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盆菜已經成了國內酒樓餐廳推出的新年年菜之一,讓人看了不禁口水直流。
所謂民以食為天,華人講究舌尖上的享受,在吃方面特別的講究,尤其是除夕的團圓飯,更展現了華人的飲食精髓以及各地的傳統習俗。
團圓飯又稱為年夜飯。按照民間的傳統習俗,各地的年夜飯食俗各不相同,各籍貫的年菜也各有特色,充份展現不同地域的創意和人文精神。
我國華人仍然延續祖籍地慶祝傳統節日的習俗。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雖然一些習俗已經簡化,但是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仍然流傳至今。
配合癸巳蛇年的到來,《大都會》訪問了多個不同籍貫的會館,介紹各籍貫的傳統年菜、年菜背後的意頭及傳統與現代年菜的不同。
讓大家對各籍貫的年菜知多一點點。
便有機會贏取
《The Choice》
浪漫電影戲票
role="form" action="" name="rojak-newsformcustom" id="rojak-newsformcustom">
海南雞飯:海南人的海南雞飯美味可口,海南雞飯粒更象徵一家團圓!
釀豆腐白斬雞算盤子……客家菜聞之垂涎
客家人好客眾所周知,客家菜如釀豆腐、梅菜扣肉、擂茶、客家炸肉等讓人聞之垂涎。客家人在歡度新年時,餐桌上少不了釀豆腐、白斬雞、算盤子及炸肉等傳統年菜。
另外,從香港圍村傳入大馬的盆菜,也已經成了酒樓餐廳在新年期間推出的年菜。一家人帶著愉悅的心情,手持筷子在色香味俱全的大盆中尋寶,已經成了大馬華人年菜的特色。
年年有餘:過年吃魚代表年年有餘的寓意,對本地各籍貫的家庭來說,魚是新年餐桌上的必備年菜。
再窮也不能沒有魚—廣西菜隔天吃年年有餘
廣西地區一共有12個少數民族,在我國廣為流傳的廣西菜以漢族為主,廣西年夜飯必備的四道年菜包括芋頭扣肉、廣西釀豆腐、味念雞及(年年有)魚。
馬來西亞廣西總會會長鍾廣北向《大都會》表示,芋頭扣肉、廣西釀豆腐、味念雞被列為廣西三寶,該會在主辦美食展及嘉年華會的活動時,都會向公眾推介這幾道菜。
他說,其實這4道年菜中,魚才是不可或缺的年菜,和廣東人一樣,就算再貧窮的廣西人家,過年過節都一定要有這一道菜,以求年年有餘。
「廣西人在準備除夕年夜飯時都會多煮一些,將菜肴留到隔天才吃,也寓意著年年有餘。"他指出,隨著時代的變遷,年輕人對新口味有所要求,廣西菜不能一直保持不變。因此,傳統年菜傳承到下一代時,應該講究創新,精益求精,往更高的境界發展。
海南人吃豬腳鹵羊肉—海南雞飯粒寓意團圓
雪隆海南會館婦女組顧問陳孟齡表示,小時候在中國海南島過年過節時,媽媽都會準備白切雞、肥豬肉及一對肥美的鮮魚祭祖,再用紅線穿過魚身,並在在魚頭及魚尾打結。
她說,海南年夜飯一定少不了海南雞飯,圓滾滾的飯糰寓意團圓。年菜中也一定要有豬腳及鹵羊肉,家境比較好的家庭則會煮一道魚鰾湯。
「海南人數戶家庭都會共同養豬,過年時宰殺成年的豬只,之後村民會抽籤分豬肉,拿到豬腳就寓意著來年將過個豐收的大肥年。"她指出,海南人也會在團圓飯及年初一準備風味十足的「合家歡",食材包括黃芽白、金針菇、腐竹、長蒜、蔥、豬肉和蝦米,很多菜放在一起,表示一家大小都在一起,有大團圓的好意頭含意。
五香肉卷:福建人的五香肉卷是以肉碎、馬蹄、蝦仁、紅蘿蔔為餡料,以豬油網及腐竹皮包成肉卷,再用慢火煎成金黃色即可。
注重食材「原汁原味」—福建年菜以情誼為主
福建年菜注重保持食材原料「原汁原味」,當中閩南菜的意義,更是以聯繫親友的情誼為主。
雪隆福建會館副主席李萍表示,一提到福建年菜,就不能不提福建人喜歡吃的鹼水糕。還有蒜炒燒肉、五香肉卷、咸餡湯圓、炒興化寶貴米粉、雞蛋卷、魚膘燜大白菜、福建烘肉及肉圓等。
她說,五香肉卷做法簡單,將肉碎、馬蹄、蝦仁、紅蘿蔔等材料剁碎,加調味料後,再以豬油網及腐竹皮包成肉卷,再用慢火煎成金黃色即可。
麵條有長壽寓意
「福建人在過年時也會炒麵,麵條有長壽的寓意。另外也會有寓意年年有餘的魚。」她說,傳統的中國或台灣福建人的年菜中,有炒蘇蛤這一道菜。因為蘇蛤的貝殼象徵春秋年代慣用的古幣,吃蘇蛤代表財源滾滾來的意思,不過這種年菜在我國並不流傳。
「福建人也有新年吃圍爐的傳統,中國過年期間氣候寒冷,一家人吃圍爐火鍋,一鍋熱湯內食材琳琅滿目,慢慢地吃,有長長久久的意義。"
對吃講究名堂吉祥—廣東人年菜求吉利
廣東人對吃講究,各種年菜更帶有吉祥寓意的名堂,如有雞(寓意有計)、魚(寓意年年有餘)、蚝豉(寓意好市)、生菜(寓意生財)、腐竹(寓意富足)、蒜(寓意會計算)等以求吉利。
一年一度的除夕晚團圓飯,細膩的正統粵菜料理手法結合鮑參翅肚材料炮製的年菜,是廣東人的重頭戲。
有蝦笑哈哈:不管任何方式烹煮的蝦,都寓意著笑哈哈。
魚蝦雞鴨不能少
馬來西亞廣東會館聯合會總會長拿督陳展鵬表示,其實廣東家庭的年夜飯不一定要有鮑魚或海參燜冬菇的豪華菜式,不過斗昌魚、大蝦、雞鴨及腊味等都是必備的年菜。
「其實團圓飯的菜式還是次要,最重要是一家人可以團聚在一起享用團圓飯。"對廣東人來說,回家過年吃團圓飯不但是華人家庭重要的傳統習俗,更是家庭關係融洽和氣的基礎。一頓看似平常的年夜飯,有著老祖宗傳下的智慧,隱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含義。
年糕象徵收入—三江紅燒燜蹄好意頭
雪隆三江會館副主席宣柱宏表示,三江人指的是江蘇、江西和浙江三省的人,其中與三江關係密切的上海人會吃雪菜肉絲炒上海年糕。年糕與「年高"諧音,象徵收入、職位或小孩子年年高。
他說,上海人每逢過年時也都會煮紅燒燜蹄,也寓意著橫財就手。以雞肉、火腿、乾貝、豬肉、蛋元寶餃為佐料的吉祥如意湯,更是意頭相當好的一道新年佳肴。
他表示,上海人的年夜飯也會準備湯圓,圓柱長形是紅豆湯圓,圓形的以紅棗為餡料,有尖的湯圓是鹹味豬肉湯圓。吃湯圓也意味一家人團團圓圓。
潮州人年夜飯佳肴—吃「蒜」 「有錢勤」
雪隆潮州會館會長吳俊標表示,說起潮州人的年夜飯,必定少不了吃「蒜」,寓意「吃了有錢勤」(潮語,即有錢收藏)。一道蒜炒豬肚,吃了就能把錢放在肚子裡,是潮州人團圓飯桌上的佳肴美食!
他說,潮州人平時都會在早上拜祭祖先,不過只有在除夕當天是在中午之後拜祭祖先。
他透露,傳統的潮州人吃團圓飯時,還是會圍在一起「打邊爐」,火鍋的材料包括各種肉類、魚丸、大蝦、菇類及各種蔬菜。
來源:星洲生活志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