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去餐廳吃牛排,確定遇到過這樣的情形:看著菜單上琳琅滿目標名稱暈頭轉向,半天都搞不懂哪種好吃,只能指著 " 看起來很好吃 " 的圖片說,來個這個吧。最為難的是被服務員問要幾分熟,肉難道不是熟了就能吃麼?那來個八分熟好了。什麼?沒有八分熟?點餐全程感到自己像個土鱉 ..
到底那些牛排的名字是啥意思?幾分熟的最好吃?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次搞懂這些問題,變身牛排內行,以落後到牛排館或超市肉品區再也不會一頭霧水了!
牛排的部位
你能想到
既然這些部位不能像豬前肘、雞翅膀、鴨脖子一樣通俗易懂,只能通過圖片來為大家解讀了,多直觀啊是不是(重要是小編也分不太清 ...)。
為什麼要區分牛的部位呢?這就像去影院看電影選座位,不同的地位觀影體驗不同。同樣的,不同地位的牛肉嫩和老的水平不同,口感也大相逕庭。
最嫩的部位通常集中在腰部,而且地位越靠上越嫩(價也越高),因為此部位牛很少能運動到,肌肉纖維細,所以肉質嫩;而在前部和腿部,集中了大批老肉,也幾乎是越靠下的部位越老。下圖是由嫩到老的級別。
牛排的熟度
吃牛排時常常聽到有人說要八分熟,其實是不對的,究竟牛排的熟度一般是根據單數區分的。
是不是有點驚訝,竟然還有一分熟!那不就是接近全生了嘛。其實啊,一分熟的牛排可以是安全的,只要牛排本身須要足夠新穎,烹飪工具生熟離開,就可以享受美味的生肉口感了。
隨著牛排越來越熟,牛排的口感會越來越硬,汁水也變得更少。國外有一個常用的牛排熟度色彩比較和手感測試辦法,大家可以通過捏手掌的肉肉來感受牛排不同熟度的不同質感。
對於新手來說可能沒多大差異 ...
吃牛排如何選擇
一般專業大廚的建議,牛排都以三至七分熟為宜。但不同部位的肉質 , 各有合適的熟度。接下來咱們就要依據常見的牛排部位的不同特色,選擇最 in 熟度,看看哪種最好吃了。
菲力牛排(Filet)
也稱牛裡脊、牛腰肉。牛排中最頂級的部位,單價最高。特色是肉質鮮嫩,高蛋白,低脂肪,比擬合適想要減肥瘦身堅持好身體的妹子。3~7 分熟均可,過熟則肉質變硬,無法品嘗出菲力牛排的鮮嫩多汁,及其奧妙精細的風味了。
西冷牛排(Sirloin)
是外脊肉,牛的後腰肉,也譯為沙朗牛排。肉質柔嫩含必定肥油,外延有一圈呈白色的肉筋,嚼起來富有肉感非常過癮,合適年青食客和牙口好的人。推舉 3~5 分熟。
紐約客牛排(Striploin)
取牛前腰脊肉的部份,油花散布均勻,肉質較緊實有嚼勁,與西冷牛排接近,是美國人的最愛,故得此名。在美國此部位是在牛排館、Club 常見的牛排應用部位,也稱叫 Club Steak。推舉 3~5 分熟。
T 骨牛排(T-bone)
是牛背上的脊骨肉,呈 T 字型,兩側一邊是菲力,另一邊是西冷,既可以嘗到菲力牛排的鮮嫩又可以感受到西冷牛排的芬芳,一舉兩得。其份量通常較大份,建議熟度 3~5 分熟。
肋眼牛排(Rib)
也叫肉眼牛排,取自靠近胸部的肋肌部,肉質嫩度僅次於菲力,大理石紋多且散布均勻,中心部位有一塊顯著的油花。可說是最受歡迎也最被人熟知的牛排部位,台灣一般稱之 " 沙朗牛排 "。建議燒烤到 5~7 分熟,把油脂燒透,散發出牛油香味來吃是最美味的。
其實,真正的牛排內行,會依自己愛好的口感質地,來選擇合適部位的牛排。學會了上面提到的這些辦法,你也可以變身牛排內行,去餐廳吃牛排的時候再也不用 " 看圖說話 " 了,是不是感到棒棒噠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