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平安是父親的家鄉菜,材料極簡,豆腐+魚肉,在水鄉魚產豐富的中山珠海一帶,幾乎不用花什麼錢就能做上一大盤配飯吃。剁爛的無刺魚肉加上搓爛的豆腐,不用咀嚼~就算沒牙齒的小孩及老人,嘴巴的肌肉動幾下,就能吞嚥,「老少」都吃得「平安」。
上個月帶女兒回香港,獲老同學邀請在家裡吃家常菜。住家菜的詮釋,可以是天天如是的蒸肉餅,講究飲食的老同學家卻是半山上大家庭的私房菜等級。活海鮮一道接一道,同學爸爸還為我安排感動不已的思鄉香港懷舊菜!「老少平安」因女兒不愛豆腐,我在台灣那麼久才做過一次。奇怪的是,當晚女兒嘗了一口後,又接連好幾口,餐桌上還直問:「這道好吃,你幹嘛不做給我吃?」嘿,還不是因你不吃豆腐!
忽然回憶起我是如何慢慢接受豆腐的。以前媽媽很愛做大魚頭滾豆腐湯,加點小白菜,湯料撈起來,淋點醬油,就是一道菜。醬油被魚肉或小白菜吸光,豆腐沾不上幾滴,所以豆腐都是吃原味,純豆味對小朋友就是個臭味,10歲以前我都拒豆腐於千里之外,每次不吃就被唸個不停。很多年之後,有天父親心情好親自下廚,做了老少平安。盤子上面只見青翠的蔥花及黑漆漆的醬油,不知內里是豆腐,湯匙挖一口放嘴裡,帶海鮮味的豆腐被醬油滲透後,黃豆味被壓下去,整體變得很鮮味,好好吃啊!唯一美中不足是裡面有香菜!到現在還是不太能接受的香菜!
3人份
材料
份量
傳統嫩豆腐
250
克
魴魚(一片)
120
克
蔥
3-4
根
紅辣椒
1/4
根
鹽
1/2
茶匙
胡椒粉
少量
麻油
1/4
茶匙
油
1
湯匙
醬油
適量
做法:
1. 準備材料。
在菜市場買的傳統嫩豆腐,我只用一半,連同魴魚(多利魚)一大片,才NTD40!
蔥及辣椒菜販免費送,可加可不加。豆腐不要買盒裝的涼拌豆腐,過軟沒口感。
香港大多用鯪魚肉來做,台灣沒有鯪魚,可以用無刺的虱目魚肉,或其它白身魚來代替,魚越新鮮味道越好。注意魚刺必需全部去乾淨,否則吃得「不平安」呢!
2. 把魚肉剁到糜爛。
想省功夫的話,可以用電動攪拌器打碎,也可以買現成的魚漿。至於魚肉要不要打到起膠,取決於想要的口感。喜歡彈性口感便要起膠,我喜歡吃起來軟綿綿的,所以剁完就停,沒有再手打成膠。
3. 剁完用手按一下魚肉表面確認是否還有魚刺。 加鹽、胡椒粉及太白粉在碗里與魚肉拌均勻。
4. 豆腐放深碗內,用湯匙壓爛。用手擠碎也行,用電動攪拌器打爛當然也可以。
注意豆腐要先行出水,才不會蒸完一攤水。可以先把豆腐用微波爐加熱3分鐘或用重物壓豆腐30分鐘,出來的水倒掉,再用廚房紙巾吸干表面水份才開始料理。
5. 豆腐加麻油及魚肉,再攪拌均勻。
6. 把拌好的豆腐魚肉放入盤子,用湯匙把表面壓平。
7. 用中大火隔水蒸12分鐘。同時把蔥切粒,辣椒切絲。
以前家裡是在飯面蒸,飯好豆腐也蒸熟,真的是一道節儉料理!
8. 因豆腐有先出水,蒸的時候就沒什麼出水了。如果表層水很多,可小心傾斜盤子把水倒掉。
9. 灑上蔥花及椒絲。
不愛蔥花,可放香菜葉,或讓表面保持素凈雪白。
10. 燒熱油。
11. 把滾燙的油淋在豆腐及蔥花上,然後繞一圈的醬油,像港式蒸魚的步驟。熱油釋放出蔥花的香氣,趕快上桌趁熱吃!
喜歡香菜的話,可像我父親的做法。香菜梗切碎,與豆腐及魚肉混在一起蒸。香菜葉略切成小塊,與蔥花一起放在蒸好的豆腐上。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