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川菜」會火遍大江南北,下面這幾道川菜真的讓你把持不住!最後一道保證你沒吃過?
在古時代美食是分地域區分的,因為當地飲食習慣和當地風俗不一樣,所以美食也是不一樣的。然而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每個城市人員流動,思想文化結合,再加上其他菜系與本幫菜的結合,形成了大眾口味。美食也給當地旅遊帶來了豐厚的收益,真正吃川菜多的都知道,川菜並不只一味麻辣。如果論辣,湖南江西貴州,都可與川菜相抗衡。但川菜調味的豐富龐雜,應該是舉國,乃至舉世,無雙。
現代川菜定型,是清末到民國。1937年,成都市區人口大概在四十餘萬,大中餐館超過一千。那是川菜真正空前繁榮的時刻。許多東西,那時就確定得差不多了。川菜,則是館廚、家廚、中饋菜聯合製造的。論起食材的精細華麗和深加工,不如廣東靠海吃海、蘇杭反覆雕琢。但調味之複雜,幾乎天下無雙。
這裡絕不是小覷其他地方。廣東的鮮更重原味,可以鮮得非常細膩。
我故鄉江浙,細節加工、食材二道折騰,比如各類蟹粉蟹黃弄的菜,也算冠絕天下。
五花肉,郫縣豆瓣醬,青紅椒,料酒,白糖,鹽,生抽。
現代川菜的基本味型,六種:麻、辣、甜、咸、酸、苦。
各種混搭就說不完了。咸鮮、麻辣、糊辣、魚香、薑汁、酸辣、糖醋、荔枝、甜香、椒鹽、怪味、蒜泥、家常、陳皮、五香、煙香、香糟、鮮苦。還有無數復合味型,說不完
五花肉選用帶皮的。
肉洗凈放入鍋內,加水、料酒、蔥、姜,煮到筷子能扎進去,而且沒有血水往外流的樣子。
四川菜並不太重視「本味」,所以食材挑選起來極廣泛,靠華麗無比的調味,來給有好口感的食材增加味道。
川菜吃的不多的諸位,大概總吃過火鍋吧?黃喉毛肚、鴨腸菌花,這些東西,其他地方很少用來入菜,用來涮鍋子的也少。但川菜里,類似的邊角料都能運用起來。夫妻廢片,最初是取沒人吃的牛頭皮製作的
取出,晾涼。(也可以直接用涼水沖)
切成3毫米厚的薄片。(一定不能切太厚,太厚口感不好。也不能太薄,太薄容易碎。)
青紅椒、蒜末兒、切好備用。鍋內倒少量的油,倒入肉片。就因為調味天下無敵,所以川菜能點石成金。燙乾淨了一調味,估計都能拿來吃
翻炒至肉片出油,變透明,微黃的樣子。(把肥肉裡面的油逼出來後吃在嘴裡一點都不膩)
將肉片推到一邊,放豆瓣醬和蒜末炒香。
把肉片拉回來,一起翻炒,放一點料酒去腥。加鹽、糖、生抽、提味。最後倒入切好的青紅椒,翻炒均勻。
炒到青紅椒斷生就可以出鍋了。
同治中期出現的麻婆豆腐。晚清皇城壩回民創作的夫妻廢片(對,現在的肺片是錯別字)。南充創作的川北涼粉。抗戰期間大興的甜水麵。都是靠調料的。20世紀40年代的甜水麵需要辣椒油、花椒、紅白醬油、紅糖漿、蒜泥、芝麻醬、醬油、豌豆尖才算正宗。
沒看到有賣青蒜的,如果放點青蒜更好吃僅論調味之複雜華麗,我覺得全世界而言,能和川菜掰腕子的……可能,也就印度了?反正義大利、西班牙和猶太食品,是不及川菜那麼三頭六臂千手觀音的。世上好吃的,要麼食材好,比如廣東;要麼加工精,比如江浙;要麼調味無敵,比如川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15912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