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十元左右的紅酒是什麼做的?

蔡忠恩| 2017-03-19| 檢舉

經常看到那種拿超市小票再花10元就可以換一瓶紅酒的促銷活動,這種紅酒是什麼做的啊?

「十幾塊錢進口的葡萄酒能喝麼?」細心市民不難發現,進口葡萄酒的價格越來越低,百元以下的進口葡萄酒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市場,甚至有些價格低到十幾元,對於如此低價的葡萄酒不少市民心存疑慮。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為消費者揭開了謎底。

進口紅酒19.9元買一贈一

「法國原瓶進口紅酒整箱6支99.9元」、「名仕羅納德法國原酒進口紅酒19.9元買一送一」、「法國原酒進口紅酒正品赤霞珠干紅葡萄酒整箱6支裝79.9元買一送六」……今年的雙十一促銷大戰中,葡萄酒成為了重要的一類。

記者看到,與大家印象中動輒幾百元的價位不同,如今進口葡萄酒價格越來越低,而且低價紅酒的銷量相當好,在某電商店鋪,99.9元6支的法國紅酒一個月內就賣出了3090份。

與電商平台相對,實體超市內紅酒價格相對略高。近日,記者走訪了進口超市、銀座超市等多家商超,看到在紅酒區主要是進口紅酒為主,多數價位在百元左右,還有不少促銷款,僅幾十元。

在濟南市濼源大街的進口超市內,某酒城的葡萄酒打出了買贈活動,買一瓶58元的阿波羅莊園干紅葡萄酒就送一瓶同樣售價為58元的干紅,相當於每瓶價格僅為29元。

記者走訪發現,進口紅酒價格持續走低,目前濟南市場上銷售的進口紅酒產地以法國、澳大利亞、智利等為主。

十幾塊的進口葡萄酒能不能喝

價格便宜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好消息,但是十幾塊錢的進口紅酒能喝麼?不少消費者對此心存疑慮。那麼,十幾塊錢買的進口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喝?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

從事葡萄酒生意的孫晶(化名)介紹,進口紅酒價格確實可以做到十幾元的價格。他介紹說,以歐洲餐酒為例,在歐洲的零售價僅為0.85-0.95歐元,運輸到國內,加上報關等各種費用,成本大概為1.25歐元,正常來講這樣的紅酒在國內能賣到40元左右,十幾塊錢也不是沒有可能。

從質量上看,進口葡萄酒需要經過當地的質量檢驗,相關證明可以說明其質量符合當地標準。另外,葡萄酒進口在報關時,每個批次都會被抽檢,因此質量不會有問題。

不過,也不能排除劣質酒的存在。從事葡萄酒生意的高先生介紹說,相對灌裝紅酒,原瓶進口品質更有保證。因為,灌裝過程中可能會進行勾兌、摻假。

超市158元網上僅賣55元

超市、酒行以及電商是購買進口葡萄酒的重要渠道。

記者在銀座超市看到,澳洲原裝進口的小企鵝葡萄酒,售價為158元/瓶,而在電商平台,有商家僅售55元/瓶還包郵,連實體超市價格的零頭都不到。記者仔細對比了產品的包裝,發現電商平台商品與實體超市內商品並無區別。

那麼,售價55元的進口葡萄酒是不是真的?同樣一款葡萄酒為何價格差距如此之大?對此,孫晶介紹說,通常來說超市環節往往是三四級經銷,中間經過層層加價。他說,作為代理商起碼要留出40%的價格操作空間。

高先生也表示,電商平台的紅酒銷售節省了流通等各項環節,價格上確實能做到更低。他說,家庭飲用可以選擇從網上購買,不過需要仔細甄別挑選,最好能夠品嘗鑑別。

進口兩三百萬瓶利潤不到10萬

近年來,紅酒市場經歷了從公務消費到家庭消費的轉變。「目前來看,葡萄酒的銷量與之前相差不多。」高先生介紹,不過消費主體卻發生了改變。

「此前政府出台限酒令,接待用葡萄酒只能使用本地產的百元以下的葡萄酒。」一位葡萄酒經銷商介紹說,這一系列的轉變,都使得葡萄酒的價格下降。

在此形勢下,一些品牌推出大眾化的新品專推中國市場。為了能夠迅速占領市場,只能通過降低價格來推廣。孫晶介紹說,之前接觸過一個酒商,一年進口兩三百萬瓶紅酒,五六個貨櫃,但是利潤連10萬元都不到,如果運輸途中有破損等事故發生,很有可能就會賠錢。

事實上,前些年葡萄酒行業比較暴利,價格不透明,低價酒高價賣的現象比較普遍。「這兩年,市場環境的轉變以及電商的介入,使得葡萄酒價格越來越透明。」高先生介紹說。

進口量大幅上漲價格下降

對於葡萄酒,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隨著消費水平提高,人們對於葡萄酒的興趣不斷提升。不過,行業亂象仍舊存在,有待洗牌。

根據濟南市商務局對酒類零售樣本企業銷售數據監測,葡萄酒9月銷量為98.25千升,環比增長107.20%;實現銷售額893.06萬元,環比增長257.50%。而8月份兩項數據也分別環比增長了26.33%和33.73%。

葡萄酒銷售量的上升顯而易見,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進口葡萄酒貢獻的。

進口葡萄酒在經歷2013年、2014年的低谷和調整後,2015年出現總量與總額同增的局面。從全國來看,2015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約為5.54億升,同比增長45%;今年1-9月份,同比增長14.42%。

與此同時,進口葡萄酒的價格也在逐步回歸理性。2015年進口葡萄酒平均價格為3.67美元/升,同比下降7.3%。

「市場增長確實很好,不過仍舊混亂。」孫晶介紹,目前商家隨意換標,虛標價格仍是一大頑疾。一些經銷商把幾十元的葡萄酒換上高檔包裝,就能標價上千元銷售。另外,灌裝葡萄酒進行勾兌、小酒廠造價等問題都還存在。「國家在相關方面標準並不清晰,也給了不良商販們鑽空子的機會。」他認為,葡萄酒市場將經歷一輪洗牌,並走向規範。

如何選購進口葡萄酒

進口葡萄酒市場上的種種亂象,讓消費者在買酒時很難甄別真假。那麼如何選好一款原裝的進口葡萄酒呢?

1.看報關單、出入境檢疫報告單。原瓶原裝進口葡萄酒的報關單上一般會標明「分量」和進口瓶數;而出入境檢疫單上會標明葡萄酒單位,如果是支/瓶/箱,則均為國外原瓶原裝進口紅酒,而如果是千克/噸/公斤,則為國內灌裝的進口酒。

2.看中文標籤。按照我國規定,所有進口葡萄酒均需加貼中文標籤。規範的進口葡萄酒中文標籤強制性標註應具備以下內容:品名、原料與輔料、產品類型(含糖量)、原產國、酒精度、生產日期或灌裝日期、保質期(酒精度10%的飲料酒可以豁免)、貯存貯藏條件方法、進口商/經銷商/代理商名稱地址和聯繫方式、警示用語等。

3.看條形碼。正規原瓶原裝進口紅酒都會有中文背標,而在中文標上都會有條形碼,而且這些條形碼第一個數字往往代表不同的國家,如3代表法國,0代表美國,7代表智利,8代表西班牙,9代表澳大利亞等。

4.看灌裝地。原瓶原裝進口紅酒的中文標或錫帽上會標註葡萄酒的原產地與灌裝時間,除此之外不會標有灌裝地,如果發現中文標上有灌裝地就要多加留心了,因為很可能是灌裝酒。

作為一個學葡萄酒專業出身的小編,這幾年我一直以為,像三精一水這樣的假酒應該已經成為了歷史,不會在市場存在了,今天,就在今天,出於強烈的好奇,從某寶首頁上買來的2款十分暢銷的19.9元/2瓶包郵的葡萄酒,也就是10元一瓶包郵的葡萄酒,切底刷新了我的三觀!顛覆了我對某些商家的美好信任!

看到這裡,懂行的人肯定會笑我:買10元一瓶的葡萄酒來試喝,簡直就是傻逼,不用喝,也知道是假的!

是的,打開包裝的那一刻,我就開始承認:自己是傻逼!

我們先來看看快遞包裝,安全、放心!這麼一個泡沫包裝加紙盒,也需要三四塊錢吧。

來看看酒標,酒標整整齊齊,都是洋文,真的感覺好高大上!

背標也會整整齊齊的洋文,還有正規進口的中文標籤!

來看看酒封,酒帽緊實,葡萄的印記非常整齊, 感覺很正!

再來看看瓶底,螺紋清晰,底部凹陷,真的好開森!

總之,這是一支看起來很高大上的酒,而且掃碼價格分別是568元和1088元好嘛,我真是賺大了!

然而,然而來了!

換個角度看,酒液的透明度讓人驚訝,雖然還沒有開瓶,已經開始讓我大跌眼鏡:紅葡萄酒的顏色不應該這麼淺,肯定有勾兌的嫌疑,而且口感肯定淡而無味!

果然,瓶子打開後,顏色是這個樣子的,oh my god!這是紅葡萄酒的顏色嗎?這是桃紅葡萄酒的顏色!尼瑪,原來是桃紅?

聞了一下,oh my god!香精勾兌出來的果香,更像酸梅湯的氣味,清淡的香精味,還挺純凈,連小時候喝的三精一水葡萄酒都不如!是純凈的清淡的化學試劑水!

現在,該喝了,品嘗一下它的味道,但是,我真的不敢喝,不是怕拉肚子,是怕喝進去的化學劑和防腐劑殘留在身體里排不出來,為10元一瓶還包郵的傷天害理的化學試劑水傷害身體,真的不值得!

但是為了告訴大家它到底是什麼味道,我還是深吸了一口氣,下定決心,做一次大無畏的小白鼠!

一入口,化學試劑的感覺,讓我忍不住想馬上吐出來!但我還是堅強的品鑑了它的味道:口感清淡,有一點甜味,一些酸味,一些香精果香!其它就沒有什麼味道了!特別同意某買家的評價!

然後甜味,在嘴裡久久留存,不斷更新著嘴裡的甜味,這就是傳說中糖精的味道嗎?

最後,普及一點葡萄酒成本方面的知識:

葡萄酒是用純葡萄汁釀造的,釀酒師不會摻一滴水在酒里!

對於干紅葡萄酒,根據葡萄果實濃縮度不同,約3-5斤葡萄果實可以釀出一瓶葡萄酒,

對於甜型葡萄酒,根據葡萄果實濃縮度不同,約5-38斤葡萄果實可以釀出一瓶葡萄酒,

葡萄酒價格決定因素:

一瓶葡萄酒價格由多重因素決定,包括釀酒葡萄、釀造成本、包裝分銷成本、品牌和市場推廣成本以及稅收等。那麼這些成本加起來就真的沒有10元錢嗎?難道店家走的是薄利多銷的套路?反正我是看不明白,還是老老實實將一瓶葡萄酒的成本粗略的列舉下來,好好合計合計!

原料——釀酒葡萄

精略估計5串葡萄才能釀造一瓶750ml裝的葡萄酒,葡萄園根據自身對葡萄酒質量的把控而對葡萄園的產量進行控制,以保證所產葡萄酒的質量,並且釀酒葡萄品種不一樣,種植的成本也不相同,這無形中增加了釀酒葡萄的成本。

葡萄園的土地成本費用,有些酒莊對於葡萄園並不具有所有權,酒莊每年需要向土地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費用,葡萄園的等級越高,需要支付的費用肯定也會越多;即使有些酒莊自己購入了葡萄園,但是酒莊為此也會付出巨大的代價。所有的土地成本都會平均攤分在每一瓶葡萄酒中。

機械設備及人工

酒莊的機械化消耗:機械採摘、機械挑選、釀酒設備:如壓榨機、發酵器皿和儲藏設備等都需要投入購買和維修成本。而是否使用橡木桶,使用什麼樣的橡木桶都有可能增加葡萄酒的成本。此外,葡萄酒的熟成過程所耗費的時間以及昂貴的倉儲設備等,也無形中增加了葡萄酒的成本。

並不是每個葡萄園都能夠通過機械化的方式來節省人工成本,譬如那些地勢陡峭的葡萄園,無法使用機械設備,只能投入更多的人力來管理葡萄園。如果當地的勞動力供求關係緊張,勞動力無法滿足生產的需求,而葡萄園又無法使用機械設備,那麼勞動力成本也會推高葡萄酒的價格。

包裝

我們在市場上購買到的葡萄酒都有包裝,而包裝的成本高低不一。包裝包括:酒瓶、瓶塞、瓶封、酒標等,都應算到包裝成本之中,如果一瓶葡萄酒是由軟木塞封瓶,因為軟木塞價格較高,那麼這瓶葡萄酒價格也會相應增加。而一些酒莊還會專門聘請設計師對酒標圖案進行設計,再加上個別酒莊在酒標和瓶身上設置的防偽標識等更是增加了葡萄酒的成本。

運輸成本

國內的進口葡萄酒我們也要將運輸成本計算在內,不同的運輸方式價格也不同,時間成本也會相應不同,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而除了物流的費用,葡萄酒在運輸過程中所使用的特殊設備更是增加了其成本。因為葡萄酒的儲存條件很特殊,除了保證恆溫恆濕還要防止葡萄酒受震動等影響。

儲存成本

將葡萄酒安全進口到國內,我們還需要將葡萄酒安置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對於葡萄酒來說,窖藏需要恆溫,一個固定的溫度,需要空氣的濕度保持濕度,這樣的高要求也是需要資金的投入。

分銷成本

國內銷售葡萄酒流程大概包括代理商、分銷商或者零售商等渠道。而在這整個銷售過程中,每一條銷售途徑都會有不同額度的成本附加費。

稅收

國內的進口葡萄酒稅收也是一大大頭,葡萄酒商在進行葡萄酒交易時要繳納關稅14%、消費稅10%、增值稅17%,這些都將相應地加到葡萄酒身上。所以當我們品嘗進口葡萄酒時,這時稅收都是由我們買單……

其它

決定葡萄酒的價格因素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還有很多、很多……再此就不一一列舉!中國有句老話「一分錢一分貨」因此品質優秀的葡萄酒要價自然更高。

所以,網上那些爆款19.9元兩瓶還包郵的進口葡萄酒,我們到底應該是買呢?還是不買呢?相信各位朋友看了上文的介紹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麼已經買了呢?到底能不能喝呢?這個問題還要等到我同事 S 那19.9元兩瓶還包郵的進口葡萄酒到貨,我們品嘗之後再告訴大家!

是的,這種情況我遇見過,過年了,市面上出現了很多紅酒。朋友說,進口紅酒才十幾元 你這個這麼貴,唉,我只能哈哈大笑,說了句,一分價格一分貨。

朋友們,你也不想想,一個空瓶子,木塞,還有進口關稅,包裝,經銷商利潤,等等合起來,這個酒只賣十幾元,它有成本嗎?

所以,要堅信,一分價格一分貨。世上沒有賠錢的買賣

很多人都是噴子,想什麼就噴什麼。去國外看看紅酒賣多少錢一瓶?國外的紅酒比水貴多少?為什麼國內的紅酒就不能賣十幾元一瓶?為什麼?去年山東普通釀酒葡萄「公釀一號」收購價0.55一斤,.0.55*3倍,1650元一噸,加上其它費用,總成本2000元一噸打住了,灌裝生產一瓶 普通全汁最多3.5打住了,你告訴我3.5成的東西為什麼要賣幾十元?為什麼就不能賣十幾元?隨著喝紅酒人群的增加普及,在電商的衝擊下,市面上紅酒賣十幾元一瓶將成為常態。

馬上就要過年了,這也是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對年輕人來說,大多感覺時間不夠用。你看,要準備年貨,要給親戚長輩送禮,都沒時間逛商場、去超市。所以很多人就選擇網購。

前段時間,各大網購平台也紛紛推出了年貨節,看似促銷力度很大,99元6瓶的進口紅酒,價格\是很誘人。不過今天我要給大家提個醒,市面上確實有不少用色素勾兌的假紅酒,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

不法商家用色素勾兌紅酒,通常要用到「三精一水」,也就是酒精、香精、色素,以及普通的飲用水。大史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們混合在一起。

大史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們混合在一起。

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紅酒,從顏色上看兩杯基本上差不多,而且聞起來也是非常濃郁的葡萄酒味。

網上流傳一個辨別用色素勾兌紅酒的方子:在紅酒中加點鹼水,只要變成藍綠了,就是真的紅酒;如果顏色不變,那就是用色素和酒精勾兌的。

試試看,往酒裡面放鹼水,實驗結果和網上傳的一樣,色素勾兌的紅酒加了鹼之後,顏色沒有變化;

而貨真價實的紅酒,顏色變成了墨綠色。

那麼,網上賣的那些超低價「進口紅酒」,能用這個辦法鑑定它的真假嗎?我們繼續來實驗。

網購的3瓶紅酒,加入相同量的鹼,結果都發生了變色。難道說,這3瓶廉價紅酒真是葡萄釀造的嗎?

試酒師jenny說,鹼水測試的原理是來自於葡萄酒里有天然的花色苷,跟鹼的反應會有一個藍綠色的變化。如果說在勾兌的葡萄酒當中也添加了花色苷成分,測試時也會有所變化,現在常用的葡萄皮紅色素也有花色苷,所以,鹼水測試法並不是百分百準確。

網上還有一種辨別假酒的方法,就是把它們倒在潔白的A4紙上面,如果說紅酒是真的話,顏色會非常均勻,如果說是勾兌出來的色素紅酒,顏色就非常不均,作為對比,我們委託試酒師買了正宗紅酒作為參照。

正宗紅酒的酒漬顏色分布均勻

而廉價紅酒酒漬或深或淺,而且酒漬邊緣有明顯的顏色沉積。

看來這3瓶廉價紅酒都有色素勾兌的嫌疑。那麼,這個方法到底靠不靠譜呢?試酒師jenny幫我們分辨了這3瓶廉價紅酒的真假。

jenny說,這三瓶酒漏洞百出,法國酒上面都是英文

酒精度數也不對,而且標註2008年的酒,這種大區酒沒有陳年價值,時間長基本上就是過期了,條形碼也不符合法國大區酒的格式,基本可以確定是仿冒的進口葡萄酒。

相比較之下,這瓶2012年進口紅酒外包裝設計,仿冒地更加逼真。但是,背面的英文標籤,同樣是不合理的。

最後來看看這瓶9塊9包郵的國產紅酒,酒液渾濁,香味詭異,也肯定不是葡萄原汁發酵釀製而成的。

延伸 · 推薦

低劣散裝酒貼牌變高端3千元的紅酒成本不足百元

新快報訊 低劣的散裝葡萄酒貼上假冒高檔品牌紅酒商標,配上高檔品牌瓶蓋、紅酒木質包裝禮盒,一瓶「正品」高檔葡萄酒就這樣在制假者手中炮製出來。這樣一瓶仿冒品,成本不足百元,經過層層中轉,最後到消費者手裡,價格竟然高達3000多元。近日,廣州增城警方在增城區永寧街打掉一個專門仿造高檔品牌酒類的制售假酒團伙,搗毀2個制假窩點,抓獲5名嫌疑人,繳獲大量假冒高檔品牌葡萄酒、洋酒、白酒,一大批生產加工設備、物品等制假工具。

上次網購紅酒,199元兩箱還送酒杯酒壺,收到酒就後悔了,十幾元一瓶是紅酒嗎,搞得我都不敢喝了,後來在頭條搜索紅酒鑑別方法,昨天專門到超市買了蘇打來鑑定,紅酒加入蘇打後果然變藍變深,才放心喝,送人也放心了!

我們家就有張裕的紅酒,而且包郵,保證是正品,進口紅酒10來塊錢那肯定是假的,進口關稅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14535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