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後的孩子,對於西方食物的最初認知或許來源於KFC、麥當勞之類的洋快餐;但能「登堂入室」地體驗正規西餐,大多數人是在必勝客吧。

那個年代,必勝客象徵著一切關於西餐的美好想像:雅致的環境,周到的服務,似模似樣地操弄刀叉,披薩上綿延不絕的奶酪拉絲,肉醬面的茄汁黏在嘴邊,在自助沙拉吧堆砌出一座塔……

進了大學,彼時風行巴貝拉與薩莉亞,價格比必勝客還便宜得多,恰適合囊中羞澀的學生黨。如今巴貝拉已隨風消逝,薩莉亞卻依然堅挺。
薩莉亞發跡於日本,其之於日本人,正相當於必勝客之於國人,是啟蒙西餐文化的國民記憶。
哪怕是在孕育了無數風靡全球的快餐品牌的美國,真正統治外賣界的,卻是披薩這地道的義大利食品。
綜上,當我們在鼓吹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西方人則以逼格之王法餐來回應之時,義大利菜卻在默默地統治全球人民的味蕾。
在世界各國的美食網絡票選中,義大利菜一次又一次地展現了自己的統治力:無限崇拜法餐的日本人卻將義大利菜評選為「最喜愛的外國菜系」;CNN也將義大利評為「擁有最佳美食的國度」;《世界青年說》評選「代表地球來推薦給外星人的美食」,優勝的依然是義大利面。
為什麼,義大利菜有那麼強的戰鬥力?
如果說義大利菜是全世界最美味的菜系,中國人和法國人肯定都不服氣;但義大利菜在烹飪上易於操作,品嘗時無拘無束,選材廣泛不受地域限制,口味溫和能適應各種舌頭,這些都為其推廣帶來了先天的競爭優勢。

美國的大量義大利移民也貢獻良多。眾所周知,任何東西到了美國人手裡,都會病毒式地席捲全球。必勝客、棒約翰兩大披薩巨頭,本是純正的美國血統;加菲貓和忍者神龜最愛的食物,無一例外是披薩;至於肉醬意粉(spaghetti bolognaise)、臘腸披薩(pepperoni pizza)等最普及的義大利菜,竟都是美國人的改良。
甚至,披薩在20世紀前,都只是局限於南意的地方菜肴。偶然於美國走紅後,方才反輸出回義大利,成為與意面並駕齊驅的代表性意國美食。
儘管現在義大利菜——或者說美式義大利菜——幾乎統治了全世界,但義大利人卻並不以此為豪。我們中國人很能理解嘛,如果最受歡迎的中餐是左宗棠雞、天津飯或幸運餅,就像在諷刺中餐一樣……
義大利人為了把自家的優質披薩同市面上那些妖艷賤貨區別開來,還特地成立了一個「那不勒斯披薩標準協會」,並成功將那不勒斯披薩申請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來保護傳統做法的那不勒斯披薩。

在「福桃」創始人David Chang拍攝的美食紀錄片《Ugly Delicious》中,這位胖主廚果斷捍衛了自己從小吃到大的紐約式披薩,順帶吐槽了那不勒斯披薩協會對所有「異類」的無端抨擊。在美國人眼中,那不勒斯人對於披薩的壟斷是無理、守舊、乏味、居高臨下的。

但在那不勒斯人看來,他們不僅創造了披薩,品質更是毫無爭議的全球第一,因此當然有權提出評判披薩品質的官方標準。於是,為了找到全世界最好的披薩,我們專程走了一次那不勒斯。
在火山神的眼皮下繁盛

先來介紹一下那不勒斯。相比羅馬、米蘭、威尼斯等旅遊城市,那不勒斯的形象相對有些模糊,最出名的也就是披薩,足球迷可能還知道馬拉多納帶領那不勒斯隊奪冠的神跡。

其實,那不勒斯是義大利第三大城市,自古以來都是南義大利的中心,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同時,那不勒斯還擁有全世界第一所大學——建於1224年的弗里德里克二世大學。

司湯達如此寫道:「那不勒斯王國的領地縮減到僅限於城區所及之處,這是義大利境內唯一具有首都的嘈雜和氣勢的城市……那不勒斯是義大利境內唯一的首都;其他大城充其量不過是規模較大的里昂罷了……」


從那不勒斯市區遠眺,便能看見雄壯的維蘇威火山。火山是惡魔,曾在一夜間吞噬了龐貝古城,塗炭無數生靈;火山也是神靈,火山灰滋養的土地格外肥沃,培育出最鮮甜的蔬果。


幾乎在一夜之間傾覆的龐貝,被完好地掩藏在地下,向今人完整記敘下羅馬時期的城市生活,是絕世無雙的考古學瑰寶。


到那不勒斯旅遊,最好抽一天專程造訪鄰近的龐貝,才算完整。實在沒時間,也能去那不勒斯市裡的考古博物館,館藏有大量龐貝出土文物。

那不勒斯or 拿波里?
義大利語和法語中,這座城市的名字叫Napoli,因此港台地區譯為「拿波里」或「拿坡里」。英語則稱之為Naples,大陸採用這個名稱,譯作「那不勒斯」。
從吃貨視角看,那不勒斯是一座出場率很高的城市。除了「披薩之鄉」的崇高地位以外,還體現在很多莫須有的「義大利情結」上。

日本最流行的意面品種叫「拿波里意面(Naporitan)」,用番茄醬、洋蔥、蘑菇、青椒、香腸、培根等燒制,是誕生於橫濱新上豪大飯店的和風洋食,與義大利沒有半毛錢關係。

法式千層酥(mille-feuille)在國內一般稱為「拿破崙」,其實它和拿破崙皇帝沒什麼關係,而是來自「拿波里蛋糕(gâteau napolitain)」。但以訛傳訛,這種酥皮糕點竟意外地以「拿破崙」之名流行於世界各地,那不勒斯人無語凝噎……順帶科普一下,在法國,糕點「拿破崙」僅特指杏仁奶油餡的千層酥而已。
「披薩之鄉」
不過,無論世人對那不勒斯美食存在多少遐想,這座城市的標誌,依然是披薩。

那不勒斯是屬於披薩的城市。披薩店(pizzeria)在路邊隨處可見,其中不乏經久未變的百年老店。但凡口碑不錯的店家皆人頭攢動,你可以輕易地根據隊伍長度來判斷披薩店的水準。人們或在店內享用,或外帶回家,唯獨不見美式的外送服務。
那不勒斯披薩標準協會(Associazione Verace Pizza Napoletana,簡稱APVN)成立於1984年,旨在保護最傳統的那不勒斯披薩做法。根據AVPN的規定,正宗那不勒斯披薩須符合以下標準:
餡料:義大利DOP級番茄與奶酪、特級初榨橄欖油,及羅勒、牛至等香草——沒有肉; 麵糰:僅採用小麥麵粉、海鹽、水、壓縮或天然酵母; 工藝:對揉制、發酵、擀制、烤制環節都提出多項技術標準與要求。
* 具體工藝標準,請參見AVPN官方網站:http://www.pizzanapoletana.org

其實,所謂的「正宗那不勒斯披薩」僅包含兩個品種:「瑪格麗特披薩」與「水手式披薩」,都是純素配方,重點突出麵糰的筋道與芬芳,以及番茄、奶酪、香草的天然美味。具體餡料大致如下:
瑪格麗特披薩(Pizza Margherita):番茄醬、莫扎里拉奶酪、鮮羅勒葉 水手式披薩(Pizza Marinara):番茄醬、大蒜、牛至葉,沒有奶酪

要在那不勒斯尋找最地道的披薩,有幾個訣竅。首先,是認準店名里有無Antica Pizzeria(古典披薩店)的字樣,這類披薩店通常採用最古典的工藝,以全手工製作最正統的那不勒斯披薩。

另一個參考標準,自然是那口龐大又顯眼的專業披薩窯爐了。義大利的披薩窯爐以磚石砌就,爐腔溫度最高可達到500℃,能在短時間內以高溫將披薩烤香。

出於環保與安全因素的考量,歐盟曾希冀將爐溫限制在250℃以下,遭到全那不勒斯人民的抗議,只得作罷。
Brandi | 元祖瑪格麗特披薩
要品嘗最地道的瑪格麗特披薩,自然得到其始創店:誕生於1780年的Pizzeria Brandi。

傳說,1889年時Brandi的老闆為慶祝義大利統一,創作了一款披薩,並以義大利王國皇后:薩伏伊的瑪格麗特(Margherita of Savoy)命名。這款披薩的創作靈感,源自義大利國旗,僅採用紅色的番茄醬、白色的莫扎里拉奶酪、綠色的羅勒葉。

然而,不少學者都認為這故事純屬虛構,因為更早期的食譜中,便已記錄下類似配方。事實上,「番茄+水牛奶酪+羅勒」本就是南義大利的代表性食材組合,著名的卡普里沙拉便由這三大要素構築而成。

縱然如此,人們還是更願意相信起源店的傳說。甚至,義大利政府還為Brandi頒發了專屬牌匾,算是官方認證——畢竟Brandi和他家的披薩每年都會吸引海量的遊客,是那不勒斯市的搖錢樹。

作為瑪格麗特披薩的始創店,如今Brandi依然是那不勒斯、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披薩店,吸引絡繹不絕的披薩愛好者來此「朝聖」,就連帕瓦羅蒂也是他家的座上客。

Brandi的披薩,可稱得上我們此次那不勒斯之行中最精緻優雅的,無怪乎有底氣自稱為瑪格麗特披薩的創始店。美中不足的是只有兩小片羅勒葉,少了些芳香。
Da Michelle | 排長隊吃披薩
與所有民間小吃一樣,每個那不勒斯人心中都有一家最美味的披薩店。在那些熱門店家,大排長龍是司空見慣的場景。

那不勒斯排隊最長的披薩店,當屬Da Michelle。這是一家創建於1870年的老店,店面不大,卻常年人滿為患,必須排隊取號。

在最繁忙的時段,吃個披薩,能等到海枯石爛。如果想快些,建議選擇外帶,例如我們「僅」花了2個半小時就買到外賣披薩——堂吃簡直難以想像!

Da Michelle的諸多特質都很類似國內的網紅店:常年排隊,沒幾個小時搞不定;主打性價比,便宜到超乎想像;服務態度極差,甚至會罵顧客。
百餘年來,他家都只做瑪格麗特與水手式披薩。一個披薩只要4歐元,性價比確實高,難怪這麼多人慕名前往——但我認為時間也是成本,實難贊同這種消費觀……

Da Michelle到底有多好吃?以我之見,最出彩的是番茄醬,格外鮮濃開胃,稱得上全那不勒斯最佳;餅底品質也好,從店家帶回酒店,依然香脆有韌勁。
但至於是否好吃到值得排那麼久的隊去吃,就見仁見智了;反正我是不會,可能我不是真吃貨吧……
Port』Alba | 全球最老披薩店
而對於追求歷史感的食客(例如我),則可來到全世界現存最老的披薩店Antica Pizzeria Port』Alba,觸摸歷史遺留下的痕跡。

這家老店可追溯到1738年,起初是一家雜貨鋪,後來在1830年改為披薩店。在此之前,只有小販在街上售賣預先烤好的披薩,Port』Alba是首家能在店內享用披薩的餐廳。

由於地處酒吧街,直至很晚都依然有客人飲酒作樂,氣氛同正規餐廳Brandi、平民小店Da Michelle都截然不同。

與其他獨沽一味的披薩店不同,Port』Alba的披薩品種繁多,從古典到創新一應俱全。同時提供不少南義大利風味菜肴,品質亦不錯。
Port』Alba的店家介紹里,提到昔年曾售賣「加了番茄與莫扎里拉奶酪的披薩」,但這種披薩最初沒有名字,直至1899年才得名「瑪格麗特」——既巧妙駁斥了Brandi對該配方的創始故事,又承認了Brandi對「瑪格麗特」之名的原創權,好圓滑!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