你可以嘗試加入一些白醋,可以調和一下苦瓜的苦味,讓味道更容易入口。
醋放多了。醋放多的話,菜的味道會變酸。這時候你可以試著把一個松花蛋(皮蛋)搗爛,然後放進去一起小炒一下,酸味可以降低。
過於油膩。菜式弄得過於油膩怎麼辦?你可以用紫菜在火上面烤一下,然後丟進菜里或者湯里,油膩感會立刻減少很多。
三、做菜時火候技巧
1鍋要先燒熱,再倒油;油也須燒熱,才將菜倒入。
2入鍋炒的材料,不論是切絲、切丁或切塊,都要切得大小一樣,才能使材料在短時間內均勻炒熱。
3把易熟的材料先入鍋中,炒至略熱後,再把容易炒熟的材料下鍋一起均勻炒熟後,起鍋。
4炒菜時要旺火快炒。炒菜時先熬油已經成為很多人得習慣了,要麼不燒油鍋,一燒油鍋必然弄得油煙瀰漫。其實,這樣做是有害的。炒菜時最好將油溫控制在200攝氏度以下,這樣的油溫當蔬菜放入油鍋時無爆炸聲,避免了脂肪變性而降低營養價值甚至產生有害物質。
5最後食鹽和味精要出鍋時再放。炒蔬菜時,應等到出鍋時再放入食鹽和味精。因為蔬菜內含有水量多在90%以上,放入食鹽後,菜體的水分便向外滲透,導致、蔬菜的鮮嫩口感變差。
6此外「勾芡」、「掛糊」也有科學。在炒菜時常常採用澱粉勾芡,使湯汁濃厚,澱粉糊包圍著蔬菜,有保護維生素C的作用。同理,掛糊、油炸也是保護營養素改善口味的好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99205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