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吃,你不得不去台灣的理由!那些不可錯過的美味小吃盤點!

Ct Lim| 2015-11-03| 檢舉

台灣小吃是漢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閩南小吃為主,兼具客家,外省小吃。作為台灣的特殊街頭食物的總稱,也是台灣在地文化的最佳代表之一。針對國外背包客,觀光局也開始提供夜市抵用餐券,讓國外觀光客更了解台灣的美食與夜市文化。

鼎邊銼

許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嘗鼎邊銼的口味。日本NHK獨家專訪,特地來基隆攝影專輯其製作過程。鼎邊銼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裡這算是家常小吃。裡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乾、竹筍、高麗菜,內容豐富,是標準的湯好料多。然而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銼」是台語,為爬滾的意思。其製作是用米磨成米漿,沿著大鍋鼎邊滾下,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邊銼。

蚵仔煎

台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因偶像劇《轉角遇到愛》被兩岸粉絲追捧。如今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每到一地都可尋到蚵仔煎的芳影。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蚵仔撒在鐵板上滋滋作響,澆上稀薄的太白粉漿後,再搭配幾片青菜和一個土雞蛋,最後畫龍點睛將酸酸甜甜的特製醬淋在剛離開爐火的蚵仔煎上,撲哧四溢的香氣中,頓時迎來一陣噼噼啪啪的美美響聲。

阿宗面線

阿宗面線這家面線創立於1975年,賣的是大腸面線,雖然有一塊兒小店面,卻不提供座位,食客需端著碗,捧著燙嘴的面線或站或蹲,在騎樓下或馬路中間吃,蔚為壯觀。更怪異的是顧客經常大排長龍等待,再端著那碗面線到店家設在柱子旁邊的調醬台,加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辣椒、蒜泥或烏醋。這小小的面線有人叫它面線糊,意謂面線如漿糊般黏稠,而且配料和面線都和在同一鍋里。面線里加了鮮蚵,叫蚵仔面線;若以大腸為澆頭,則稱大腸面線。

鹽酥雞

台灣足可以給自己的鹽酥雞辦個展覽會,在傳統祭祀的時候常會製作一隻巨大的鹽酥雞,不僅如此,雞米花也是相當誘人的一種美味。整雞會被切成大塊浸泡在滷汁和麵糊中,炸透後即可撒上椒鹽食用。這種美味遍及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棺材板

棺材板為赤崁食堂創始人許一六先生所研發改良的美食,赤崁食堂最初以雞肝和蕃茄醬夾在吐司中,稱為雞肝板。許一六先生在嘗過後,將其改良以厚片吐司炸酥挖空,填入牛奶麵糊、雞肉、馬鈴薯、青豆仁、蝦仁、花枝將挖去的麵包皮蓋上,棺材板即完成。棺材板類似西餐中的沙拉麵包,再加上使用刀叉進食,可知棺材板是由西餐中研發出來的獨特小吃,由於食客戲稱其形狀似棺材,因此老闆以此命名為棺材板,頗具有恐怖氣息的名字。想要有官又有財的同學們一定要去台南嘗嘗!!

彰化肉圓

彰化肉圓的主要材料是特選番薯粉,上等豬肉、香菇、蛋黃、冬蝦、竹筍配蔥、玉桂香料。經過配製炊蒸,即是圓形表皮潤澤富彈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溫不燥的油鍋炸上數分鐘,撈起澆灑特製的佐料——糯米、花生、芝麻、糖攪拌而成的甜醬,加上上等壺底醬油。吃起來感覺皮脆餡香,味道可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很多場景都是在彰化火車站前面的"阿璋肉圓"拍的已經變成去台灣自由行必去的景點了。

胡椒餅

這是夜市中必嘗的小吃,胡椒餅酥脆的外殼裡有多汁的豬肉餡,它混合著芳香的黑胡椒。在土爐邊烘烤後的胡椒餅是對胡椒的頌歌。

牛肉麵

台灣吃牛肉麵的學問非常講究,牛肉麵愛好者就認為,吃牛肉麵應該「帶點野性」,不需要多餘的服務,要有些喧鬧、熱氣蒸騰出汗水的感覺,大口吃肉大口喝湯,才 是吃牛肉麵的「王道」。美食家也說,除了喧鬧和汗水,顧客進門後看到一口熬滿湯汁的大鍋,都讓牛肉麵更添一絲懷舊的色彩,這話要是到了知識分子的嘴裡怎麼 聽都有些個鬱悶之感,懷舊色彩。

鼎泰豐小籠包

小籠包可能是台灣的小吃,但也有人說是台灣人使其完美。鼎泰豐一口香小籠包一貫堅持的高質量。其如紙薄的皮里包著多汁鮮嫩的豬肉餡。

生炒花枝

僅憑「生炒花枝」這個美名,就當先品為快。「花枝」是由主料魷魚,配以各類竹筍、胡蘿蔔熬制而成的。之所以叫「花枝」,是因為魷魚上部有十個肉腕,形如花枝,於是形象地取名。一口咬下去,會感覺到鮮美湯汁溢出,而滑韌的花枝口感更香!

魚丸湯

有什麼比新鮮的海鮮更好呢?當然是製成球的海鮮。台灣的製作魚丸的過程中含納了更多的空氣,這可以使其吸收更多的湯汁。佳興魚丸由製作魚丸而聞名。

大腸包小腸

在台灣的各個夜市,豬肉腸都具有很高的人氣,但是,和大腸包小腸比起來還是有些不足為道。大腸包小腸和熱狗有十分相似,不過要將包裹著豬肉腸的麵包換成糯米。簡單來說,就是將體積較大的糯米腸切開後,再夾住體積較小的台式香腸。

麻糬

這種糯米糰子就像棉花團一樣柔軟,既有甜餡也有咸餡。傳統的麻糬以紅豆醬為餡,並撒上花生粉。不過近些年來,草莓餡、黑芝麻餡、綠豆餡以及花生餡都頗受歡迎。如果有興趣自己製作麻糬,可以到台灣麻糬主題館吃麻糬時記得要細細咀嚼,再吞下,否則一旦被這種黏性極強的糯米糰子噎住,可就不好辦了。

燈籠滷味

「燈籠滷味」小吃店裡的小吃都會淋上他們家的獨門五香醬,醬由丁香、八角、肉桂等香料製成,芳香撲鼻,味道不咸不淡,微甜。客人們在店裡挑選好食材,然後由師傅放入醬汁中煮。夜晚外出,逛街逛得累了,來這裡吃上幾樣中意的小菜,美味又飽腹。烹調時,師傅們總是耐心等待食材將醬汁慢慢吸收,所以食客們也得有些耐心才成。

太陽餅

太陽餅起源於台中市,這種以麥芽糖為餡的油酥餅看似沒什麼特別之處,卻成為了台中市著名的旅遊紀念品。台中市內的太陽餅店數不勝數,都聲稱自家的產品最正宗,真假難辨。最正宗的太陽餅店-太陽麵包店已經因為68歲老闆的退休而宣告停業。

三杯雞

三杯雞的三杯指的是一杯米酒,一杯油以及一杯醬。如果再加上辣椒和大蒜,味道更是無與倫比。不過,也有廚師將「三杯」理解為一杯酒,一杯芝麻油以及一杯糖。

可樂餅

可樂餅是台灣街頭常見的小吃之一,與日本的炸肉餅類似。可樂餅以土豆泥或肉末為餡,然後裹上麵粉、雞汁和麵包屑。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將肉末、蔬菜、海鮮以及其他食材混合在一起。我們最喜歡的莫過於肉末和奶酪的混合。

甜不辣

甜不辣指的的魚糊被製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尺寸,長時間油炸後,在肉湯中煮熟。食用前,將魚糊塊從肉湯中撈出,悶在褐色的醬汁中。它是台灣人所深愛的一種瀰漫著濃郁的香味而且百嚼不厭的美味。甜不辣基於日式雜燴,口感更加甜香,並配有更硬的魚豆腐和獨特的醬汁。完成魚豆腐的製作後,還有很多的工序。在小攤販的美食車上用小碗乘些許湯汁和醬汁,攪勻後去品味這種屬於台灣的獨特美味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6953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