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過後,全民都要做好貼秋膘的準備啦!什麼叫貼秋膘呢?簡單講就是經過夏季的各種炎熱,體力消耗,該給身子補補啦。所以,我需要好好地為大家服務,教大家科學地貼秋膘哦。
很多家庭一提到進補,首先就會買雞,然後燉雞,然後喝湯。反正我家一說補補,掌櫃的就會吩咐:買只雞來吃吃。如何科學地吃雞?其實營養都在雞湯裡麵,所以煲雞湯是關鍵。
眾所周知,雞湯要好喝,鍋子的選擇很重要吧,一定得要砂鍋;其次呢,需要掌控好火候;然後呢,得要注意食材的搭配~~~~說一堆,還是沒說到點上,根據這麼多年的廚娘經驗,我覺得煲雞湯首先要注意雞肉是涼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
答案,慢慢揭曉。
【食材】土雞1隻,杜仲1片,香菇6朵,黃芪3片,黨參1片,雞腿菇適量,水適量,食鹽適量
土雞剁成小塊,洗凈放入砂鍋裏
雞腿菇撕成小條放入鍋裏
放入各種食材,香菇,中草藥等
注意看,這是關鍵哦。
一定要倒入涼水,而不是熱水,因為倒入涼水的砂鍋在灶上加熱時,隨著水溫慢慢升高會充分釋放出雞肉裡麵的營養;如果用熱水的話,湯裡麵的營養價值會大打折扣哦。記住了嗎?
煲的非常成功的雞湯,顏色很靚麗吧?喝一口,簡直鮮掉眉毛!
煲湯的9個小秘方
1、做湯的料一定要新鮮
湯的一個特性,那就是把材料的特徵放大,所以不管用什麼食材煲湯,保證食材新鮮就是保證了湯品無大礙。
2、下鍋水要一次到位
煲湯的過程中是不可以加水的,否則煲出的湯就「沒魂了」。
煲靚湯要講究「一氣呵成」,不應中途加水。因這樣會使湯水溫度突然下降,肉內蛋白質突然凝固,再不能充分溶解於湯中,便有損湯的美味。此外,鹽也不應太早下。因鹽分過早滲入物質內部組織,會加速蛋白質凝固,影響湯的鮮味。
而且,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材是在冷水時下料比較好,因熱水會使蛋白質迅速凝固,不易釋出鮮味。不同於蔬菜食材。
3、鹽一定要最後放
湯熟再放鹽,稍煮即可關火,這樣的湯清亮而香,這也是為了防止蛋白質過早凝固影響呈味物質的溶解。
從口味上來講,如果過早放鹽,湯色會發暗,濃度不夠,而且時間長了還容易發苦。
從健康方面看,為了預防甲狀腺疾病,目前大家食用的都是加碘鹽,而碘遇熱易揮發,為避免碘鹽在烹飪過程中碘過多流失,做菜時應儘量在食物快熟時放碘鹽,不要把碘鹽放在鍋中炒,更不要放入油鍋中煎炸。
4、再別放味精
任何煲湯,煲到位都有食材自然融合出的鮮香,根本無須味精或者雞精這些多餘的東西來危害我們的健康。而且,並非所有菜肴都適合加雞精,本身有鮮味的食物加入雞精會讓食物走味。
5、蔬菜類起鍋前10~20分鐘放
鯽魚蘿蔔絲湯、排骨冬瓜湯,大部分蔬菜只需在肉湯熬好後再放進去煲個十來二十分鐘,這時蔬菜的味道是最可口的。早放爛成一鍋,看著都難受,那不是咱所為。一些蔬菜的莖部,要到呈現出半透明的狀態時才有甜潤的味道出現,比如大白菜,這樣的材料就要早一些下鍋。
專家提醒,長時間加熱會破壞煲類菜肴中的維生素;加熱1~1.5小時,可獲得比較理想的三種煲湯的營養峰值,此時的能耗和營養價值比例較佳。
6、有肉類一定要焯水
不管是排骨、羊肉,還是雞、鴨,一定要焯水再煲。焯水可以把動物性原材料中的血污排出。如豬肉、牛肉、羊肉等,用水焯去血污以後會使原料白凈,烹飪中不出血污,同時減少腥味、膻味。但是記得,凡有焯水的肉類,下鍋就不可用冷水,得改沸水了。
焯水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開水鍋焯水;另一種是冷水鍋焯水。 肉類一般用冷水鍋焯水,將原材料和冷水一起下鍋,待水燒開後一定程度出鍋,這種方法適宜於異味重的、血污多的材料,如竹筍、牛羊肉、內臟等。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注意,要不斷地翻動材料,使其受熱均勻。
7、去浮油
可以待湯冷卻後放進冰箱冷藏1、2小時,此時湯中油脂已在表面凝成固體狀,用勺舀去,你會驚奇地發現湯變得多清爽而且仍舊香濃。據說這些舀出的油脂與植物油按3:7的比例混合後就是非常健康的烹調用油了,因為這些油脂中的脂肪酸在制湯的過程中已經得到轉化,對預防血管堵塞很有好處。
推薦解膩食材–柚子皮:用柚皮干(每次用半個)配雞、瘦肉、無花果煲湯,健胃化痰,清熱止咳,而且湯水味道也不錯。但柚皮干要先用麥芽糖或蜂蜜,加半碗水用小火煲四十五分鐘,有去除苦澀味之效。
8、把魚湯熬白
只要你先將魚在鍋里兩面稍煎一下,就不可能熬不出奶白的魚湯來。這樣做不僅是加速了魚中蛋白質溶解出來形成白湯,也免除了魚腥味,還讓魚不易散爛在湯中徒添人煩惱。
9、給紅肉加點料
對於紅肉類的材料你可以在水中加幾顆花椒來讓味道更鮮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122714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