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自己不斷的嘗試,分享給你 "做法式麵包的10項建議"

通過自己不斷的嘗試,分享給你 "做法式麵包的10項建議"

我開始製作法式麵包已經有一年多了,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做一兩批。

這一年多的世界裡,我製作了50多批麵包,麵包的品質也在逐漸提高。當然,我也有失敗的時候,不過絕大部分麵包都是不錯的。通過對比麵包瓤的質地,可以看出後來製作的麵包比早期的更加接近於正宗的法式麵包,有著大而不規則的氣孔。

通過自己不斷的嘗試,閱讀大量的烘焙書籍,以及與論壇上其它麵包愛好者的討論,我學到了很多關於麵包製作的知識。其中有一些,我認為很值得寫出來,以告訴更多希望自己在家製作手工麵包的朋友們。這些建議不不止適用於法式麵包,對於很多其它的鄉村風格麵包一樣有效,比如pain sur poolish, pain de campagne, Ciabatta。我希望大家把這些建議牢記於心,再加上不斷地練習,你的烘焙手藝會大大提高。

上面兩個是我早期製作的麵包

下面兩個是最近製作的

可以看出進步是很大的,最近的麵包更加接近於正宗的法式麵包。

開始關於法式麵包的10項建議:-

建議 10: 使用優質原料

法式麵包的原料只有麵粉,水,酵母,食鹽。既然你只有這些,那麼就應該選擇優質的原料來製作麵包。

我在第一節中曾經講到,使用通用麵粉(中筋)來製作麵包就足夠了,不過,只要多花一杯咖啡的錢,你就可以買來高筋的麵包粉來提高麵包的品質。

我所在地區的自來水的品質還不錯,不過,有的地方的自來水可能會含有過多的礦物質,這會影響到麵包的風味,花一個美金去買一些蒸餾水是值得的。有些網友反映,使用蒸餾水還能夠增加酵母的活性。

有些朋友喜歡使用海鹽,我個人偏好猶太食鹽,這樣製作出來的麵包確實與使用普通食鹽的麵包有區別。價格也並不離譜,只用多花一個美金。

酵母也有很多種,總之呢,要選擇那些值得信賴的品牌。注意酵母的包裝和生產日期,保證酵母具有很高的活性。購買大包裝的酵母,這樣可以節省不少錢。

所有這些花費比買一張新CD或DVD的錢還要少,如果你決定經常烘烤麵包,那麼做這些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建議 9:使用酵頭髮酵

有些人管這叫sponge(海綿),有的叫它perferment(酶原),還有叫poolish,biga,pate fermentee(酵頭)的,不管叫法如何,原理其實都是一樣的:使一部分麵團長時間發酵,以產生更濃郁的風味。

如果你連續兩天都要製作麵包,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留下一點頭一批的麵團,作為下一批麵團的酵頭。通常我不會連續幾天都製作麵包,所以我就在前一天晚上就把酵頭準備好。我的方法是取重量相同的麵粉和水,或者體積相同,並加入1/8-1/4茶匙的即發酵母來製作酵頭。當然,我知道相同重量與相同體積並不是一回事,250ml的水為8盎司,而250ml的麵粉一般只有5-6盎司。不過,老實說,這沒有很大區別,只要最後注意調整麵粉與水的比例,用哪種計量單位都可以。

如果你在頭天晚上已經配好了原料,並用塑料布蓋好,在室溫下放了一夜,那麼第二天清早你將發現碗裡的原料變成了這樣。 (如圖)

現在把剩下的原料與酵頭混合起來,注意在計算時要把製作酵頭使用的原料減去。這樣製作出來的麵包會很有風味,保質期也更長。

酵頭製作方法的變化很多,有乾麵團,也有的為帶泡沫的液體,發酵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這裡介紹的方法是我個人比較偏愛的,不過每個人的喜好會不太一樣,所以大家最好花一點時間多試幾次,以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方法。

建議 8:讓麵粉自溶

很多關於法式麵包的書會建議麵包製作者把所有原料放入和麵機裡,玩命的攪打麵團。攪打10分鐘,15分鐘甚至20分鐘都不稀奇,為了能夠得到完全擴展的麵筋。

讓我們停下來,想一想:麵包製作有很長的歷史了,遠遠早於和麵機發明的年代,難道以前的鄉村麵包師當真會在裝滿麵團的木槽裡揉上20分鐘?當然,巧克力工廠裡的小矮人在麵包房裡並不存在。

辛苦的揉麵工作的確是麵包師的夢魘,我不止一次聽人這麼抱怨。事實上,這裡是有一些竅門的,其中最簡單的一項技術就是利用「自溶」現象。

很簡單,把配方裡的麵粉和水一起倒入配料碗裡。然後用塑料布或者濕毛巾蓋好,過20分鐘就OK了。

在這期間,麵粉會吸收水分,麵筋就開始發展。接著,就加入準備好的酵頭,鹽等配料,稍微攪拌一下。這樣一來,你就可以花少的多的力氣來得到一個麵筋發展良好的麵團。另外,由於攪打的過程沒有了,氧化作用的影響就更小,麵包的外皮會因此比較白。

更香的麵包,更少的力氣,何樂而不為呢?

建議 7:越濕越好

我敢打賭,缺乏經驗的麵包師在製作鄉村麵包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麵團做的太乾。

也許有人會告訴你:「瞧,這樣你就能夠更容易的操作麵團了,不是嗎?」

其實,你被耍了 。

鄉村風格的麵包需要達到很高的水化程度,通常水的含量為60-75%,這意味著每1kg麵粉需要加入大約0.75kg的水。

確實,含水量如此高的麵團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不過解決的辦法還是有的,建議7裡講過的自溶技術可以大大的減少揉麵的工作量,一台和麵機顯然可以把你從揉麵中解脫出來,保持雙手的濕潤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至於粘在案板上的麵團,可以用刮板弄下來。當然,你必鬚麵對這樣一個現實,麵團很容易粘在碗裡,手上,和案板上,所以損失一些麵團是在所難免的。

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那麼如何將這麼濕的麵團整形呢?馬上,下一節裡,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建議 6:折疊

折疊麵團是我今年學到的最激動人心的一項技術,這確實是操作柔軟麵團的關鍵所在。

在第一次發酵期間進行折疊麵團,取代了通常的「按壓排氣」這道工序。我在與按壓麵團大約相同的時刻(即醒發到原來的兩倍大),將麵團折疊兩次。

折疊的方法是這樣的,把麵團從碗裡倒扣出來,當然,案板上要事先撒好麵粉。從1/3處折疊起來,並且輕輕地拉伸麵團,同時輕壓排氣。再從另一邊折疊起來。折疊好後,把麵團翻過來,盡量的拂去表面的麵粉,放回碗裡。當麵團再次膨脹起來後,把上述過程重複一遍。

折疊之後,你會發現麵團變結實了,當你第二次再折疊麵團時,操作起來就容易多了。

關於整形,我必須承認我的技術還不到家。雖然我對自己麵包的那種原始而自然的形狀非常滿意,但是我還是認為不在大家面前顯擺的為好。

有一個事實我是可以告訴大家的,整形的秘密就在於——麵團的表面張力。足夠的表面張力能夠保證你的麵包始終保持著理想的形狀,不論麵團有多稀。為了產生足夠的表面張力,就得在麵團底部收口,收口收的越緊,表面張力也就越大,效果當然就越好。

在整形時,排出一些氣體也是很必要的。我曾經企圖找出最佳的排氣量,如果我把麵團裡所以的氣體都排掉,那麼等著我就是一個平坦,緊密的麵包,我也試過根本不排氣,結果麵團洩了氣,沒有膨脹起來。所以,很明顯,最佳的排氣量就是著兩個極端之間的某個地方:讓一部分氣體排出,給酵母釋放出一點食物,但又不要把酵母之前的工作成果一筆勾銷。

我曾經聽人說過這樣一句話:「麵包師應該具有鐵石心腸和溫柔的外表」。一點也不錯,有時你需要精雕細刻,有時呢,又可以大刀闊斧。到底要如何處理每個步驟,則是一項熟能生巧的本領。

建議 5:緩慢的發酵

麵團風味的發展是需要時間的,相當長的時間。發酵過程越緩慢,產生的風味也就越濃郁。

不過,這條規律也有例外,比如,當麵團裡有很多醣的時候。糖就相當於酵母的垃圾食品,如果麵團裡有很多醣,而你又增加了發酵程度,那麼最後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團味道更像啤酒的東西,而不是麵包。

減少酵母的用量,延遲發酵的時間可以得到更美味的法式麵包。酵母的最低用量是很少的,我曾經見過有的配方在1-2磅(1磅=453.6g)麵粉裡只添加不到5ml酵母。通常,我會在1磅麵粉裡添加5ml酵母,然後根據我的日程安排盡可能的延長發酵時間,這就意味著,有時候我甚至把麵團放入冷藏室,發酵一夜。或者在進行完第一次發酵後,把麵團放入冷藏室,直到烘焙前再拿出來加工,還可以把麵團放到溫度低一點的房間,這樣就需要發酵3個小時才能體積加倍。

並沒有什麼配方可以保證你每次都能烤出優質的麵包,這裡也是一樣,沒有什麼溫度和時間的死板規定。不過,話說回來,你也不必慌忙,只要做了這方面的嘗試,麵包的風味多少會有一定的改善。

建議 4:劃刀口

給麵團劃刀口是另一個我不願意過多發言的主題,因為我自己的水平也很臭。不過,這一年來還是學到了不少,這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首先,得有一件像樣的傢伙。我自己動手做了一把,一根星巴克攪咖啡的小棒,一把雙面刀片。 (圖1)

我們經常看到烤好的麵包上會有幾道刀口,好像都是斜著切的,實際上,麵團上的刀口幾乎與麵包條的方向平行。在烘烤時,刀口會膨脹開,最後顯得與麵包條的方向有一個角度。如果你希望你的麵包看起來好像在開懷大笑,你可以斜著在麵團上切口。 (圖2)

同樣,刀口的深度也是需要注意的。一般來說,切入半英寸(約1.2cm)是比較合適的,麵團越大,應該切得越深。如果僅僅是把麵團的皮切開,最後的結果會很可笑,見(圖3 & 圖4)。

在(圖3)中,不僅深度不夠,刀口的角度也不對,應該幾乎與麵包條的方向平行。

這些失敗絲毫不會令我氣餒,畢竟,人要活到老學的老嘛。

建議 3:高溫烘烤

準備好你的烤爐吧,我們要開始了。

接下來的3節都是關於同一個主題的:如何才能使麵包再烤爐中更好的膨脹。在前面的課程裡,我們曾經講過「快速膨脹期」,指的是麵團在烘烤的前幾分鐘裡,由於溫度升高,酵母活性增強,導致麵團急速膨脹的現象。有時,一塊平庸的麵包與一塊出色的麵包之間的差別就在這裡。

在製作法式麵包是,我把烤爐預熱到287℃(550F),這是我的烤爐所能達到的最高溫度了。當我放入麵團後,會將這個溫度設置保持1-2分鐘,然後通常就調低到230-245℃之間。剛開始時溫度調的高是為了補償放入麵團後所產生的熱量損失,這樣就可以給酵母創造一個更好的生長環境。

建議 2:用石板替代烤盤

終於輪到來談談石板這個話題了。

當初我剛建立這個網站的時候,根本沒有重視到石板的價值。石板似乎可以使我的麵包發出更多的爆裂聲,不過這並沒有什麼很大的區別。

現在回想起來,我在兩個地方犯了錯誤。其一,我沒有對石板進行充分的預熱,只是簡單的把石板加熱到200℃,這是遠遠不夠的。在本文的第一節裡,我說把烤爐預熱10-20分鐘,達到190℃,這種情況下,石板當然不會發揮出它的作用。

其二,當初我使用的石板是一些便宜貨,效果當然不會好到哪去。

所以,合理的做法就是:購買一塊貨真價實的石板,也可以選用合適的耐火磚或者沒有上釉的粗石板。在烘烤前至少1小時就把石板放入烤爐,溫度調到最高,通常為280-290℃,讓石板變得相當「炙手可熱」。這時,再把麵團放進去烘烤,最後,很可能你一輩子都不會離開你的石板了。

我對石板的表現十分滿意,我現在在試驗,看看麵團上下都放石板的話,結果會怎麼樣呢,會不會膨脹的更好?不過,目前還沒有達到一個準備的答案。

建議 1:水蒸氣

專業的麵包師擁有能夠自動噴水蒸氣的烤爐。麵團一放入烤爐時,就要開始噴蒸汽,水蒸氣能夠使麵團的表面保持濕潤和柔軟,這樣一來,麵團就可以繼續膨脹。一旦麵團表皮變乾了,膨脹就隨之停止,外皮就開始形成。

而麵包製作的愛好者們,就必須自己想辦法來達到這個效果了。為了是麵團盡可能膨脹,又要形成香脆的外皮,辦法就是在烘烤的前半部分噴蒸汽,最後階段把蒸汽排出。

我使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製作水蒸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噴壺,在放入麵團的同時,噴入水霧,千萬不要噴到燈泡上,會爆炸的。水霧會迅速蒸發,產生水蒸​​氣。(圖1)

不過,這種方法並不能製作出大量的水蒸氣,所以我通常使用另外一種方法。取一個金屬盤子,在底部扎幾個小眼,放入烤爐一起預熱。

放入麵團的同時,我迅速往盤子裡倒入一杯熱水,一部分水馬上蒸發了,另外的則慢慢滴到烤爐底部,也會瞬間蒸發。(圖2)

對於我來說,這種方法仍然不是最理想,我買了幾個二手金屬盤子,直接放在烤爐底部。預熱後,盤子會相當的燙,這時倒上去的一杯水能夠在幾秒鐘內完全蒸發。(圖3)

其實,大家還可以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注意不要被水蒸氣燙傷。

曾經有人因為使用了大量蒸汽而導致烤爐發生故障。一般來說,新烤爐,和電子化的烤爐比較容易因為水蒸氣出故障。 「麵包師須知」(Baker beware)上面有一句話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對麵包外皮有益的東西,往往對你的錢包有害」

建議 0:just do it!

最後,再說點什麼呢?

烘烤麵包是一件需要不斷去嘗試的事。我想,如果你不去親自試試,你不可能知道如何對付一塊柔軟的麵團,不可能知道當把烤爐調低幾檔時會發生什麼,放多少酵母才合適……大膽的去嘗試,有時你會得到意料之外的驚喜。

當然,也許你的麵包有時會不太理想,不過,當你了解了原理之後,去嘗試,去試驗仍然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並且,烘烤麵包的開銷並不大。可能有人又要抱怨了「為什麼要費力去犯錯誤了?」,我的回答是,盡情享受這個過程吧,就算麵包沒有醒發起來也保持心平氣和。雖然有時犯錯誤是不可容忍的,比如在工作時,不過,話說回來,只要你不是一名正在休息中的職業麵包師,你都能夠享受到烘烤麵包時的樂趣。

所以,just do it,快樂烘焙!

收藏n分享之【關於法式麵包的10項建議】 - 麵包製作初學者課程

作者:Floydm

譯者:童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63116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