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湯總能使人垂涎欲滴,湯既能養生養顏,又能可以讓人胃口大開,但煲湯需要注意的技巧甚多,下面就來說說九大煲湯秘笈,讓你的廚藝功力大大增加吧!
燉湯有兩種?
不隔水燉法:
1、將原料在開水內燙去血污和腥膻氣味;
2、再放人陶制的器皿內,加蔥、姜、酒等調味品和水(加水量一般可掌握比原料的稍多一些,如一斤原料可加一斤半到二斤水),加蓋,直接放在火上烹制。
3、烹制時,先用旺火煮沸,撇去泡沫,再移微火上燉至酥爛。
4、燉煮的時間,可根據原料的性質而定,一般約二、三小時左右。
隔水燉法:
1、將原料在沸水內燙去腥污後,放入瓷製、陶制的缽內,加蔥、姜、酒等調味品與湯汁,用紙封口;
2、將缽放人水鍋內(鍋內的水需低於缽口,以滾沸水不浸人為度),蓋緊鍋蓋,不使漏氣。
3、以旺火燒,使鍋內水不斷滾沸,大約三小時左右即可燉好。
優點:這種燉法可使原料的鮮香味不易散失,製成的菜肴香鮮味足,湯汁清澄。
注意:也有的把裝好的原料的密封缽放在沸滾的蒸籠上蒸燉的,其效果與不隔水燉基本相同,但因蒸燉的溫度校高,必須掌握好蒸的時間。
蒸的時間不足,會使原料不熟和少香鮮味道;蒸的時間過長,也會使原料過於熟爛和散失香鮮滋味。
燉湯秘笈來啦!
秘笈一:兩次焯水,一冷焯一熱焯
原料在烹調前一定要充分焯水,只有這樣燉好的湯才能不渾濁、不腥臭、湯汁清澈、香味濃郁。不可沸水下鍋,原料瞬間遇到高溫,表面的蛋白質快速凝固,所以血水根本無法流出,熬好的湯自然不會鮮美,也不夠清澈。也不可冷水下鍋焯原料,因為加熱時間比較長,除了去掉了血水外,原料的鮮味也會流失在水中。
正確的方法:
1、鍋內放入涼水燒至30℃,將原料放入,中火加熱,待水溫達到90℃時撈出原料,充分清洗,這就完成了第一次焯水。
2、再取鍋注入沸水,第二次下入原料,繼續加熱至無血沫產生,撈出原料,這就完成了整個的焯水過程。
從中你可以發現,我們採用了兩次焯水的方法,第一次是冷水下鍋,第二次是沸水下鍋,這樣我們才可以將原料內部75%的血水焯掉。
秘笈二:沸湯熱肉
燉湯時,礦泉水加調料一起燒沸,然後跟焯水後熱氣騰騰的肉一起放入燉盅內,再入足氣的蒸箱內蒸製。
秘笈三:七分肉三分骨
燉湯不是全部選擇瘦肉才叫好,一般我們會將肉和骨頭按照7:3的比例混合,肉主要增加湯汁的鮮味,而骨頭則可以增加湯的香味。
秘笈四:陳皮、冰糖不可少
以前燉湯,只加入鹽、薑片、白鬍椒粒和酒,但是現在的原料品質和鮮香味已經大不如前了,所以我們在調味時就進行了改良,增加了冰糖和乾的陳皮。
鹽中加糖能出鮮,就是增加冰糖的原因,它的用量不需要太多,跟鹽的用量控制在1:1即可。
陳皮主要作為藥引來使用,同時還有化痰的功效。它的用量就更少了,一般10盅燉湯只需要加入半個干陳皮。
胡椒一定要選擇顆粒而不能選擇粉末,因為胡椒的香味經過加熱很容易揮發掉,所以一定要選擇白鬍椒粒才好。
酒的作用是遮蓋異味,提升香味,一般控制在每盅湯加5克即可。
秘笈五:黃酒配紅肉,米酒配白肉
這個原則跟老外做菜有些相似,一般如果你燉湯用的是豬瘦肉、牛肉,一般就要選擇黃酒;如果你烹調的是雞肉、海鮮原料等白肉,那麼一般要選擇廣東米酒。
秘笈六:隔水燉湯5小時
製作廣式靚湯有「煲三燉四」的說法,即老火煲湯一般控制在3小時,隔水燉湯一般要控制在4小時。但是,現在的原料纖維都比以前要粗一些,如果按照以前的時間要求,恐怕原料的鮮味釋放不夠充分,所以現在我們又有了新的說法,即「煲四燉五」。
秘技七:快捷湯不可取
燉湯需要的時間非常久,要快速成湯,現在不少師傅都是提前吊制一款萬用湯的做法不是很可取,因為原料的味道是需要長時間加熱才能釋放充分。
所以,用萬用湯料製作的湯違背了廣式燉湯的原則,是不值得推薦的。
秘笈八:肉蔻紙密封
原料在隔水燉之前,一定要充分密封。這其中,對於密封紙的要求也很高。
廣東人喜歡用肉蔻紙,這種紙的纖維比較粗,但是密封效果卻非常好,在書畫市場可以買到。
一般,大家都會選擇用保鮮膜來密封,但是保鮮膜都是塑料製成的,經過長時間的加熱後本身會釋放出很多不良的物質,所以不建議大家採用。
秘笈九:配備專用蒸櫃
燉湯最怕的是跑氣。有些酒店在製作燉湯時,都是跟其他的蒸菜放在一起加熱,所以蒸箱總是要開來開去的,這都會影響到燉湯的品質。
因此,建議大家用專用蒸箱來製作燉湯,儘量減少熱氣的散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46325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